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下城市”景观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下城市”景观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中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设计作品,而由于地铁本身的优势,使其和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地铁给我们带来了城市生活的快捷、安全、舒适等优点之外,还给“地下城市”文化和精神内涵带来了多彩的内容。地铁景观成为一个城市景观的缩影,是城市景观建设的拓展和延伸,逐渐提高了城市的层次和品位。通过对世界各地地铁空间景观特色的分析,和对成都地铁景观的特色与不足的调查研究,得到关于成都地铁景观完善的一些思考。

一、地铁发展基本现状

(一)世界地铁发展现状

世界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1月10日在伦敦建成,至今有150年历史。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峰期,平均每年修建160公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这一巨大的人类公共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其成为宣传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促进城市规模效应、城市边缘和卫星城镇的发展;展示民族的精粹文化,展示地域特色的文化,展示传统与时尚交融的文化。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220亿人次搭乘地铁。地铁站空间也不再是作为单纯地铁换乘的“节点”被利用。人们更需要在换乘的同时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平衡与满足。

(二)国内地铁发展现状

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总体来看,其发展经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起(20世纪50年代),1969年10月建成北京地铁1号线,全长23.6公里,随后建设天津地铁。

(2)学习(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地铁。

(3)成长(20世纪9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国内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地铁。

(4)倍速(2000年以后),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地铁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之前的30年。

二、国外优秀案例分析

(一)俄罗斯――莫斯科地铁

莫斯科地铁素有“地下艺术殿堂”之美誉。地铁入口的巨型拱门式通道将人们带进由圆柱、方柱支撑而起的大厅;大厅的顶上装饰有各式色彩、样式华丽的吊灯,巨型壁画在水晶灯下显得美轮美奂,让人有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的感觉。来自乌拉尔山、阿尔泰、中亚、高加索等20多种不同产地的大理石及各种矿石,铺满了车站的大厅,并用大理石、马赛克、花岗石、陶瓷和五彩玻璃,装饰出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大型壁画及各种浮雕、雕刻,再配以各种别致的灯饰,硬质景观充满艺术性,像富丽堂皇的宫殿。

(二)法国――巴黎

巴黎地铁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总长度已经达到211千米,有380个地铁站。每个地铁站的设计都各有特色,如巴士底站的墙壁上贴满了攻占巴士底监狱的图片;卢浮宫站陈列着许多文物,俨然就是一个小博物馆;地铁站的广告和海报都很精美。地铁隧道的墙壁涂满了符号与形象,几乎没有空白之处,其中大多数是些很随意的涂鸦之作,天长日久,便积累形成了巴黎独有的涂鸦文化。这是法兰西民族追求自由的生活和艺术浪漫的天性的体现。

三、成都地铁调研及分析

成都地铁于2005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11月地铁1号线一期工成都地铁建成通车,总长18.5km。

成都地铁LOGO是从急驰的列车、飞扬的蜀锦、连绵的蜀山、柔美的水花、弯曲的隧道等画面中演变出的,寓意为:“巴山蜀水织锦绣,地铁生活扑面来。”现在,地铁标志已经成为成都的一张闪亮名片。

(一)调研目的、对象、方法及内容

1)目的:了解市民是如何看待成都地铁的修建以及成都地铁文化的构建;地铁的建设是否能成为成都文化的名片;有何期待与改进之处。

2)对象:乘客、路人、在校大学生、老师、网民

3)方法:问卷调查为主,网络调查为辅

4)内容:市民的统计资料(年龄、长居地、职业等情况);市民的交通出行工具;市民对成都地铁及地铁景观的了解程度、接受度及满意度;市民对地铁景观的评价及建议

(二)外部空间景观分析

3.2.1一般外部空间(普通入口)景观分析

普通站点外观采用流线型设计,与地铁公司LOGO有异曲同工之处,远远看去酷似一辆正在全速前进的地铁车头。站点两侧采用钢化玻璃封闭,顶部采用材质较好的铝板,站点外周围用花台围着,出入口上方用中英文标注站名。

3.2.2重要外部空间(天府广场)景观分析

天府广场站整个站厅面积达22000平米、站台面积达7000平米。在地铁站厅层以“水”为源点的系列文化景观延伸下来,在中心以“水滴”组景表达“城市坐标”景观。“水润天府”的成都文化本根和绵延数千年的历史,在城市的中心通过艺术的方式。

1)该站点注重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结合,除了设计理念上创新外,结构营造时,充分利用自然光,通过柱上结构之间形成的间隙实现通风采光等要求,且该结构上满铺草坪,在软化建筑的同时,能够形成一定小环境,调节该下沉空间的气候。

2)站点入口运用大量玻璃板材,将室外光线引入地下。此外玻璃入口同样注重了细节处理,在其上撰写了书法作品,增强了穿行其中的可观性,加强了主客体间的交流。

3)天府广场临茂业百货一侧,左右相对的出入口以一幅飞天而降的天书相连,天书两端的画轴变化成出入口的遮盖篷。从远处望去,这既是一幅由天而至的地画,又似一个古时所用的香案,充满浓烈的文化氛围。颜色上也与天府广场整体色调呼应,青铜绿与朱红的搭配,彰显蜀国情怀。

(三)成都地铁内部空间景观

3.3.1地面、墙面、顶面

1)空间:通过合理的比例尺度及虚实营造,打造出舒适的地下空间。其中某些站点通过引入外部光线,形成内外空间的交流,采用曲面的天花配合柔和的灯光照明使空间更流畅,减少了空间封闭带来的沉闷感。

2)色彩:一号线的整体色彩主要为黑、白、彩灰,照明色彩上则均统一为白色。其中以重点站的色彩纯度最为鲜明,而标准站的色彩纯度逐级递减,同时与所处区段及相邻车站的色彩特征相吻合。

3.3.2梁柱

为保证每个站点的特色,地铁1号线每个车站内装修都与地面建筑、区域特色相结合,每个车站装修风格各不相同,这一点通过梁柱结构的装饰表现的淋漓尽致,每个站点的设计元素均提炼自车站周边文化并结合当下的生活文化,将地域文脉延伸入地下空间。

如天府广场将“水润天府”这一设计理念,延伸至地下空间,在天花的处理上运用了水纹元素,与外部空间相呼应。

如锦江宾馆的“蜀锦文化”,该站点整体设计是以红色为基调色调,穿插着变幻的线条,以“蜀锦”、“织机”为建筑装饰元素,抽象地再现古代蜀锦的织造过程,使站点装饰与城市的地域文化个性相结合。而雕花柱面呈现出的中国风又与现代线条结合,呈现给市民中西结合的时尚。

如倪家桥站的“竹编元素”,通过川西地方特色的民间“竹编”工艺符号结合“竹编”特有的色彩来体现浓烈的民俗氛围。

如高新站的“竹文化”,用“竹”的意象营造出自然亲切与丰富的空间内涵,很使人联想到四川的“熊猫文化”(图2)。

四、关于成都地铁的一些思考

(1)变:外部空间普通型出入口景观设计单一,没有与地区特色相结合,没有印象感。

(2)文:成都地铁内部空间三维景观现代感强,但各站点景观缺乏创新,缺乏艺术,缺乏人文。无法增强乘客对周围景观的兴趣,无法有效减少乘车疲劳感,无法到达心灵的满足。

(3)细:设施设计缺少城市文化细节,应以审美为基础,灵活多变,展现城市形象。

(4)借:成都地铁景观可多借鉴国内外优秀地铁设计,拓宽景观艺术设计师范围,让艺术家与群众共同参与。深入研究成都地铁景观设计、管理科学方法及程序,引入人文特色评分细则,集思广益,共同参与,共同享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