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伤寒论》之药物煎服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必备环节。《伤寒论》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医学经典,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临床治疗疾病时,辨证固属重要,但药物的剂量、煎法、服法等方面亦不可忽视;要想使药物发挥好的效果,还要注意药物的煎法、服法,服药后的注意事项等。合适的煎药方法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容易煎出,提高疗效、缓和或消除有毒药物的副作用。将《伤寒论》在药物的煎法、服法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整理。从煎药的溶剂、煎药的方法、煎药的火候、煎煮的时间、药物的服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伤寒论;药物;煎服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6-1327-03
张仲景的《伤寒论》不仅辨证明晰,组方严谨,用药精练,配伍有度,而且在药物的用量、用法以及药物的煎服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这样使病人能更好的了解药物的煎、服法,注意事项以配合治疗,同时使药物更好的达到其效果。现在临床上大多数医生只注重辨证与用药,对药物的煎服法、注意事项重视不够;而合适的煎药方法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容易煎出,也可以缓和或消除有毒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现将《伤寒论》在煎药、服药的方法,以及服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供临床参考。
1 煎药的溶剂
《伤寒论》中的113首方中,有98个方为汤剂,大部分汤剂为水煎剂,《伤寒论》中将药与水同烧称为煮,去渣后单烧称为煎。纵观仲景的《伤寒论》其煎药的溶剂有水、蜜、酒、醋等溶液。《伤寒论》98个汤剂中,用水煮、煎共有90余方,这是最常见的煎药溶剂及方法,而且药物也容易被吸收,而水又有好几种:①长流水,为流动的水,这是使用最多的煎药溶剂。②甘澜水,甘澜水又名劳水,是将流水用勺扬千遍而成的水,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用此水,李时珍说:“甘澜水取其性刁;助肾气而益脾胃也”。③潦水,即下雨后、雨水所积之水,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即用此水煎煮,《本草纲目》云潦水“为去湿热之药”。④清浆水,清浆水为“炊粟米热,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即成的水”,如枳实栀子豉汤用此水,其性凉善走,能调中宣气,通关开胃,解烦渴化滞物。⑤开水渍泡,即滚烫的开水浸渍药物,如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麻沸汤即用开水渍泡药物。⑥自饮,即米汤、也有人认为是白开水,它只用作散剂的调服液,如五苓散即以白饮调和药物服用。
除水外,还有少数方用醋、酒、蜜等做为煎药的溶剂,①苦酒,即米醋,其味酸性敛,有消肿敛疮之功,乌梅丸用此做为煎药的溶媒。②酒,此处指清酒,取其有活气血,通经络之功用;也有水酒合参做为煎药溶媒的,在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用水、酒各半煎煮,这样增加活血通经络作用。③蜜,能润燥,解燥热之毒,缓和药性、如乌头汤、乌头煎等用密做为煎药溶媒。
2 煎药的方法
煎药的方法的掌握主要是根据药物的性味作用、药味的多少、剂量的大小以及病情的需要与否而决定。《伤寒论》中的煎药方法。
2.1先煎即将该药加水先煎煮,然后加入其他药物再煎。《伤寒论》中用麻黄均先煎去沫,因麻黄沫令人烦;用葛根也先煎,柯韵伯在葛根汤的注文中说:麻黄、葛根先煎去沫取其清阳发腠理之义。小陷胸汤中的瓜萎实先煎去滓,瓜蒌实既除痰又清热,为方中主药先煎去滓后再入半夏、黄连,可以避免瓜蒌实的残滓损耗半夏、黄连的药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蜀漆先煎是为了去腥;茵陈蒿汤中的茵陈先煎,再入栀子、大黄煎煮去滓服,一是由于茵陈为方中主药,二是由于栀子、大黄不宜久煎,三是由于茵陈水煎去滓,再入栀子、大黄,可以避免茵陈的残滓损耗了栀子、大黄的药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中茯苓先煎,是由于茯苓用量大,且是主药;采用先煎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同时也可使有毒药物的作用趋于缓合,或消除其副作用。
2.2后下即先将其他药物加水煎煮,然后再加入该药与其他药物同煎。大承气汤中大黄后下,因大黄久煎其泻下作用减低;桂枝人参汤中的桂枝后下,因桂枝久煎其有效成分易挥发疗效减低;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中的豆豉均后下,乃因豆豉能升能散,久煎有损药力。凡有挥发性物质的药物如桂枝,有泻下作用的药物如大黄均不宜久煎,久煎反会减低药物的疗效。
2.3烊化待其他的药物煎煮好后,纳入该药加热烊化。芒硝、饴糖、阿胶等中药入汤剂均不需入水煎煮,如承气汤中的芒硝,炙甘草汤中的阿胶,小建中汤中的饴糖,均是待汤药煎成去滓后再纳入该药烊化。
2.4冲兑对于易于溶解的药物,煎好去渣后直接兑入该药服用,如猪胆汁、鸡子黄、饴糖、蜜、地黄汁,生姜汁等,这些药物不需人煎,待药物煎好去滓后兑人上药,如黄连阿胶汤用鸡子黄,待汤成去滓,加入鸡子黄捣令相得,猪肤汤水煎去滓后纳入白蜜,熬香即可。
2.5绵裹煎石膏、豆豉等均用绵裹入水煎煮,如白虎汤、栀子豉汤,因恐其沉底焦化之故。
2.6浓缩大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代赭汤,均去滓后再煎,上方均为先煎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分3次服,可见有浓缩药汁,利于服用之意。
3 煎药的火候
煎药的火候有微火煎、久煎对于不同的药物采用不同的火候;有挥发性物质如桂枝,有泻下作用的大黄等不宜久煎之品,久煎反会减低疗效,如桂枝汤、桂枝栀子汤等用微火煎,以保持其辛香发散的作用;滋补之剂应该久煎,如炙甘草汤用清酒七升,水八升,煎至三升,只有久煎才能发挥出其滋补心脉的作用。
4 煎药的时间
《伤寒论》方对汤剂的煎、煮时间也有规定,其使用的方法是:观察耗水量,来决定煎药的时间。如桂枝汤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服,甘草汤方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凡《伤寒论》汤剂均注明加水量及煎取药液量,加水量减去煎取量即为耗水量,耗水量即为药物煎煮的时间。此外对药物煎、煮的时间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法,如将米煮熟的时间,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均为“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服;桃花汤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服,煮米熟,即为煮药的时间。
5 服药的方法
纵观仲景的《伤寒论》其服药方法也各不相同,对于一般的方剂不做硬性的规定,但对于汗、吐、下等方是按服药后的反应来决定是否停药与给药;同时对于给药的次数、数量也有说明,如:①顿服,1剂药1次服尽,干姜附子汤因急于回阳,桂枝甘草汤因急助心阳,均须煮取1升,去滓顿服。②分几次服,1剂药一般每天分为2、3、4等几次服,《伤寒论》中的大部分方剂为分几次服,如桂枝汤“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复令一时许……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之2~3剂”。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