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作为高等数学教师结合数学理论的真与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培养学生自豪感和使命感,彰显数学美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竞争能力等方面,对如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等数学;渗透德育;探索

本文为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生源递减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2ZCJ10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18日

纵观几千年的社会文明发展历史,自人类产生“教育”这一行业以来,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把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的人,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系着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首要任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明确“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的深刻涵义,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长期以来,高等数学教育教学中只重视了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高等数学有的道德培养功能却被忽视,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不能不说不是一种遗憾。高等数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作为高等数学教师必须把握数学的真与美,依据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创新数学教育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实现德育、智育双赢。以下是笔者在多年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请教于同仁,以求引玉之效。

一、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培养学生自豪感和使命感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4600多年的数学发展史,是世界上数学发展史中最长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辛勤劳动和努力探索,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数学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穿插介绍我国数学家的生平及逸闻趣事和数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让数学这颗理性科学钻石放射出德育教育光芒。如,在三角函数教学中介绍我国数学家在圆周率π计算上的贡献。早在4000多年前,人们在用弧度制表示角时就用到了π,知道它是一个无理数。几千年来,为了得到π的越来越精确的近似值,许多人付出了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艰辛劳动,甚至有人为之耗尽了毕生精力。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圆周率π的计算上取得过令世人赞叹的辉煌成就。最古老的数学书《周髀算经》(完成于公元前100年左右)中,就有“圆径一而周三”的说法,即认为π=3。天文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认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92比29。到了我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求得3.1415926

在数列极限的教学时,把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公元225—295年),求圆面积(周长)割圆术的极限思想方法介绍给学生。他取圆的半径为1尺,从圆内接正六边形面积S6算起,依次算圆内接正十二边形面积S12,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面积S24,圆内接正四十八边形面积S48等等,一直算到圆内接正一百九十二边形面积S192。刘徽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样可以用圆内接正n边形面积(n∞)逼近圆面积。在有理数教学时,把我国西汉时已经用算筹来表示负数了,且比阿拉伯早几百年,比欧洲人早1000年的历史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为负数的概念源于中国而骄傲。还有伟大数学家祖冲之的儿子祖恒,早在公元五世纪就总结出祖恒原理,证明了球体体积公式,比意大利的卡发雷利早1100多年。我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他发表数学专著和数学论文近300篇,解决了一些世界数学史上长期未能攻破的数学难题,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数学家陈景润在6平方米的房间内,经过艰苦奋斗,取得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世界一流水平”的成果等。这些都能鼓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学好数学,献身科学,为祖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彰显数学美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品的外观造型是否美观,已成为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要使产品既实用又美观,设计者、生产者和经销者(甚至消费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只有接受审美教育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经济建设人才。研究表明,审美教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完美人格以及提高劳动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把数学教育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思考和观察问题,让学生体验和欣赏数学的美。用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如,在圆、抛物线、双曲线、椭圆、心形线、玫瑰线、星形线、正弦线、余弦线、圆外一点公切线、旋转体和函数奇偶性等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和均匀美。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表达式及抛物线、圆、椭圆和双曲线标准方程等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在重要极限、sinx的麦克劳林级数展开式、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和集合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抽象美和奇异美,还要启发学生品味数学符号“0”、“1”、“2”、“3”、“4”、“5”、“6”、“7”、“8”、“9”、“+”、“—”、“×”、“÷”、“=”、“≈”、“∽”和“≌”的抽象美和奇异美。在数学定理证明、公式推导、归纳法和反证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严谨美和逻辑美。甚至数学老师的语言美、板书美、教态美和心灵美,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

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高等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决定了有很多数学定义定理和解题思路仅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生实际数学水平,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实施德、智教育。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几何图形、进行分组讨论、相互启发、共同思考和总结。也可以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组织教学,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如,在函数极值的必要条件教学中,采用最为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做曲线的切线,观察曲线的切线斜率为平台,让学生们一起讨论研究切线斜率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讨论。会得到曲线极值点的切线平行于横坐标轴进而得到斜率为零的结论。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还可以利用青年人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宝峰.论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5.1.

[2]李东营.重视数学美、数学史、数学人文主义精神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