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文教学要努力打开学生的“三度空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文教学要努力打开学生的“三度空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不强,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我以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打开学生“生活、知识、想象”的三度空间,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习作教学要打开学生的生活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盛,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生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小学生提笔写作时常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学生的生活积累被封存在记忆深处,要解决这一问题,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学生的生活空间打开。

第一,让学生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条件,并且在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同时,高度重视让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精神饱满地参与生活,使学生在劳动、参观、游戏、采访等生活中,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体验生活。当学生充满激情地感受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灵感,并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掀起波澜。这时学生内心必然滋生出写作的兴趣与冲动。

第二,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时,要做到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相结合。定向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根据习作的要求搜集写作素材。随机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机观察、发现、捕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物。特别是高年级,要把重点放在随机观察上,学生一旦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才会“文思泉涌”。

第三,把生活引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意在让学生于生活中形成丰富的体验。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情境的创设,把生活引入课堂。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老师,到我家这样走》的习作时,就创设情境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家如何走,然后练习以此为题将其写下来。这种方式巧妙把生活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的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作文教学中诸如此类的做法还有许多,需要教师做有心之人,把生活的泉源引入课堂,实现学生作文与生活的无缝对接,这样才能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二、习作教学要打开学生的知识空间

打开学生的生活空间,是要解决作文时“写什么”的问题,但仅仅有了这些要把作文写好是远远不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打开学生的知识空间。打开知识的空间就是要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恰当的运用语言文字。每个学生在开始学习习作之前不是脑袋空空而来,而是经历了长期的语言积累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进行习作的基础。但学生的语言积累不会自动转换成写作的能力,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才能转化成习作的能力。因此,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努力打开学生的知识空间。

第一,创设情境,训练学生口头表达。从语言的发展顺序来看,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走在书面语言的前面,“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一个人在将思想写出来之前,必须先在头脑中将思想组织成有条理的内部语言。而小学生内部语言发展不够完善,所以在将思想写出来之前必须用外部的口头语言来代替内部语言,这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顺应这一规律,创设情景让学生说话。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话的过程就是激活学生语言积累的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话。一是要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二是要科学地组织说话训练。科学地组织说话,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说话完整,说通顺,说具体,注意词语的修饰。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画鼻子》习作时,教师可在学生初步练说之后,用投影仪出示一些动词:转、迈、拓、蹭、踢、摸、按、举、勾、捂、掀、挂等,并让学生用上这些动词再来描述画鼻子的过程,通过这样的练说,学生就会逐步领会到如何才能将过程说完整,说准确,说生动。

第二,循序渐进,训练学生书面表达。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展开书面语言的训练。一是连词成段,活用修辞的训练。连词成段,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或给一个话题,请学生从课后“谈一谈,写一写”的词语中至少选用三个,写一段话,还可以让学生用相应的词语写景物描写的片断,人物描写的片段。活用修辞,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修辞方式,或仿照课文内容写,或依托课文创造性地写,在练写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染力。二是练习各种构段方式,连段成篇。在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撑握常用的构段方式如“总分,并列”等,学生准确把握这些构段方式,就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作连段成篇的训练。在这样语言训练中学生的语言积累逐渐被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空间渐渐被打开。在开放的知识空间里,学生才能合理地选择、运用已有知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习作教学要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织部分,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写作的欲望就无法点燃,作文就会缺乏生机,缺少感染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想象力在习作中成长。

第一,在看图作文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看图作文时为了使内容相互连接,细节描写更好地服务中心,必须通过想象进行扩展补充。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文中“看瓜刺猹”这部分内容,重新观察这一段中的插图。在观察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海边夜景、闰土的银项圈、家庭出生、猹的外形”等等,再让学生以《月下刺猹》为题写一篇看图作文,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想象的空间被打开,学生笔下的文章自然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第二,在扩写、续写、改写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扩写、续写、改写这些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准确把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再丰富、再充实,这些离不开学生的想象,教师若不帮助学生打开想象之门,学生的习作就难以达到丰富,充实文章内容效果。例如在学习古诗《塞下曲》之后,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将其改写成记叙文,这就必须引导学生对故事的“时间、地点”,古诗中“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等环节,展开想象,在这样的改写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当然,习作过程中需要学生想象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每一处都需要教师加以细心的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把学生想象的空间打开。学生想象之门一旦被打开,笔下的文章就会变得灵动而又有感染力起来。

第三,引导学生想象要把握好度。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引导学生想象,既要给学生松绑,扩宽想象的空间,又要注意想象不可一味追求新奇离奇,脱离现实生活的发展规律。想象不是凭空编造,不是无中生有,它是以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儿童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鼓励他们握笔描写自己喜爱的憧憬与幻想,就会形成一篇篇构思独特的好文章。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要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打开学生“生活、知识、想象”的三度空间,这三者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且贯穿习作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三度空间”的开放才能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能写,从而准确、生动,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