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造来源于实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阐述教育应着眼于以学生为本,提倡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鼓励动手实验,设计和改进实验,开展探究性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关键词】实验;创造;能力
Create comes from the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the experiment - high schoo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Zhan Li-fen
【Abstract】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round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on the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student-centered, promoting students into masters of learning to do active participation, full participation, full participation, through which studentsThe ability to create. The chemical experiments found that the desire of the problem and explore issues enthusiasm inspire student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create. The specific approach is to encourage hands-on labs, desig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xperiment, to carry out exploratory experiments and home experiment.
【Key words】Experiment; Creation; Ability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化学事物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获取进一步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当代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地掌握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罗杰斯教学观主张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并能主动地发展其自身的潜能。学生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与教师一起探索、研究和发现,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而作为化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的热情,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1. 鼓励动手实验,激发创新意识
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理论成绩总是居于优势,可实验成绩却不能名列前茅。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不少学校由于条件所限,将实验课变为教师的画和讲,学生的记和背,即使偶尔开展个别实验,但实验往往异化成为讲授的一种附庸和点缀。鉴于此,教师应努力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
例如乙醛的银镜反应,以前总是教师在讲台上一手包办,学生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看到有银镜生成,同学怀疑那是不是银。若改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反应液的配制,反应条件的选择,清洗附在试管壁上的银镜,从而培养学生细致严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人人参与,自己动手的机会。当学生看到自己亲手制得的光亮的银镜时,无不高兴雀跃,兴趣盎然。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每个同学深刻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观察的全面性、敏锐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逻辑性。同学们从实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使教学过程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2. 设计和改进实验,发展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之后,教师要适时地选择趣味性强,与基础知识匹配,简单易行的实验习题,适时地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理论依据,进入模仿和创造的思维境地之中,使其能初步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设计。通过让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的创新改进,使学生从中体验和感悟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Fe(OH)2的制取为例,为了明显地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首选提出问题:直接用FeSO4与NaOH溶液反应为什么不能明显地观察到白色沉淀?如何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在老师做了将浊液倒在滤纸上,在空气中摆动,很快变成红褐色的实验后,同学们得出结论: Fe(OH)2易氧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先把反应液中的氧气除去,使反应体系与空气隔绝。由学生设计,通过交流评价,最后产生两种较好的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下,设计的实验问题既要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又兼有实验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学生可以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独立地探究事物,通过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认识来解决化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培养创造力是指要真正给予学生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从而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采用探究式的问题解决模式,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化学实验的创造性便会充分显示出来。
例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首先设疑:氯气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反应?生成物是什么?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安排一组实验内容如下:①在一支20ml针筒内加入10ml水和10ml氯气,一段时间后,观察颜色变化并分别与一瓶氯气及一瓶蒸馏水的颜色比较,再观察气体体积变化。②在氯水中分别加入用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NaHCO3溶液、蓝色石蕊试液。③将干燥的氯气分别通过干燥和湿润的有色布条。通过观察现象,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后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反应产物;归纳氯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推测氯水的成分,漂白原理,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氯气的作用。
又如,在学氧化硫的性质时,向滴有酚酞的稀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红色退去。一部分学生认为是SO2具有漂白性,与红色的酚酞作用,使其退色,原理与SO2使品红溶液退色相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S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消耗掉了碱,所以红色退去。双方争持不下,此时教师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抓住有利时机,安排合作学习。要求双方学生设计方案证明本组的观点是合理的,然后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揭示退色的本质。
一方面,通过合作,学生间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实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素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情景,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实验探究的本性,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主动探索的热情,丰富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经验、体验,理解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增强了自信,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 通过家庭小实验,提升创造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善于在各种情况下挖掘具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实验素材,开阔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对这类实验进行大胆的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升华,获取直接经验,培养信息时代所应有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一种新颖的有意义的实验类型,集科学性、探索性、创造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内容上与教材知识联系密切,但又不同于实验室的学生实验,此类实现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临指导,实验中的仪器、试剂等基本上是生活用品,完全要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完成。如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用铜片、锌片、橘子设计原电池,巧除水垢,催熟水果,冬天自制“热敷袋”,课外活动自制“冰袋”等等。
在家庭小实验的进行过程中,各种实验器材的创新,实验方法的改进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源泉,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创新操作提供了机会。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
[2]陈新峰.《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