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优良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求知之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优良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求知之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所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为学生创设主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性课题。本文阐述了创设优良教学情境的意义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重要意义;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130-01

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充满情感、积极对话、自由开放、诱发感悟、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必须注重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激励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思遐想,才会收到可喜的理想的教学效果。

1.注重悬念设计,生动导入新课

"悬念"是思维的"导火线"。要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导语中设置一定的悬念,这会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在欲求答案中学习新知识。由此看来,一堂语文课中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导语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诸如猜谜语法、讲故事法、作者介绍法、写作背景介绍法、讨论法等等,也是一些设计导语的好方法,只要用得其所,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地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学生进入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会主动,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其生活体验,增进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习抓住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都应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

3.巧设故事情境,增加吸引魅力

要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含的感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跳出课堂,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回到课内。如《背影》一课,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难以理解课文中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为学生讲述自己和父亲的小故事。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引导学生们纷纷起来述说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4.创设表演情境,营造活力氛围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由于学生心理位置的改变,他们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扮演得越认真投入,就越有理解感悟和愉快体验,也就越能增强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意义。初中生天性活泼,爱模仿,爱游戏,爱表演,可以通过表演动作和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满足他们的天性。学生在课本剧情景的影响下既训练了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以直观认识加深理解。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加深教学的趣味性。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使学生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5.展现课文画面,创设历史情境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情感之门,使之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就是干瘪枯燥的。因此,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历史题材的语文课文,由于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单靠教师的讲,恐怕不足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时我们可以选一些历史题材的画面加进教学中,使教学变得更加丰满。情境教学并非只是情感体验,而关键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从于勒的来信让学生分析:于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若瑟夫一家人是怎么评价他的?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线索。他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他又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他还是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但很快又称为是这个贼、这个流氓。在若瑟夫的眼里,他又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此时,我进行情境引导:于勒到底是谁,为何有这样复杂的评价?在这些评价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隐情,于勒到底是何等样人?我们来拨开迷雾,探个究竟。学生随着情境的设定,逐渐深入其中,发现于勒并不是像家人评价的那样。他原本也是想要给家人幸福的,他有着美好的愿望,但是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无法给予他关爱和宽容,没有人会宽容和体谅他的失败,所以他被戴着这么多的"头衔",最终连自己的亲人都躲着他,连见都不愿意见一面。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是否就是于勒的错呢?

学生经过情境的追问,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个金钱横流的社会。由此,学生得到结论:人情淡漠的社会现实才是悲剧的始作俑者,而无论是于勒,还是若瑟夫一家人,其实都是社会大染缸中的受害者。

总之,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既能使学生借着情境设置问题,解读作品,分析作品的人文意涵,由此提高对作品的解读能力;也是对教师施教水平与专业能力的检验。对此,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