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境论的修正及其对怀疑论难题的解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认识的语境论在回应怀疑论难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修正的形式,包括以相对标准修正的语境论,以事实作为原因修正的语境论,以妥协方式修正的语境论,以证据修正的语境论,以预设修正的语境论。这些不同形式的语境论遇到了“斑马悖论”和摩尔主义的反驳,但语境论者认为这两个反驳不一定有效,正是它们忽视了语境的作用,才导致悖论的出现,要解决怀疑论难题,还得回到特定语境中去。
关键词:认识的语境论;怀疑论难题;斑马悖论;摩尔主义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8-0117-10
认识的语境论是一种当代的认识论。它的两种主要形式——条件的语境论和相关选择的语境论对怀疑论难题(skeptical puzzle)①提供了自认为是合理的解答②。然而,许多学者并不完全认可,他们提出了种种方案来修正语境论,以便更好地解决怀疑论难题。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各种修正的语境论对怀疑论难题的回应及其解答。
一、以相对标准修正语境论
语境论者沈福(S.Schiffer)把怀疑论难题修正为怀疑论证(Sceptical Argument, SA),其具体形式为③:(1)我不知道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2)如果我不知道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那么我不知道我有手;(3)我不知道我有手。他认为(1)和(2)是正确的,但(3)是错误的。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们知道,两个正确的前提推出的结论必然是正确的。要解决这个悖论我们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其一,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哪个是假的?其二,为什么这个假命题看起来是真的?为了与其他形式的语义语境论区别开来,他把他的语境论称为大写的语义语境论④。根据这种语境论,以“S知道P”形式表达的语句没有完整的命题显示其意义。这种语句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同时,以“S知道P”形式表达的不同命题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推出P为真,S相信P,S满足知识的语境相关标准;变化的是知识标准,而不是知识本身,为了表明S知道P,这些知识标准详细指明了S对于P所持认识立场的强度。
简单地讲,一方面,S知道P,在某些语境中所表达的是相对于标准E的(Easy);另一方面,S知道P,在其他语境中所表达的是相对于标准T(Tough)的
③[注:S.Schiffer, “Contextualist Solutions to Skepticism”,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1996(96),pp.318-319,p.320.]。标准E是相对弱的认识立场,也即较低的标准;标准T是相对强的认识立场,也即较高的标准。当然,合理的语境论不只是这两个标准。一方面认识立场的认识强度是变化的,而且不同的表达语境可以产生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命题形式“S知道P相对于标准N”只是方便记忆,一个完善的语境论无疑会提出一个结构更清晰的命题形式。基于这个理念,他给出了知识的相对闭合标准:如果x知道p相对于标准N,而且x知道*[注:“知道*”是指闭合意义上的知道,是相对于非闭合原则而言的。]如果p,q,那么x知道q相对于标准N③。
然而,当x知道*如果p,q时,我们靠什么使语句“如果x知道p,那么x知道q”清楚明白呢?那就要弄清是什么标准蕴涵在前提和结论中了。沈福的论证如下:
(1)如果x知道p相对于E,那么,x知道q相对于E。
(2)如果x知道p相对于T,那么,x知道q相对于T。
(3)如果x知道p相对于T,那么,x知道q相对于E。
(4)如果x知道p相对于E,那么,x知道q相对于T。
命题(1)和(2)的真值是由闭合原则加假定x知道*p蕴涵q保证的。命题(3)的真值是由闭合原则、以上假定和满足标准T推出满足标准E的事实保证的。命题(4)则可能是假的。由此我们得出:一个命题如果满足了高标准,它必然也满足低标准;而满足低标准的命题,不一定满足高标准。这就是为什么命题(3)成立,而命题(4)不成立的原因。
在沈福看来,“S知道或不知道P”不是命题的形式,命题形式应该是“S知道或不知道P相对于标准N”。不论语境论能否有效解决 SA,其表达形式应该为:
(1)我不知道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相对于T。
(2)如果我不知道我不是一个缸中之脑相对于T,那么我不知道我有手相对于T。所以:(3)我不知道我有手相对于T。
由于T是一个高标准,所以我不知道我有手就是可理解的了。
二、以事实作为原因修正语境论
瑞波(Steven Rieber)提出了自己解决怀疑论难题的路径
⑤[注:Steven Rieber, “Skepticism and Contrastive Explanation”,Nos 32[STBZ],1998,pp.189-204,p.195.]。他认为,我们把怀疑论难题中的三个独立命题放在一起讨论,就会产生悖论。他把知道的形式表达为:S知道P,当且仅当:P的事实解释了S相信P的原因。这是一种从要知道的命题P的事实出发来解决怀疑论悖论的思路。S知道P是因为P的事实使得S相信P。对知识的分析需要一种语境敏感性,它是解决怀疑论难题所必须的。在他看来,“算作解释的东西是高度语境依赖的。特别是最近的对比解释研究工作已经清楚地说明,知识依赖于一种不言而喻的对比”⑤。比如,只有携带梅毒的人才会得麻痹性痴呆症,但大多数携带梅毒的人并没有得麻痹性痴呆症。假设某人S既携带梅毒又得了麻痹性痴呆症,试问:S携带梅毒的事实是S得麻痹性痴呆症的原因吗(命题a)?
按照瑞波的解释,这个问题的答案依赖于同S所对比的东西。我们进一步假设,另一个人B既没有携带梅毒又没有得麻痹性痴呆症,如果将命题a与B对比,我们会追问:S携带梅毒的事实能够解释为什么是S而不是B得了麻痹性痴呆症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是S携带梅毒而不是B携带梅毒,只有携带者才会得麻痹性痴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