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设阅读教学情境 促进语文课堂高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设阅读教学情境 促进语文课堂高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语文高效课堂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用丰富多彩的手段,巧妙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将语文从课本牵引到学生的心上。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二单元是个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单元,一共有《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祖国》、《古诗四首》、《晏子使楚》等五篇课文。下面就以该单元三篇现代文为例,谈谈如何通过生动灵活的教学情境的创设,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倾听已届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眷恋着祖国的深情”,从而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一、音乐渲染,品味游子情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对于“游子心境”,很少有学生具有直接的生活经历和体会。教师应调动学生间接的生活经历,挖掘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学生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作者与作品的情感距离,理解借助小小的枣核,传达浓浓的思乡之情的独特方式,体会海外游子“身处异国,心恋故土”的独特心境。

教师预先准备了费翔的歌曲《故乡的云》,课前播放,用音乐渲染作为铺垫,并且将歌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歌词和音乐,体会这首歌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当学生很快回答出是怀念家乡的感情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费翔的《故乡的云》在春晚演唱轰动的背景,再问学生唱的是什么人的思乡之情,学生马上就理解了“海外华人思乡之情”。教师告诉学生:“费翔借助天边飘来的一朵普普通通的云,表达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用歌曲唱出海外游子的心境。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萧乾是怎样通过一枚小小的枣核,用一篇短短的文章来传达海外游子的心境的。”

符合课文主题的歌曲的播放,确切的背景介绍,简洁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期待中快速进入“倾听已届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的学习情境。

二、 视频链接,体会亡国恨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是都德以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割让领土的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的经典作品。小说巧妙地选取“最后一堂法语课”,以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一对师生为主要人物,来反映普法之间民族矛盾的尖锐,表达沦陷区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人民眷恋祖国、热爱祖国语言和憎恨侵略者的强烈的感情,学生难有情感共鸣,难以马上投入“最后一课”的沉重压抑的情境中。

因为小说的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首先熟悉故事情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采取了导学案概括故事情节的方式,要求在预习时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发展的脉络。

教师在检查导学案请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普法战争的课文背景后,询问学生中国近代还有哪些割地赔款的历史事件,之后链接播放一分二十五秒长的《日本小学教材首现称为其“固有领土”内容》的新闻短片,请学生谈谈为什么日本要改写小学教材,然后请学生设想:“如果今天就是你的最后一堂语文课,作为一个中国的初中学生,你又该怎样表现呢?”此时再进入课文学习,学生的感情已经沉浸到最后一课的特定情境中,沉浸在“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中。

精心选择短小的影视片段,有效地引导,合理地想象,可以将学生带入“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情境中。

三、现场演播,品味爱国情

《始终眷恋着祖国》是一篇自读课文,是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我民的骄傲》的节选部分,表现的是钱学森克服重重阻碍,回归大陆,报效国家的爱国深情。新课标指出,学生应“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感情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据人物通讯的特点,我在教学时采取了《焦点访谈》演播室对话的方式,模拟情境,让学生和钱学森面对面采访,加深对钱学森爱国情深的理解。

教师课前先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钱学森的主要的科研成就,在课外资料中发掘采访的兴趣点,充实采访内容。课上,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围绕“始终眷恋着祖国”的深情,讨论确定采访的问题,分小组扮演钱学森和采访记者进行《焦点访谈》演播,并按照“体现人物通讯注意选材、把握人物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的要求,进行评比。在访谈情境中,学生和文本对话,和伟大灵魂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对话、交流的课堂情境中,语文学习过程成了情感体验、拓展提升的过程,语文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现场访谈和演播,情境模拟,多元对话,师生共同品味着著名科学家始终眷恋着祖国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