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妇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妇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12月行剖宫产术572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1289例,术后并发DVT18例,其中剖宫产术后7例,妇科手术后8例;应用止血药15例;2例阴式子宫切除术后;输血病例2例;1例服用避孕药9个月,肥胖者8例,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9例。患者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50.2岁,体重48~99kg,平均体重65.9kg;发病时间为术后3~25d,手术时间2~4h。临床表现:18例患者均有一侧下肢疼痛、站立及行走时疼痛加重,重者肿胀、增粗,小腿压痛,皮肤苍白或青紫,皮温低。术后持续低热15例,外周血象偏高。其中左下肢12例,右下肢6例。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不难作出诊断。超声多普勒、CT、核磁共振、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可确诊。患者术后出现下肢疼痛、肿胀,发热,红斑,浅静脉扩张及低热等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检查

1.2治疗方法

非手术疗法:①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气压理疗及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症状缓解,可行轻便活动。应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促进静脉回流和消肿。②抗凝治疗一般以低分子肝素钠5000U,i.h.,q12h,连用7d。较重患者在用肝素的基础上,后3d加用华法林8mg,q.d.,维持量2.5mg。以使凝血酶原值保持在30%左右为标准,维持治疗2个月。应用肝素时以维持凝血时间超过正常值2倍为标准。③发病72h内且无出血倾向者行溶栓治疗。用尿激酶20万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10~15d为1个疗程。④抗血小板疗法:以低分子右旋糖注射液500ml加丹参针12ml静脉滴注,q.d.,疗程7~10d。潘生丁25mg,阿司匹林50mg,t.i.d.,p.o,二药合用效果好。手术治疗:适用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且病程≤48h者。本组1例为剖宫产术后发生DVT,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继续抗凝溶栓治疗。

2结果

18例患者中17例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后下肢疼痛,肿胀消失,临床治愈出院;1例手术治疗后,继续给予非手术疗法治愈。18例患者均采用一般处理后,其中5例应用肝素抗血小板凝集治疗;12例采用抗凝加溶栓治疗;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所有患者随访3年无复发。

3讨论

3.1发病原因及高危因素

DVT形成的3大因素是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妇产科手术后发生DVT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盆腔静脉丛多,静脉管壁薄,无筋膜外鞘保护,膀胱、子宫及直肠静脉丛相通,血液流动缓慢,易于瘀滞。②产后2周及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严重贫血、“三高”人群及妊娠合并症均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③术前禁食、清洁灌肠,术中失血,术后腹部加压及下床活动晚均可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血流缓慢。④术前麻醉使静脉扩张,下肢肌肉松弛,血液易瘀滞;手术刺激、组织损伤,手术时间长,使血小板变性、凝集,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⑤术后长期应用止血药,术前、术后长期口服雌孕激素、输入库存血液,易发生血栓。⑥抗生素、高渗糖及氯化钾均使血管壁损伤。各种因素互相作用于同一患者,形成血栓的危险性更大。本组研究发现,高龄、肥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贫血、长期使用雌孕激素、感染、产后输血是DVT的高危因素。本组15例术后均用止血药,2例患者术前应用止血药及避孕药,2例有输血史,有1例患者为65岁以上且肥胖合并糖尿病行子宫切除术时,损伤盆腔静脉,1例手术治疗的患者,23岁,足月妊娠,肥胖,体重99kg,于术后2d发病。

3.2预防和治疗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合并妊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长期服用雌孕激素患者,应警惕术中术后少用止血药,鼓励患者术后及尽早活动,是主要的预防措施。确诊后应立即治疗,经一般处理,术中术后补足液体量,可明显降低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病率。排除治疗禁忌证,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早采用祛聚,抗凝和溶栓或手术治疗。抗凝是治疗DVT的主要治疗方法。本组及时用抗凝治疗7~15d,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部分血管再通或形成侧支循环,效果显著。随访未发现该病后遗症。对于病情严重或出现股青肿征象者,即使病程长,也应采用手术取栓治疗。本组1例手术治疗加抗凝祛聚疗法6个月,疗效好。随访3年未复发。故对于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键是要重视高危因素,术前积极与家属及患者沟通,取得配合,及早采取多种联合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术后静脉栓塞性疾病的发生,避免肺栓塞,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桂芝 李梅荣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