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好习作是“夸”出来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好习作是“夸”出来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第三学段继续提出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习作教学建议”中再次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修改习作是学生习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应从学生走进习作开始。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习作修改中的“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修改习作,使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实践中切实地感受到作文的奥妙,习得作文的方法。

引导学生修改习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这一要求打破了习作教学中“学生写,教师改”的局面,改变了“高强度,低效率”的老套习作评改模式,把“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写完初稿后,再次走进作文,欣赏、揣摩、修改、评价、完善,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多次修改,直至满意。它是一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作文评价,是一种建构性的学习,是主动化、个性化、探究性、合作式的学习和发展。

笔者认为:应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重视对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进行开放的习作评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以“夸”激趣——激发习作修改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最强的动力。不少教师用一些中外名家推敲词句的经典故事感染学生,确实鼓舞了学生修改习作的信心。学生年龄小,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习作修改的积极性。人们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改”的动力呢?我认为好文章是“夸”出来的!面对学生的自主修改,教师要“大张旗鼓”地表扬,适时地捕捉、放大“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快乐的成功体验,“渐入佳境”,在老师的引领下养成自觉修改的习惯。

二、用“夸”明法——教给习作修改的方法

习作修改需要引导,教师要清楚《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修改各年段的要求,不空洞讲解作文的修改技巧,不急于求成,要给学生一个不断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一次次修改的实践中,掌握修改的方法。

1.依据要求“夸”

每次习作都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必然在要求的驱动下选取习作内容,组织材料。那么,习作修改也要“有法可依”,那就是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习作要求:哪些地方写得好,哪儿还需要改进。教师在引导学生修改时,要有年段意识,不提过高要求,分清修改重点和常规修改(错别字、标点之类)。每次修改抓住“一点”,由点到面,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应该得到肯定,不让学生有畏难情绪。

2.抓住方法“夸”

在习作修改的过程中,“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在一字不落的朗读中就会显现出来。针对习作要求,运用默读,一边读一边想,用心揣摩,发现自己习作的“得意之处”,挖掘习作的“不尽如人意”之处,进行修改。这一点强调的是修改的过程,需要学生集中精神投入到修改中,掌握了方法学生才会有收获,所以,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3.利用范文“夸”

有的学生面对习作会感到束手无策,教师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获取一些表达的智慧和修改的灵感,提高修改的质量。这里的范文可以是名家名篇的片段,也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模”可“仿”,学生便不会有“无米下炊”的困惑了。

三、向新方式“夸”去——实施多元评改的方式

1.学生自评自改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很关键。对于学生自评自改,教师要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记得有位学生在自改《我是“小小演奏家”》时,只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词语:“我坐在钢琴前,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聚精会神地)弹起来。”我立刻赞赏地对他竖起大拇指,给他写上眉批:“这个词语让我知道你当时弹琴是多么专心!”学生得到老师的称赞,修改的劲头就足了。

2.学生互评互改

学生进行互评互改,既是作者也是读者,在相互的学习、欣赏、修改中,可以取长补短。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事先了解学生的作文,然后有针对性地发到学生的手上。比如:作文比较优秀的与比较落后的互换,这样,落后的同学可以在评改中欣赏别人的优点有所吸纳,优秀的学生虽然改得辛苦,但锻炼了能力。

指导学生互评,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同学作文的优点,无论是一个词语、一句话、还是一个标点,只要运用得恰当,就应该得到表扬;同时,要诚恳地给同学提出自己的建议。当同学的修改意见呈现在作者面前时,教师不需要强求学生全部服从,而要尊重作者,“如果你觉得大家的这些意见对,对你有帮助,你就听;如果你觉得提得不对,你也可以不听。”让作者在宽松的氛围中走进下一步的修改。这种平等地位的评改,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改中角色不断转换,相互启发,相互合作,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只要学生付出劳动,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给学生互改抹上和谐的剂,让这种习作评改方式成为每次习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仅给作者打等第,也给评改者打等第,把学会评改别人的习作作为考察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方面,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有了。

3.师生共改

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更集中、快捷地发现习作的优点和问题,这在刚开始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是一种有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浏览全班学生习作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教师的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要克服俗套,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别人的作文。有的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经常使用诸如“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中心明确”这样的套话,对于学生的作文进步是没有激励作用的。评语应多用鼓励语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给学生力量、信心和乐此不疲的兴趣。

4.家长点评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可以说对于孩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沟通交流,如果方法得当,相信孩子很愿意把自己刚刚完成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点评,真正成为孩子习作起步的“领路人”。作为教师,可以和家长交流,希望家长能够与学校保持一致,俯下身子看孩子的作文,真正喜欢孩子的作文,不求全责备,给予学生适当的指点。

当然,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我们还可以进行网络评改,只要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修改的乐趣,达到“文不厌改”“欲罢不能”的境界,能够对学生习作起到促进作用,我们都可以尝试。

正如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所说,学生习作不能让他们感觉到仅仅是一项作业,而要让学生感觉到作文是自己发表话语权的一种方式。所以,让学生的习作有发表的机会,是激励学生乐于写作、乐于修改的强心剂,需要教师倾注爱心和耐心。看到自己的文字印成铅字,学生的感觉一定棒极了,作文的信心也会大增,这是有许多实例的。

顺应儿童的天性,把握习作的规律,用心地“夸”,一定会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