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宅宅于室,大宅宅于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宅人们,是时候出来走走了。拜现代科技所赐,即使蜗居一室,也可以心怀整个宇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再也不等于没见过市面。不用怀疑,互联网和快递员可以带来一切,可以是地球另一边被人搭救的一只棕熊的消息,也可以是一包急需的厕纸。
宅文化开始蔓延,除了脑袋和手以外,其他器官看起来都显得如此多余。然而大脑对于这种一厢情愿的重视却并不领情,因为尽管置身钢筋水泥,我们的大脑却是在自然中演化形成。
我们的祖先受气候所迫,再也没有了他们唾手可得的水果,不得不爬下树,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人类成为了地球上唯一的凭借一己之力让自己的身影出现在所有大陆上的动物。而这并非易事,我们的祖先以及很多现在依然生活在山里的人们,每天平均要走十几公里的路。虽然人类不是最强壮的,但却是最有耐力的动物,我们的身体为耐力提供了最优化的设计,退化的体毛帮助散热,颈部发达的韧带帮助固定头部……运动可以让这些功能表现得更好。尤其是我们宝贵的大脑,它带领人类克服重重困难,也在不断地运动中发展。无论是结构还是功能,身体都更适应亿万年来在自然中养成的运动习惯,而非呆坐于屏幕前。
屏幕,确切地说是电脑和电视,会减弱人的注意力。实际上,大多数人工制品都有这个特点,因为它们被制造出来的一大使命就是吸引人的注意。而注意力是有限的,它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成年人的注意力通常只有20分钟而已,之后就需要重新集中注意力。
通常我们采用睡觉、休息的方式给注意力放个假,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卡普兰(Stephen Kaplan)等人发现在恢复注意力上,大自然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让人们做一套注意力测试,然后将这些人分为两组,一组在城市的大街上走一圈,另一组则在植物园里走一圈,回来之后再次进行注意力测试。从植物园回来的人的成绩比普通城市街道上回来的明显更好。甚至一幅描绘自然的图片都对注意力有着更好的恢复作用。这可能是由于人工制品常常令我们的注意力过载,而自然则恰恰相反。
可能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观看驾驶录像时,观看城市道路上行驶的录像比看自然环境中的录像更容易让人疲劳。不仅如此,心理学家罗杰・乌尔里希(Roger Ulrich)等人的研究发现医院里能够看到自然景色的房间的病人比其他对着砖墙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要短,需要更少的止痛剂,对他们的护士评价也更高。心理学家史蒂芬・梅尔(Stephan Mayer)发现当人们增加了和自然的联系之后不但增加了注意力的时间,还获得了更多的积极情绪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自然的好处虽多,却常常被人们忽略。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尼斯贝特(Elizabeth K. Nisbet)和约翰・泽伦斯基(John M. Zelenski)发现了人们宁愿深宅而不愿出门的一个原因。他们请大学生对自然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进行评价,发现尽管学生们意识到接触大自然会给自己带来好处,但这些好处被他们远远低估了。当从公园里回来的学生和刚压马路回来的学生测试对比之后发现,自然带给公园回来学生更好的情绪,这比在他们出发前对大自然的评价高出了许多。
忽视自然的还有地产开发商,他们只知道少修一些绿地,就可以多盖一些房屋,却不知远离自然环境会增加人的攻击性。弗朗西斯・郭(Frances E. Kuo)和威廉姆・苏利文(William C. Sullivan)对居住在芝加哥市区的一百多位女性的统计研究发现,窗口对着水泥墙的女性比对着绿色植物的女性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更多的暴力行为。在之后的辩论实验中,后者也表现得更为温和。
于是你又重燃起归隐山林的梦想了吗?那只不过是另一种宅而已。就像营养师建议多吃蔬菜水果,但并非意味着要成为素食主义者。从三维的丛林到二维的草原再到公司和家的两点一线,我们不是为了变成最后的宅点,而是为了找到那个身心安全和探索的平衡点。小宅宅于室,大宅宅于野,上万维网,走万里路才是“道法自然”。
(转载自科学松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