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点滴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点滴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忽视了主体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语文教学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学过程就必须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在短暂的40分钟内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课堂实效,这让我常常感到困惑,总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最近聆听了几位老师的教学,结合我的课堂实践和思考,终有点滴的收获。

一、关注文体,让自学有规律遵循

问题意识越来越受老师们关注。希望通过归类,找到一类文体的共同点,形成规律,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我觉得文体意识不仅教师要有,学生也要有。看到一篇文章,学生首先脑海中应反映的是,它是什么文体,这一类文体我应该怎么来读?一般有哪些要求?我想当学生形成了这样的意识,即使没有老师,也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也能够抓住阅读的重点。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很多年轻教师都会着力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这篇课文的体裁很特殊,是一篇文包诗。这种类型的课文,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有所接触,如《咏华山》等。那么到了三年级,我想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发现这一类课文的特点,从而初步掌握这类课文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找到课文中有一首诗,并在引导学生回忆类似课文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类课文的体裁就叫文包诗,让学生留下鲜明的文体意识。教学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诗人情感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学习这一类课文一般要求和规律: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从而为学生以后再碰到这类文章能够更有效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二、联系写作,让自学增强实际效果

语文能力简单归结就是四个字:听、说、读、写。学得再多也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表达,更好的与他人交流、分享。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课堂教学却往往与学生的写作是脱节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单靠一堂写作指导课,那是非常单薄无力的。只有将写作与阅读教学紧密相连,让每一堂阅读教学都成为学生的写作指导课,都为学生的表达服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真正提高。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课文描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从陌生到熟悉的几次相遇过程,爱因斯坦教小女孩数学,小女孩教爱因斯坦穿着、整理,从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科学家的可贵品质。这往往是老师教学这篇文章的重点。教学这一课时,不仅关注到这一点,更想到这篇文章也是学生学习如何写和一位陌生人从不熟悉到了解这一过程的范本。所以,在教学中,先是引导学生细致地品读三次相遇,分别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工作室等方面来感受爱因斯坦的人物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学生马上认识到这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课文也就是按照这条线索来写的。老师乘胜追击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就可以按这样的一条线来写和别人的交往熟悉过程。面对一位陌生人,我们首先关注到的肯定是他的外貌,然后才会在相互的交流中逐渐熟悉、了解,甚至开始交往。

三、运用比较,让自学更有方法

比较,是我很喜欢的一种阅读教学的方法,小到针对文本中的一个值得反复品味的词语,大到课文与课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都可以用比较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思考,因为在比较中学生会不断地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测以及验证等高级的思维活动。我想这样的思维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效率,提高我们阅读教学效果。

在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比较的身影。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一上来,老师就引导学生回忆在三年级学会的《大作家的小老师》,并让学生比较这两篇课文的异同。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它们虽然都是描写两个人的相遇,但是前者文中写了多次相遇过程,后者只写了一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读一读几次相遇的语句,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本文的特点和重点:描写两人从陌生到熟悉的交往过程,从而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展开重点内容的学习。

同类课文,我们可以用比较,不同类课文我们也可以用比较。如很多老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都会让学生把这首词与之前学习的古诗比较发现不同,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词的特点。

我想,在课堂学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也会将这种有效的方式――比较,运用于自己平时的学习中。这样一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学会了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养成习惯,让自学成为常态

要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习惯的养成至少要三周时间,那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需要老师长期的坚持不懈。不断的、用心的、有意识的培养。在执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的一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当他们初次相遇时,小女孩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并且画下来。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生展开了自主学习。老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拿起一位学生的语文书边展示给同学们看,边读了读这位学生在书上所写的内容,告诉大家像这位学生不仅画出了相关的句子,更在旁边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听了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们争相模仿。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看似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却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不仅知道要做什么,也知道怎么来做,更知道要做成什么样。我想这绝对不是老师的无心之作,正是因为老师时刻在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想尽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使这样的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的细微之处。在这样的培养下,自主学习一定能成为学生的一种常态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指导学生自学,这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的改进,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当这一目标深深地扎根于老师心中,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够真正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单位:江苏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