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第二学段习作目标实现“软着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第二学段习作目标实现“软着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第一学段的写话到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不仅有数量增加,还有质的提高。第二学段语文教师常常是一片“诉苦”声。“学生普遍害怕习作课!”习作“内容空洞,情趣乏味,不当的口语词常见,别字多,漏字、添字层出不穷。”还有“段落不分,一段到底;停顿不清,一逗到底;逻辑混乱,语序颠倒”等现象。虽然教师们一般都耐心精批精评,但收效甚微。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不仅要重视习作前的细心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保持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修改的能力,重视习作后的评改指导。不仅要让学生“知改”“能改”,还要让他们“习惯修改”,在改中提高能力,在改中养成习惯。从而让第二学段习作要求实现“软着陆”,进而让学生步上习作的“快车道”。

关键词:有效;习作;“软着陆”

从第一学段的写话到第二学段的习作,由三项课程目标变为八项目标,不仅数量增加了,还有质的提高。其中抒写内容的侧重点由从“写想象中的事物”,提高到了“留心周围事物”,由要求“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习作品质的培养由注重“对写话有兴趣”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生能否顺利、平稳、高效地过渡?笔者一直在第一学段任课,因随班升到第二学段,在向第二学段语文教师讨教时,却听到教师们是一片“诉苦”声。“学生普遍害怕习作课!”习作“内容空洞,情趣乏味,不当的口语词常见,别字多,漏字、添字层出不穷。”许多学生的习作还有“段落不分,一段到底;停顿不清,一逗到底;逻辑混乱,语序颠倒”等现象。因为学生正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对这些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般都耐心精批精评,虽然花了大量心血,但问题如故,收效甚微。

有了先行者的预防针,笔者通过认真对照课标要求,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对第二学段三年级的常态习作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活动激趣,解决无米之炊,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生害怕习作无外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是不少人的共识。如此丰富的校园生活,如此多彩的社会生活,为什么学生却常常为“无米之炊”“无话可说”而难以下笔?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的“生活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无疑是最好的注解。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观察习惯,在于他们没有习得有效的观察方法。

爱玩耍、喜活动是孩子的天性。为此,笔者通常将班队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节庆活动、家务活动等纳入习作教学。在班级举行各类活动时,笔者都特别组织一部分学生参与活动,将其他学生进行分组分工,落实人员现场观察、现场采访、现场记录。习作前让学生开心地玩,尽情地说,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设愉悦轻松的心境,亢奋他们习作的动机,丰富他们习作素材库;活动中教师现场指导观察的方法;活动后在学生还沉浸在澎湃的激情中提出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一吐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久而久之,习得观察之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之好习惯。

如,教学《拔河》一课前,笔者选取16人进行比赛。在活动之前要求非队员学生组成两个大组,进行分工落实观察任务。每组安排两人专职观察、记录双方队长在赛前的排兵布阵(语言),赛中的表现(神态、语言、动作)等;安排两人观察、记录比赛中双方队员表现最出色的队员(重点观察人物的神态、手脚动作);安排两人观察、记录赛中最有趣的人和事;安排两人观察、记录双方拉拉队的表现(重点观察他们的语言、神态、手势动作);安排人员在活动结束的第一时间采访、记录双方重点队员的赛中、赛后感想(心理活动)。其他如绳索、标志、裁判等都一一落实到人观察记录。细致的观察分工有效地解决了学生通常观察时丢三落四、顾此失彼和抓不住特点、重点的弊端,弥补了学生玩起来很激动,坐下来拿起笔动不了的缺陷。同时落实观察任务中就蕴藏了场景描写的“主”“次”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方法指导。活动通过轮换队员进行,让每个人都得到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观察记录的锻炼。

亲为、亲历、亲感的活动为学生习作积累了有效鲜活的素材,实现了我手写我眼、我心,真情实感也有所凭借。

二、对照自读,破解无从入手,习练修改习作中的明显错误

习作修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文章不厌千遍改。历史上王安石、贾岛都曾因认真修改、推敲、斟酌留下千古美名,可以说好文章改出来的多。教学中所有教师应该都在认认真真地做,尤其是第二学段的教师更认真、最辛苦。不仅自己精批、精改、精评,还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处心积虑地要求学生之间互相评改,但成效不乐观也是普遍现象。笔者认为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修改习惯的养成、修改能力的提高首先必须破解习作修改到底从何入手的难题。现实中对要求学生自己修改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修改,教师通常都是放羊式的为多,即便有指导也很粗疏,有要求也很含糊。修改的目标不明,要求不详,重点不清,也就难怪学生脚踩西瓜皮,看到哪改到哪,改多少算多少。结果是教师批阅时还是发现一些简单的错字、错标点,简单的语病都没改正。同时这些问题只要经教师一标注,学生又马上能订正过来。笔者在实践中借鉴“网格”理念,对学生提出自己三读两对照要求,有效地减少了一些学生习作中的简单错误。

首先,作文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基本格式,学生才开始学写作文往往一时难以掌握,格式类的错误在日常的习作问题中占了一定的分量。实际上这些问题只要认真检查对照,完全可以自己修改过来,只要假以时日常读常改必能克服。比如,题目应占一行,并且尽可能写在第一行的中间;每一段开头应空两格开始写。比如,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都要占一个字(格)的位置,应紧靠在文字后一格的左边偏下,这七种符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引号、括号要写在文字的前后,也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前半边用在文字后一格的右边偏上,后半边用在文字后一格的左边偏上,引号和括号的前半边,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末尾,后半边不能放在开头。以上等等规定,笔者都将其列成表格统一复印发给学生,粘贴在学生作文本的封二、封三。修改习作前,自己翻翻对照对照,错误就发现了。

其次,为了让学生克服习作中停顿不清、一“逗”到底、层次不明、一段到尾等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根据课标的要求还设计了一张自读自改任务表:

通过边读边对照,要求查查标点,看看段落,填好表格,学生明确了自读的任务,对于一般在习作中出现的遗漏标点、不分段落等格式上的问题基本能自己修改过来。

“两对照”自读修改法执行下来,对能力中下等学生的帮助提高,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基本格式虽然都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有人或许觉得对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不大,但为教师批阅节省了不少时间。不容否认,它对学生以后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绝对有辅助作用。

习作中添字、漏字,语序混乱、句子不通等简单的语病在第二学段中也较为常见。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原因是学生在习作草稿完成后没有自己先读读。在实践中,笔者大力倡导学生做自己习作的第一个读者,这应是落实第二学段习作课标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出声”地读,只要一漏字、一添字就读不下去。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尽可能发现并修改一些简单语病,这就是自读自改任务之三。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读,将查出来的语病用其他颜色的笔予以标注,一方面用于警示自己,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所留的“痕迹”,为批阅时确定学生本次习作态度和过程的等级提供依据。

三、互读互评,欣赏他人之长,不断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由于思维定式以及习作与修改时同向思维的局限,导致学生对许多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许多精妙之处浑然不知。一句话,习作对于第二学段的孩子来说,光自读自改还远远不够,课标也提出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实践中,笔者通常在学生完成自改、誊抄完毕一段时间后,重新将作文本发放到小组中,首先由习作者大声读给同组的伙伴听。要求习作者在读后,若发现新问题可以进一步改正,若产生了新感受,可以予以进一步充实、完善补充。要求伙伴们在“倾听”中,对一些简单的字词语病、不通的文句等予以协助修改,对一些有异议之处展开议论。

其后是进行互读互查。主要还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习作基本格式,自读自改表进行复查,对同学习作中出现的明显错误的标点、字词、语句提出修改意见。

其三是开展对照互读互评,进行充分交流,并认真完成评价表。第二学段课标还要求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这些“新鲜感的词句”“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对于自己来说可能算不上不新鲜,也不有趣。虽然自己写出来了,但并没有收获多少的成就感,可是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这些词句、内容确实是很新奇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放大习作者的这种成就感,让学生借此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享受习作的乐趣。因此,实践中,在本阶段笔者将要求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以他山之石来攻玉,开展欣赏性评改活动。具体要求他们根据下表进行互读互评:

在欣赏式的评改中,学生学到了一些精要的写作知识。比如,习作的标题可以用文中任一人物的话为题,可以用概括习作内容的关键词为题,可以用中心事件为题等,同时通过思考换题讨论,学会了如何审题。比如,开头可以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可以用作比较的方法,可以用名人名言或总述的方法等等。又如,换词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新鲜词汇库存。这种互读互评,既有欣赏借鉴,又有二度创作。最直接的好处是解决了学生互相评改时,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浅尝辄止的随意评改和中下能力的学生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处评改的窘境,还有效地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

总之,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不仅要重视习作前的细心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保持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还要培养学生修改的能力,重视作文的评改指导。不仅要让学生“知改”“能改”,还要让他们“习惯修改”,在改中提高能力,在改中养成习惯。要将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等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让第二学段习作要求实现“软着陆”,进而让学生步上习作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高林生.写话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青年教师,2002(7).

[3]姚良.作文教学“有效评改”三部曲[J].教学月刊,2011(5).

[4]韩爱分.多元对话让习作修改“动”起来[J].小学教学参考,2011(3).

(作者单位 浙江省江山市新塘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