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杂说做杂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杂说做杂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达到“杂七杂八”的程度,或者就算得上杂家了。

查《汉语大词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例如,叶圣陶先生曾做过一篇《要做杂家》的文章,就是我查某一词条时意外获知的。文中有日:“咱们要争取做个杂家,唯其杂,才能在各方面运用咱们的知识,做好报道,写好文章。”

没读过《要做杂家》的全文,不晓得写作背景,仅从“做好报道,写好文章”的说法猜测,像是对编辑记者说的。也是以叶先生的这话为据,我想,这里他说的杂家,不是就古代的学派或该派的学者而言,而只是指知识比较广博的人罢了。在我看来,作为编辑记者,的确应是个知识比较广博的杂家。

“书到用时方恨少。”按照我的理解,这里的所谓“书”,乃代指知识。知识“用时恨少”,是一种泛论。放到鳊辑记者身上,就更是如此。盖因媒体以报道新闻为职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新闻。报道某一个行业的新闻,难免涉及这一行业的有关知识。身为编辑记者,假如对该一行业的有关知识一窍不通,要想较好地完成任务,恐只是良好的愿望。以我本人为例,当年我在岗时,常不免临时抱佛脚。但凡临时抱佛脚的事情,意欲求深、求好、求精,一言以蔽之,日:难。

有的编辑记者同志,以所谓“知道分子”与知识分子相对,自嘲或他嘲知识的贫乏与浅薄。然则,在我看来,如此相对,也许不是太能够经得住推敲。所谓知识分子,说到底,也就是“知道分子”,即知道的事情多些、深些。反过来说,“知道”的事情多些、深些的“分子”,也就是知识分子。总而言之,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不应把“知道分子”等同于知识贫乏与浅薄的分子。

关于有无知识的认定,我有下述浅见愿方家不吝赐教。

其一,有些事情,知道了,恐怕算不得有知识;有些事情,知道了,那就是有了相关的知识。譬如说吧,天天有载于报端的妇姑勃一类的社会新闻,你看了,知道了(通常情况是看了新的忘旧的),是不是难以算得上有知识呢?而《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你看了,知道了,你就有了关于四大名著的知识了。胡适先生有大意如下的说法:读三年书,可以成为专家;读三年报纸,什么也不是。照我想来,他之所谓读三年报纸,大概是就只读妇姑勃一类的社会新闻而言。

其二,有些事情,知道得少,一知半解,算不得有知识;知道得多,知道得全,那就是有了相关的知识了。譬如说吧,如同《瞎子摸象》的故事所讲,有的仅摸到了大象的鼻子,就以为知道了大象,这是一知半解,恐怕算不得有7关于大象的知识;而如果他把大象全身摸遍,知道了大象的各个部位和整体形状,对瞎子来说,是不是就算有7关于大象的知识了?

其三,有些事情,知道得浅,恐怕算不得有知识;知道得深,那就是有知识7。譬如还是说读报端那些妇姑勃一类的社会新闻,你只是泛泛地读,泛泛地知,如上所述,恐怕算不得有知识;如能加以探讨,进行梳理,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那就是可以用来指导人们观察社会、了解民情以至于促进和谐的知识了。

综上所述,就像没有一定数量和深度的知识算不得知识分子一样,没有一定数量和深度的所知,也难以算得上知识。

或曰:究竟知识广博到什么程度,才算得上杂家呢?还真不曾听说有谁就此做过界定。不是有“杂七杂八”的说法吗?不说“杂一杂二”,不说“杂三杂四”,不说“杂五杂六”,偏偏要说“杂七杂八”,原因何在?词典释“杂”有多个义项。其中之一日:“多,繁多。”如果知识多到差不多都知、全知的程度,也就是“杂九杂十”的程度,便是通家、大家的话,那么达到“杂七杂八”的程度,或者就算得上杂家了。

我似乎听到了质疑的声音:你这纯粹是妄解呀。老实讲,我自己也不敢辩解我这种说法有什么科学性。不过,妄解也是一解。愿能引来批判,收“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之效。

做杂家,靠积累。积累也有道,非止勤奋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