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染熏陶 潜移转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染熏陶 潜移转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教育更多应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动。这样的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才是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为此,笔者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中,发现和挖掘出了一些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并对其干预进行了一定的策略初探,从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我们今天教育所需要改变的东西。

【关键词】新课改;后进生;成因及干预策略;初探

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今天,“后进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和学生家长的关注和重视。何谓“后进生”?很多家长甚至教育工作者都只是把行为习惯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即应试教育时代的“双差生”)视为“后进生”。在素质教育的概念里,凡是在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等方面发展有缺陷或不合格的学生就称为“后进生”。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一提起“后进生”的问题就感到头疼。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清楚、正确地分析其形成的成因,对他们的教育也无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甚至感到无从下手。

“后进生”从哪里来?家长和老师在后进生发展的过程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如果我们追根溯源,答案会让我们始料未及,甚至有些触目惊心――每个学生原本都拥有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世界,而我们主观臆断或某些客观因素确是造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简要分析,与同行们商榷。

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形成合力

家庭不完整、教育方向不一致、家庭不和谐都是不能形成教育合力的原因。比如有这样一名学生,他的爸爸是位小学老师,平时他和父母亲住在一起,小学时的学业成绩很优异,可是爷爷奶奶和外婆对他十分溺爱有加,只要一旦父母的教育不和他的胃口,他就闹情绪,赌气就往爷爷奶奶家或外婆家跑,父母只要严加管教,就会受到其爷爷奶奶或外婆的干涉。后来,发展这名学生发展到打电子游戏上瘾了,作业也不做了,甚至以不上学来威胁父母同意他打电子游戏。而作为孩子的班主任,知道这一现状后,认为孩子的父亲是同行,怕影响同事之间的关系不便进行过多干涉,而放弃了最佳的教育机会。

2 盲目的攀比造成学生身心的不健康

目前,不少学生存在攀比心理,如刚进入校门的学生,自叹其所在学校不如其它名校,有的学生埋怨家境贫寒,有些学生在购买衣服、学习生活用品上盲目攀比……凡此种种攀比现象导致一些缺乏自尊、自强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例如学生小A,其父母都是下岗人员,靠一点手工养家糊口。可是,小A读书后,却十分羡慕那些有小车接送的“富学生”,而自己的父母踩单车接自己,十分丢脸。那些“富学生”家里可阔气啦!有豪宅花园、高档小车、父母有大把大把的钱,还让自己挥金如土,购买名牌衣服和学习用品,吃肯德基和麦当劳。由于有钱阔气,就连一些老师都有一种另眼看待的表现。攀比之下,简真让小A伤心透项!于是他怨恨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穷家。见到这些富学生总有点抬不起头来。学习也提不起精神来,久而久之,小A便成了一名身心不健康的后进生。其实做人的最高境界本就不是做“最好的别人”,而是做“最好的自己”!因为在“最好的”面前,每个人都是“发展不平衡的”。

3 过高的期望造成学生自信心的缺失

“优秀”是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老师和家长的过高的期望而不断迎合时,他们的生活就不再流畅,就失去了自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心可喻,但过高的期望,只能让孩子原本坚定的信心动摇,原本明确的目标变得模糊。比如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过别人,他们习惯于横向对比,喜欢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如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呢?诸如此类的话,刺激他们,这样孩子就会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感觉自己真的很笨。尤其是以自己的孩子弱点与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片面成才观制约了学生潜力的发挥

所谓“片面成才观”,一是做“我”心中的人才(片面地以学业成绩定优劣),二是做“全面”的人才。在现代这个多元的、开放的社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今已不仅是“条条大道通北京”,而且是条条大道还通罗马、通东京、通纽约……、死抱那种“只有华山,并且华山只有一条路”的价值取向只会让孩子紧张、恐惧、逆反,甚至一旦发现此“路”不通,更会让孩子整个追求、信念、理想的崩塌。再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其实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让孩子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努力克服制约孩子潜力发挥的不利因素,而不是所谓的“全面”都必须发展到最好。

5 育人方式的不合理伤害学生的自信心

家长强制干预孩子的个性、习惯、兴趣、方法甚至思想行为比比皆是。比如代替孩子做选择;限制孩子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当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不令自己满意时粗暴地、不合时地贬损责罚;习惯性地、无休止地数落孩子的不是;盲目断言孩子没有出息……。诸如此类例子,举不胜举,其最终结果,是我们这些做教师和家长的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无情地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为严重的是使他们丧失自我,成为一架麻木被动的机器。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任何好的方法、经验都是孩子在实践中应用、总结和摸索出来的。忽视了“激励”和“实践”这两大永恒的法则,总会让我们事与愿违。

此外,过多的、毫无理由的担心学生;不相信学生;家长的不良习惯和不健康的媒体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心理伤害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后进生的产生。

综上所述,面对所谓的“后进生”,作为家长和老师倒是要先“平衡”自己的心态,改变思想,调整方法。建议我们教师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疏导:

5.1 还给学生原本属于自己的空间

的确,有空间才有自由,有自由才有需要,有需要他才会主动的去行动。为此,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只需要在孩子主动去做的过程中教会他或是让他明白怎么做更好、怎么做更快,而不是主观地限制孩子的活动空间,搅乱他的整个内心世界。要知道,他们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他们自身努力的结果。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只有教会孩子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律和反思,这样孩子才会在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为此,我们不要过于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要学会留给孩子一点时间,由他自己去安排,留给孩子一点权力,由他自己去选择。比如可以给予孩子一块属于自己的一间小卧室,也可以是为孩子营造的一个“孩子角”,还配上一个属于他的写字桌。有时候,甚至我们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带锁的抽屉或小箱子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我想孩子会对父母的想法和做法感激不尽了。

5.2 树立学生正确的成才观和价值观

我想,人生就像一棵大树,我们不能只一味地去憧憬枝繁叶茂,去叹惋花谢叶落。其实大树的繁茂与谢落,一切都写在了深埋在地底下的根须里。只有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这些“深根”为支撑和源源不断的营养供给,人生这颗大树才有可能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奇花竞艳,这样的花才会争奇斗艳,这样的果才会硕果累累。这里的“花”就是人才,这样的“果”才有价值。所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价值观,我们必须标本兼顾、更要以人为本。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越来越强调公平竞争。所以作为育人者,我们应当让学生明白,当今天社会,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投入社会,参加激烈的人才竞争,才能为自己创造光明的前途,这样的人才才是合格的,这样的价值取向才是正确的。

5.3 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诸多因素造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方式和观念上肯定有差异、各家庭成员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也有差异。但作为学生成长的两大主阵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共容。教育如果不能形成合力,你说一套,我做一套,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不要推诿,更不要责怪。在沟通中促进了解,在合作中探究捷径。为此,我们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技能水平和师德素质,另一方面还应大力构建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与沟通策略,让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彰显重要的作用。

5.4 实施实效而合符情理的教育方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未来,为了孩子,我们全社会都要关心下一代,用爱心筑起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防线。为此,实施实效而合符情理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教育方法的选择,又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笔者认为,人性化的教育方法永远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和被证明为最有效的。同时,我们还要解决好教育方法不到位的问题。对于学生思想品质出现的问题不能只靠“堵”的方法来解决,要把重点放在“疏”上,要克服重“堵”轻“疏”的思想,提倡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疏”“堵”结合的教育方法,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真正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如今,我们面对这群见闻越来越多、想法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的的孩子,我们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社会学知识、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具备蹲下身来、静下心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气度、恰当地选择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的睿智,弄清成因、对症下药,才能够获得他们对我们的教育的认同感,也才能够使他们得到有效地转化、提高和完善。

总之,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前行;给学生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路径,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给学生困难,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给学生冲突,让他们自己去化解;给学生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希望,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自由,让他们自己去翱翔。这才是我们新时期的新型教育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现代师德新概念》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漓江教育出版社

[3] 《教师专业发展手册》中《如何正确对待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 成都国基教育培训中心,重庆市恒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