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运行模式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运行模式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文章把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到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对其整体运行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大众教育;高校教学质量;全面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065―03

1999年,我国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到2007年,中国普通本专科招生566万人,普通本专科在学人数1885万人,其他高等教育方式在学人数还并没有计入在内[1]。在短的时间内,中国高等教育就从精英教育发展到了大众化教育,这在其他国家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然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或比例的概念,更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大众化高等教育所体现出来的特色以及培养的人才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数量的扩张,高等教育的性质、功能、管理模式、学术层次、师生关系等也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解决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存在的与大众化要求不相适应的因素和日益突出的教育质量和数量的矛盾,已成为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把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到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中,构建了其整体运行模式,并对实施措施做了探索性研究。

一 教育大众化的内涵

首先,高等教育不再是一种特权,入学群体多样化,甚至出现了“非本意入学”,高等教育成为具备某种正式资格者的权利,并且越来越成为“必需”。

第二,在培养目标方面,精英型高等教育首先关注的是塑造社会精英阶层的能力和人格,而在大众型高等教育中,培养目标多样化,学校培养的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精英,包括所有经济和技术组织中的领导阶层,教育的重心也从塑造人格转向传授更为具体的技能。

第三,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从单一走向多样,教学更趋单元化,以半结构化的课程序列为特征。除了普通本专科招生之外,还新增了很多成人本专科生以及网络本专科生等招生方式,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此外,在大众化阶段,高校和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大学不再是远离世俗、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更加注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以拓宽学科发展的市场适应基础。

二 中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成,虽然与高校教育发展密不可分,但更主要的还是政府的政策和决策导向。许多举措的实施,都是依靠教育行政权力“强制”推行的,并不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自然发展的结果。所以,大众化潮流的形成,并非是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成熟或者强大的标志。特别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灵魂的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及制度,也没有得到彻底的革新和“置换”,而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行,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形式、内容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剧烈的、持续的和必然的。因此,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存在的与大众化要求不相适应的因素日益显现,教育质量和数量的矛盾日益突出,亟待引入新的理论对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主要针对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的问题和人们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担忧,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提出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运行模式。

三 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运行模式

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要素

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概念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它作为一种顾客导向的质量管理方法,强调有效运用人力资源及运用计量方法,从不断的改进过程着眼,提升产品与服务品质[3]。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做到“三全一多样”,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 传统教学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主要通过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来进行,侧重于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这种教学质量管理把教学质量简单理解为“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优劣程度”,是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该模式是在过去那种知识中心、教师中心加“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下发展起来的,它又反过来强化了现行教育的知识中心、教师中心和“应试教育”的倾向,它与大众化教育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表1是传统教学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比较。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将教学质量提升到学校的经营层面,学校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借鉴和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外部顾客和广大教职工持续受益和满意,并进而使学校走向成功。

3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六要素

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特点可归纳如下。

(1)顾客导向

学校依存于它的顾客(学生、家长、政府和社会),因此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应致力于满足他们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多样的,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则是隐含的。明确要求是指在标准、规范以及其他文件中已经做出规定的需要。隐含需要包括顾客的期望或不言而喻的需要。

(2)过程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观点把一切工作和活动看做是一个过程,把影响质量的资源和活动都作为过程来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一个典型教学系统可以被分成许多过程,过程管理就是把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工作和活动看成相互关联的过程,加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3)持续改进

外界环境在不断变化,技术在发展,顾客的需要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高校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及支持教学的各项辅助工作都需要不断改进,持续改进的意识和行为要渗透到高校工作的各个层面中去。

(4)参与

人是影响教学质量管理的根本因素,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必须建立在高校内部全体教职工和外部顾客广泛参与和主动投入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全员”包括教师、教辅人员,包括学校其他部门的人员,还包括学生、家长、社会以及政府等各类外部顾客。

(5)领导和战略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和发挥高层管理者和战略计划的作用,没有高校的高层的推动作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案将很难推行下去。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高校高层管理者必须带头转变观念和领导方式,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培育符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的组织文化,并通过制定学校长期发展战略和质量方针,把学校教学导入长期的质量提升轨道,使学校获得持久的质量提升能力。

(6)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使教学系统各要素及其与学校其他系统的关系给予系统安排,使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改进,顾客持续满意。系统理念认为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学校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能力。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对系统理念的落实和具体体现,也属于学校的有形质量文化。

4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运行模式

上述的六大要素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一切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这是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将上述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六个基本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得到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做好人才模式设计、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反馈工作。人才模式设计要注意结合高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特点,量体裁衣。人才培养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一阶段是整个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人才的使用是对高校人才设计和培养阶段质量的最终检验,作为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阶段,对毕业生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反馈到人才目标和培养过程的再设计中去,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07年教育统计数据.

[2] 胡克军,余春花.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特色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5,29.

[3] 刘立户.全面质量管理TQM[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龚益鸣,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 邹强,杜时忠,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初探[J],高等教育论文集,2004.1.

[6] 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 雷小波,袁玉娟.职业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