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中非视觉因素向视觉因素的转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中非视觉因素向视觉因素的转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字作为一种符码,虽然是一种非视觉语言,但是通过思维重构可以重新把这种非视觉的语言在大脑中呈现出视觉画面。当然,这种重构也不是随机的,需要阅读者有着良好的语感,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审美认知经验。

一、诗歌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

文学的旨归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阅读者能够和几千年以前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滋养融为一体,扩展自己生命的长度和生命的容量。但是,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形式,描写形象和表达情感,将视觉形象的东西有效转化为我们能够感知的形象表达出来,并不是照相式的描摹,而是在诗歌语言中出现的大量留白,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教授诗歌中帮助学生填补文本中出现的空白。

譬如,李商隐的诗《锦瑟》,诗中出现了大量指向模糊、晦涩的意象群,因而也增添了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难度。但是学生的联想具有着跳跃性和不连贯性的特点,所以教师虽然无法将诗歌中的全部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但是通过必要的提示和补充也可以帮助学生将整首诗的画面呈现出来。首先,应该明确作品中使用的典故:“庄周梦蝶”、“望帝啼鹃”、“东海鲛人”、“暖玉生烟”。这些典故之间和首联的锦瑟之间并无直接的逻辑联系,是因为中国古典艺术有含蓄、蕴藉的特点,作者的情感欲言又止,在诗的意象之间出现大量留白,也就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从这首律诗里阅读者可以读到的是爱慕、是执着、是哀思、是叹惋。诗人用诗中的两句话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二、诗歌教学中应引领学生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

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人的内心体验,我们的学生虽然已经步入青春期。但是由于他们长期在学校里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很难直观地感受一些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生活体验,这里我们需要填补的就是情感体验上的空白。

譬如,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这首词,词中其实写到了人生的三个画面,在文本语言中,我们之所以不能立刻理解这首诗涉及到的非视觉因素,是因为非视觉因素中融汇着我们的人生经验,少年疏狂,醉歌流连于楚馆秦楼,中年时候,羁旅断肠,落单的孤鸿叫断江阔云冷,老年以后,超拔人世,静静咀嚼走过的一生,人生悲欢离合都在一言难尽之中。这首词蕴含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感慨。学生们很难对这些人生经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把蒋捷作为一个国家风雨飘零中古代士人的心境传达出来。正所谓“知人论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完成非视觉因素的语言向视觉因素的转化,构建出可感知的形象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情感,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

三、诗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悟生命

文字本身作为文化载体,教师还要这个载体中传达给学生感悟生命的真正存在。这里可以看一下熟知的《天净沙・秋思》。在理解这首小令的时候,要把非视觉的因素扩展为视觉的图像,要求教师传达给学生丰富的人生经验来,填补诗歌字句之间的空白,真正洞见古典文学的真谛。

如,小令中提到的黄昏、古道和瘦马,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特有概念,是我们一种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如果不对这些东西有一个感性认识,就很难体会到这一点,诸如诗中所体现出来的瘦马、古道的意象,现在仅仅存在于江西的赣州和安徽的徽州,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东西有一种直观的体验,才能让学生理解诗歌之中的历史感和美感。有了这样的基础,就很容易带领学生对作品中描写的夕阳之下的古道,西风中,牵一匹瘦马行走天涯的羁旅游子有一种画面感了。这样,也有益于将诗歌中的非视觉因素向视觉因素的转化。

古典诗歌是一种美的艺术,也是一种感性思维的艺术,在这种含蓄蕴藉的古典艺术中蕴含着古代诗人的审美传统。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准确把握古典诗歌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就能够切实有效地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美的教学。探索古典诗歌非视觉因素向视觉因素的转化问题将成为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命题。

作者简介:单斌,吉林省乾安县教育装备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