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旧时金枝莫攀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旧时金枝莫攀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若要论起中国最著名的姐妹,大抵除了宋氏三姐妹之外不作他想。只不过这三位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女性,虽然容貌出众,或端庄,或秀美;举止高雅,处处透露着高贵的出身与良好的德行,只是时也命也,她们的一生几乎都与阴险且漂浮着猩红血迹的政治纠缠攀扯,终究缺少了一份大多数人可以理解的温婉生活。

当然,今天我们不是来讨论究竟女人和政治有什么样的关系,又或者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女人最佳的选择。只不过,提到以“姐妹”为传记对象的书,宋氏三姐妹,无论如何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坊间提到《合肥四姊妹》这本书的时候,也多会提及与之相比。然而,这两个家庭,本就是完全无任何可比性的存在,就名气而言,用萤萤之光与皓月之明来比较二者大抵也不会过分。然而几乎处在同一时代的合肥的四位女性,她们的生活,似乎更接近人间烟火,随着她们的成长而变迁的家族兴衰也更为真实的向我们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的民生进程。

本书的作者金安平女士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历史学家,她凭借着自己对中国近代史的充分了解和对张家四姐妹的深刻采访撰写了本书。作为读者,看罢全篇之后,最为感激作者的就是她的不偏不倚,金安平女士可以说几乎是忠实的记录了四姐妹的人生,而未曾像时下常见的传记中,掺杂大量个人臆想和对主人公生活的过度解读。

《合肥四姊妹》讲述了张家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四姐妹的传奇故事和集体记忆,让我们有幸与中国历史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借由信件、日记、家谱、诗歌、杂志和访谈,作者为这个家族撰写了一部引人入胜的编年史。

张氏四姐妹出生在合肥的名门望族之中,小时过着富足的生活,书中对于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生活场景的描画,完全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周扒皮”式的虚假残忍,反倒是一派温情与和睦,主仆之间的界限在这样一个内陆家庭中并不十分森严。带大四姐妹的“干干”(育儿保姆)和小主人们同桌而食,同塌而眠,甚至带大二姐允和的“汪干干”还会对她管头管脚――吃饭不许咂嘴,不许撒饭粒,也不允许她吹口哨,这些管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更像是母亲做的事情。而三姐兆和的朱干干在女主人发起的识字运动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更是会将已经熟睡的兆和踢醒询问。如此看来,干干们对于姐妹四人,全然不是下人那么简单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是保姆,更像是一位的“母亲”。虽然书中展示了就是大家庭的脉脉温情,但是,细读之下,在温情之下,仍是流动着无形的残酷与悲凉。仍说四姐妹的干干们,她们带大张家金枝玉叶的四位小姐,从哺乳到教化,从不失职,但是她们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却不得不长期缺席。

从合肥老家迁入苏州九如巷的张家,不仅因为乐益女校的原因在苏州教育史上有着非常重要位置,同时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也赫赫有名。叶圣陶曾经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氏四姐妹中,三姐张兆和,因为嫁给了著名的小说家沈从文,在四姐妹中最为出名,但是兆和本人对这种名气似乎有些抗拒。作者也没有刻意的描述兆和夫妇的感情生活,也没有用任何假设来推断兆和的这段婚姻非常美满,甚至,这段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姻缘也没有在兆和的整个篇章中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关于这段令人瞩目的婚姻关系,金平安女士引用了兆和在1995年,沈从文去世7年之后,整理出版他们的通信时于后记中自己的记述的话来说明:“六十多年过去了,面对书桌上这几组文字,我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在翻阅别人的故事。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

大姐元和高龄出嫁,并且嫁给了当时地位极低的昆曲演员顾传,一时不免震惊乡野。对此,金安平女士也没有尝试在书中给出解释,只是在元和的篇章中,描述了她小时候由奶奶抚养长大,拥有极大的特权,且从小对昆曲艺术极为痴迷这些事实。元和的婚后生活,在物质上的确远逊从前,丈夫顾传虽然是一名伶,但是毕竟社会地位低下,而且早在他们结婚之前,他就突然而坚决的退出了昆曲舞台。结婚后,顾传尝试过做过很多事情,但是几乎无一例外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似乎元和对他的感情从来没有改变。直至1966年,顾传因为肝癌去世之后,有一次元和在票友演出中,上场扮演《长生殿・埋玉》中的唐明皇,戏中,杨玉环死后用锦被裹住,简单葬在一方浅坟中。元和叹道:“我埋的不是杨玉环,而是顾传这块玉啊!”

二姐允和在四姐妹中很特别,她从小就有些与众不同,虽然身材一贯弱小,但是性格却十分强悍。在家中常见的昆曲表演中,她独独不爱那些才子佳人,喜欢那些性格鲜明、坦率倔强嫉恶如仇的英雄人物。她也在乐益女校接受学习,在学校时十分胆大,演讲,表演,她都是常客。允和也是四姐妹中结婚最早的一个,她的丈夫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只是允和婚后的生活十分颠沛流离,小女儿在战乱中凄惨的离世,若非她从小便有的那股强硬心性,只怕难以在当年乱世中存活。

充和是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她嫁给德裔美国汉学家傅汉思,于1949年移居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北港口,因为她在艺术、书法及中国戏曲史方面造诣极深,老辈的学者如果经过新英格兰地区,一定都会去她家做客。小妹充和的聪慧从小便开始显露,三个姐姐都认为小妹的学问基础在四姐妹中最为扎实。成年后在美国生活的充和才思敏捷,学养深厚,且将严谨和灵活集于一身,她谈吐中的机锋和双关语,常能给人很大的乐趣。但是对于远离故土,充和仍然充满忧伤,她的忧伤源于认识到自己离开了过去那个熟悉的世界,而且再也回不去了。

当然,这本书虽然名为《合肥四姐妹》,以四姐妹的生活轨迹为主要蓝本,却也没有局限于她们本身的生活,全书的前半部分,着力讲解了张家的历史,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看似是一位无用的二世祖,然而他却是一位极能接受新鲜事物的父亲,并不拘泥于一般中国大家族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更是在举家从合肥迁徙到苏中之后,一手创办了著名的女校――苏中乐益女校。同时他和蔡元培、蒋梦麟等当时非常出名的教育家都有着十分亲近的关系。据四姐妹的九弟张寰和回忆,父亲从创办乐益女校直到抗战爆发的16年中,前后的投入大约有25万元(银元),其中全然没有受惠于第三者,张武龄可以说是倾其所有的家产致力于教育。

现在来看这本《合肥四姐妹》,四位生动的女性形象和合肥张氏大家族的命运似乎跃然纸上,新旧时代交替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斗争,为她们带来了完全不同于前人的选择与命运,然而出身大家族的那份温婉气质却不曾随着人生的变迁和磨难消散,相反,这种淡定雍容的气质在岁月的磨砺之下显露出来的光彩尤胜青春年少。这种时候,不得不感叹历史时间的神奇,有时百年不变,有时却又匆匆一瞥沧海桑田,而传奇,往往便是这般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