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行宫》的翻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行宫》的翻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位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未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分析了元稹的《行宫》的翻译。笔者认为正是诗歌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而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从而不同的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文。

关键词:接受美学;期待视野;意义未定性;空白;想象空间

物是伊瑟尔(Iser)和姚斯(Jauss)。与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只关注作者和文学作品本身不同,这一理论着重强调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把

文学鉴赏的重心从作者和作品转向了读者,出现了“读者中心论”。伊瑟尔提出了意义空白和意义未定性理论,而姚斯则提出了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理论,并指出“文学并非一种自在之物,而是为它之物。接受活动是将作品从静态的物质符号中解放出来,还原为鲜活的生命的唯一可能的途径”。两位接受美学理论家研究重点的不同使接受美学的研究内部 出现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大研究方向,本文就是将两者的理论结合在一起,从意象的角度分析元稹的《行宫》及其四种译文,笔者认为正是原文的模糊性也即意义空白性和读者的期待视野的差异导致了译文的多样性。

一、模糊性

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普通的著作如学术论文、科学报道等等是不一样的,普通著作的语言是解释性的,是用来说明某个事实或真

理;而文学作品的语言则是描写性的,是用来描绘这个世界、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的语言含有许多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这些未定性和意义空白是连接作者的创作意识和读者的接受意识的桥梁,他们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

意义,让读者能自觉主动地参与作品,从而使作品的生命力更加鲜活。正是文学作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而这种模糊性又导致了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让读者在作品的暗示下运用想象来填充和丰富这种空白。可由于读者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生活阅历等等的差异性很大,因此对于同一篇文章或同一部文学作品,一百个读者可能就会有一百种理解,从而使文学作品的意义更加充实、丰满。事实上正是有了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这种互动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不会褪色、淘汰,可以说作品的意义就是在阅读中产生的,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创造了文学作品。因此,意义空白性或语言模糊性是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也是读者阅读作品后产生反应的前提条件。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潜能就藏在它的意义空白之中。

二、期待视野

接受理论认为,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之前,都已处在具备一种先在理解结构和先在知识框架的状态,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文学的期待视野。对于同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一百个人心目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之所以这么说,原因之一就在于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另一创始人姚斯的基本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主要是指“由接受主体或主体间的先在理解形成的、指向本文及本文创造的预期结构”。换言之,读者在阅读一部新的文学作品前,他的知识结构里就已经储存了理解或鉴赏文学作品的有关知识,没有这种先前的知识或阅读记忆,新的阅读就无法完成。

在阅读作品过程中,一方面,作品会幻想原来的阅读记忆并利用原先的知识结构来帮助阅读活动的进行,同时激发读者开放某种特定的接受趋向,使读者对新的作品产生期待态度;另一方面,新的知识会进入读者的知识结构对原先的知识记忆进行修改、调整使阅读继续深入下去,同时使读者的期待视野在阅读过程中作出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并重建新的期待视野。

姚斯认为每一次对创新作品的接受都会否定先前的接受经验,由新经验产生新的接受意识,这就造成了视野的变化。读者的阅读记忆和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导致了期待视野的差异,从而使不同的读者即使面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也会出现不同的期待态度。

三、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行宫》的翻译

我们都知道,诗歌是人类语言和精神凝结的精华艺术,其魅力不仅在于它表达的内容,也在于它的表达方式,句短而意长,词有尽而意无穷,使读者产生精神上的代入感和共鸣,让人诵读之时口齿噙香,回味无穷。

最好的诗歌,“which arises out of the poet’s intuitive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cosmos, does not aim for precise mimetic description of external phenomena, but rather employs those objects to suggest something ineffable and intangible”

(Pauline Yu, 1987:208).

中国古诗中丰富的意象正符合了接受美学理论中的“意义未定性”论点,而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知道的文化知识,形成“期待视野”,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中的情感。以元稹的《行宫》为例:

《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元稹是中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诗风简单而隽永,《行宫》是其一首著名的代表作品。简单的五言绝句,短短20个字,寥寥几个意象,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颓败感。热烈绽放的红色宫花和曾经年轻美丽的白头宫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衰老的不仅是宫女,还有这个朝代。这些宫女闲坐聊天,谈起了玄宗。玄宗是唐朝的一位帝王,在他统治时期唐朝达到了极盛,但在后期耽于享乐而疏于政事,导致政治腐败,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由盛转衰。诗中只说了“闲坐说玄宗”便戛然而止,但意犹未尽。白头宫女到底在说玄宗的什么?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在原诗中正是留下了意义的空白,读者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根据对这个朝代和这位帝王的理解自行想象。也许其中一位宫女曾经受到皇帝的宠幸,因而在回忆当时的无上荣光;也许有人知道这位帝王的秘辛,在与他人分享;或者她们在一起谈论盛唐的光辉,从而感叹如今的悲惨。“玄宗”这一意象可以引起人无尽的联想,因而在翻译时应当保留意义的未定性,从而让目标读者也有同样程度的想象。

下面是这首诗的四种译文:

Deserted now imperial bowers,

For whom still redden palace flowers?

Some white-haired chambermaids at leisure

Talk of the late Emperor’s Pleasure.

(Tr. Xu Yuanchong)

Deserted now the imperial bowers

Saved by some few poor lonely flowers

One white-haired dame,

An emperor’s flame,

Sits down and tells of bygones hours.

(Tr, Herbert Giles)

Empty and falling down is the ancient traveling palace.

The palace flowers put forth their red blooms in silent neglect.

Inside a white-haired palace woman

Idly mumbles the glorious days of Hsuan Tsung.

(Tr. Soame Jenyns)

The ancient palaces present a rueful sight,

Tis vainly that are blooming flowers red and bright.

Those white-hair’d ladies who’ve surviv’d their mental pain,

Now sit at east recalling Xuanzong and his reign.

(Tr. Zhuo Zhenying)

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是“something like an arena in which reader and author participate in a game of imagination. If the reader was given the whole story, and there was nothing for him to do, then his imagination would never enter the field, the result would be the boredom which inevitably arises when everything is laid out cut and dried before us”

(Iser, 1974:97)。

文学作品必须能够激发读者想象的热情,使他们自己找出问题并回答问题。若作品中没有意义空白,一切都说得清楚明白,则读者会因为没有期待而失去兴趣。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就在于这些能够激发读者想象的适度空白。这首诗的前三句翻译并没有太大的出入,意义的未定性和让读者能够尽情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描写主要体现在第四句“闲坐说玄宗”,那么,我们现在看一下这四篇译文的最后一句的翻译:

译文一:“Talk of the late Emperor’s Pleasure”。在这里,皇帝的帝号省略了,具体是哪一位皇帝没有说。只说故去的那位皇帝的美好时光,却无法让人得知现在怎样。而且译成“欢乐”(pleasure),没有体现意义的未定性,限制了读者的想象范围。另外省略了“玄宗”,很多隐含的意思就无法体现了。因此,读者无法联想到相关的文化背景,也就无法体会到作者对于唐朝由盛而衰的悲哀。

译文二:“Sits down and tells of bygones hours”。这里采用了完全的意译法,留下了很大的意义空白,可以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但是,因为没有提及“玄宗”,读者的想象便不局限于这位皇帝和其统治时期,可以任意联想,与原诗的意思大相径庭了。

译文三:“Idly mumbles of the glorious days of Hsuan Tsung”。在这句译文中,添加了关于玄宗的一点解释,结果使得原本隐含的意思浮于表面,没有留下意义空白,从而限制了读者的想象了。因为宫女不一定是谈论当时恢宏的盛唐气象,也可能是谈论玄宗后期的骄奢淫逸的腐败生活。

译文四:“Now sit at ease recalling Xuanzong and his reign”。这句译文像原诗一样,既告诉了读者谈论的大体内容,又遗留了意义空白,可以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不过,在此最好添加一个脚注,介绍一下玄宗此人和其相关的文化背景以便读者容易理解和想象。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前三首译诗都是给出了译者自己的理解,而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参与性。而译文四则既翻译了原文的意思,又像原诗一样给读者留出了意义空白从而给读者最大限度的想象空间。从保留读者的想象空间方面看,最后一个译文无疑是最好的。

四、小结

接受美学理论是近年来流传甚广的一种理论,它使人们的目光从传统的作者和作品身上转到一向受忽视的读者这边,把读者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促成了文学理论界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转变。这一理论坚信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中才能产生,而读者有着和作品和作者本人同等重要的地位,作品的生命力因为有了读者的参阅人变得灵动而隽永。对这一理论的形成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位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和姚斯分别提出了意义未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这个概念,本文就是从这两个概念入手,从意象的角度分析了元稹的《行宫》的四种译文。正是由于原作中的意义未定性和空白促使读者调动生活里的经验对这些不确定的点做出自己的理解,将这些空白具体化。读者在阅读时,总是在积极的思考,对语句的接续、情节的展开、意义的呈示不断做出期待、预测和判断,同时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使这些预测和判断各不相同。译者本身就是读者,因此对于同一首《行宫》,不同的译者给出不同的译文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翻译作品并不是独立的文学作品,它必须以原文为基调忠实于原文。译者必须既忠实于原文又忠实于读者,不能因为自己对于原诗的理解而限制了读者的思维,那样既是对原诗的不忠实,由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即使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评价一篇译文,也不能背离翻译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Iser, Wolfgang, The act of Reading: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 [M].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8.

[2]Iser, Wolfgang, The Range of Interpretation [M]. Taipei: Institut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Studies, 2001.

[3]Iser, Wolfgang. “The Reading of Process: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In R. C Davis ed.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M], New York & London: Longman, 1986.

[4]Jauss, Hans Robert, 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 [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2.

[5]Yu, Pauline. The Reading of Imagery in the Chinese Poetic Tradition.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

[6]Zhang Tingzhen, Wei Bosi. 100 Tang Poems[M].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0.

[7]董学文. 美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金元浦. 接受反应文论[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9]申雅辉. 略论模糊语言语意[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

作者简介:

王付荣,女,汉族,1982年出生,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外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