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代公务员的“羞愧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代公务员的“羞愧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隋代实行科举制选拔公务员以来,各地官吏大都是读书之人。读他们留下的诗文,发现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时常想着百姓的疾苦,惭愧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令人肃然起敬。

白居易29岁高中进士,37岁任左拾遗,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又相继出任忠州等三处刺史,因而能广泛接触现实生活,了解民间疾苦,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观刈麦》诗中说:“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能忘记人民供养的功德,才会想到以服务报答人民。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历任监察御史、工部侍郎最终官至宰相。当时农民在统治者的剥削压迫下,年年上交军粮,而战争却没完没了,因此负担沉重。元稹在《田家词》中说:“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斫。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诗里虽有“为了胜利甘愿牺牲”的意味,但民穷财尽之情也跃然纸上。

“悯农诗人”李绅27岁就考中进士,迈入仕途,他从国子助教做起,平步青云,晚年官至宰相,敕封赵国公,位极人臣。他的《悯农》诗恐怕也无人不晓,一年夏天,他回乡探亲,当看到田野里的农民在炙热的日光下辛勤耕地时,不禁大发感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接着又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两首诗寥寥数语就形象地描绘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感叹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韦应物也感到惭愧,他在《寄李儋元锡》诗中有两句话:“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韦应物在苏州为官,虽然当时天下大乱,时局远非一名地方官所能左右,但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感的官员,只要辖区内有流亡在外的人,他就觉得愧对俸禄。

“诗圣”杜甫对战乱之悲苦,官吏之暴虐,以及人民生活之凄惨,更是刻骨铭心。这位只当过参军和工部员外郎之类小官的人,因为真正关怀和同情百姓,才写出了“三吏”“三别”这样深沉隽永的诗。特别是那首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那个屋漏偏逢连阴雨的秋夜,他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还想到了“天下寒士”,他发出了无房者的强烈呐喊,这种炽热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灵。当下的房价之高,简直高于上青天!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诗歌历久弥新,经历了多少历史更迭,现今读来依旧有现实意义。

宋太宗整顿吏治时曾对官员们说:“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只有时刻惦记着百姓的人,才有成为优秀公务员的可能。这些古代官吏的诗文,也许可以作为当代官员们职业道德的经典教材吧。

摘自《宿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