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状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着眼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指出农村垃圾问题现状,提出农村垃圾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环境污染; 污染治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社会状态和农村居民的生活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虽然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仍然存在, 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废物垃圾乱堆乱放, 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多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 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而且最终通过水、土壤、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影响到环境总体。[1]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阻碍了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 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污染防治机制, 实施相关政策措施, 加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农村垃圾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马山县现有123个行政村,农村常住人口约40万人,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为0.2公斤计算,农村每天就产生生活垃圾约为4万吨,全年生活垃圾约为1440万余吨,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行,垃圾的量还会快速增长。
1.2农村垃圾从成分上来看,主要为:
(1)固体污染[2]:由于农村没有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更别提对垃圾进行分类了,可循环与不可循环垃圾并没有分开,因而出现垃圾乱扔的现象。小巷内卫生被忽略,缺少清洁工清洁。固体废物长期露天堆放,其渗出液和滤沥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性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碍植物根系生长,或在植物体内继续,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人体健康。废物堆,经雨水浸淋,渗出液和滤沥亦会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还有,垃圾中的细粒、粉末随风扬散,污染大气,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2)水体污染[2]:许多农村有淀粉厂,工厂将废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域,导致多处河流遭到污染,政府部门没有采取措施治理,使河流长期受污,且路过人们随手向河流扔垃圾,使河流污染更加严重,不时发出阵阵恶臭,有些河流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 危害人的健康水污染后,人们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
(3)大气污染[2]: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许多家庭进入了小康水平,因此公路上越来越多摩托车、汽车、轿车,汽车尾气也相应增加。其次,仍然存在部分家庭用煤,污染大气环境。周边工厂排放废气,没有进行正确的处理。大气污染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压抑,成长不良,抗病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辐射而导致城市佝偻发病率增加;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使酸雨的形成可能性增大。
(4)噪音污染[2]:由于公路上汽车数量增多多,喇叭声也增多,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农村的主要噪声来源。工厂兴建厂房发出工业噪声,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对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而且能诱发多种疾病,其次会对正常生活和工作干扰,例如影响人的睡眠,造成疲惫。噪声能对动物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
(5)污染[2]:许多建筑外墙多处使用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也有影响。光污染还会破坏植物体内的生物钟节律,有碍其生长,导致其茎或叶变色,甚至枯死;对植物花芽的形成造成影响,并会影响植物休眠和冬芽的形成。
(6)光白色污染[2]:自“禁塑”之后,仍有商店菜市场超市为吸引顾客购买,还在使用塑料袋,在农村白色污染随处可见。白色污染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容易造成重大损失。
1.3农村垃圾处理状况:农村垃圾规范收集处理困难大,问题多,且不同的地方和村庄有不同的情况。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少数村自己选择简易垃圾填埋场所就地填埋,处置的主要方式为集中堆放和无防渗层的简单填埋;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主要倾到地点是“六边”: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三是部分农村企业的工业废弃物随意倾到在工厂企业的附近[3]。
2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所在
由于农村垃圾的收集处理受地域的限制较大,政府环卫综合管理执法机构工作重心又在城镇,而负责属地管理的基层乡镇政府又无强制处理权,往往造成行政管理服务主体缺失。《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中指出,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引导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但这一规定在许多地方都没有得到落实,容易形成农村社会事务组织主体缺失[4]。垃圾处理作为一项社会事业,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支持、参与和配合,在组织动员不足的情况下,村民对公共事务和公共产品漠然处之,不做积极配合,进一步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形成参与主体缺失。这三个方面的主体缺失,最终导致再好的工作模式也无法落实到位,不能形成良好的长效工作机制。
3环境污染防治机制
农村垃圾治理,看似小事,实则关系重大,不容轻视。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切实树立起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认真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结合各个县域、乡镇和村庄不同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从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治理模式等方面予以推动[5]。以下为推进城乡环卫垃圾处理几点应对措施:
(1)形成了户、村、镇、县四级配合联动的工作机制,可以概括为“户分类――组保洁――村庄收集――乡镇中转――县城处置”的模式。
(2)对垃圾进行了减量化、分类化、生态化的科学处理,对垃圾进行分拣后,总量80%可生态处置垃圾作堆肥处理,3%-5%左右可回收垃圾进入回收再利用环节,只有2%-5%左右的建筑垃圾被回填处理和10%-15%不可利用垃圾被运往县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大大减少垃圾了处理量,节约了垃圾处理成本[6]。
(3)实行了县、乡、村和企业、社会多方投资的资金筹措渠道,一般由市县财政投资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场,垃圾日常处理费用按处理量由相关乡镇、村和农村居民户按比例分担,上级单位在对有关人员工资予以补助。
(4)调动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农业循环经济等。例如, 通过建立绿色补偿机制, 鼓励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技术; 培训农户掌握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标准, 引导农户采用清洁生产方式; 研究和建立有机肥补偿机制、物业化管理机制, 引导村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 利用组织力量推广污染防治技术, 开展污染治理[7]。
(5)由政府来承担, 如提供信息平台、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等。利用农村秸秆、畜禽粪便、人粪尿及其他生产生活废弃物进行堆肥或通过沼气池发酵等技术工艺生产优质有机肥, 不仅可以减少化肥使用, 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 实现循环利用, 改善环境[8]。鼓励生产和使用有机肥, 是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有效途径。据估计, 我国年产秸秆7.95 亿t, 年产畜禽粪便2.92 亿t, 总量为1087 亿t,二者之比为2.72∶1, 可生产优质堆肥7.06 亿t, 可满足0.314 7亿hm2一季作物基肥使用( 每667 m2 1.5 t) ; 或者可生产优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13.11 亿t,可满足1.1 亿hm2 一季作物基肥使用( 每667 m2 0.8 t) 。物业化管理机制。
(6)充分调动了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切实做好群众组织动员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居民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
农村在城镇化过的程中垃圾处理存在很多问题,但政府一直在为解决这些问题做着不懈努力,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垃圾的危害,特别是受过教育的青少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意识的避免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说明随着农村的城镇化,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觉悟都有很大提高,在政府的领导下,乡镇垃圾处理问题解决将很快得到解决,而不再重复城市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参考文献(1-3来自网络)
[1]陈军. 《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探讨》. (江苏环境科技,增刊第2期,2007.12,百度文库,http://)
[2]曾兴华、李建. 《农村垃圾处理调查报告》. (环卫科技网,http://)
[3]林莉君,贾婧.《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严重滞后》. (科技日报,2011.3.14)
[4]方敬忠、黄长安. 《论农村垃圾处理无害化处理模式与对策》. (环卫科技网,http://).
[5]刘勋. 《罗江:“金点子”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德阳日报,2010.12.24)
[6]张从.中国农村面源污染的环境影响及其控制对策[J]. 环境科学动态, 2004,(4).
[7]王欧, 宋洪远. 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 农业经济问题研究, 2005,(6).
[8]李国平, 邹思南. 发展沼气能有效减少农业环境污染[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