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去孔学堂过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去孔学堂过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马年春节,贵阳市民有了新去处,过年也有新内容: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从腊月二十八“写春联”,到大年初一“年俗表演”,再到元宵节“舞龙舞狮”,为期十天的活动,孔学堂为市民呈上了一台年味浓郁、复兴传统、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策划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之初,省委、省政府就要求此项活动既有内涵、有创意、有亮点、有特色,又要把传统文化中的“明礼知耻”等内容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孔学堂管理委员会主任蒋星恒介绍,“活动期间,前来参与的市民超过13万人,平均每天有1.38万人涌入孔学堂,元宵节当天游客人数超过了3万人,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求和向往,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并没有渐行渐远,而是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展现出无穷的活力。”

传统年俗增年味

“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

1月28日,孔学堂礼仪广场,书法家欧阳寒松挥笔泼墨,写下这样一幅春联,横批“龙马精神”四个字尤为苍劲有力。市民罗宏粉把春联捧在手里,高兴地说:“回家就贴在门上!”

写春联、送春联,这是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的开门活动。1400余名市民排队“点将”:草书“龙马气象”、隶书“新春吉祥”、篆书“财源滚滚”、楷书“福进家门”……

40余位书法家笔走龙蛇,一边为市民送出上千副春联,一边还得回答大家的提问:倒贴“福”字缘何而来?春联用纸有什么讲究?哪种字体写出来大气?有没有关于学业进步的新春佳联?

“腊月二十八就有这么多活动,感觉过年的氛围出来了,大年初一还要带着父母来逛逛。”家住小河的市民王松说。

跟王松抱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大年初一,阳光明媚。刚过九点,前来参观的市民川流不息。大部分参观者是举家出行,扶着老人,牵着孩子,迎着孔子塑像拾阶而上。

与前几日相比,孔学堂的“年味”又增加了几分:2000条灯谜随风舞动,精美画板展示年俗,大红灯笼点缀着亭台楼阁。踏进大成门,有的奔向青铜钟鼓,拍鼓撞钟,祈福迎春;有的在广场上拍照留念;有的四处参观,感受孔学堂的文化氛围;更多的人,涌向了亲民厅、六艺学宫的过道回廊,拿着答题卡,对着一个个蕴含丰富的灯谜,琢磨谜底。

这厢,灯谜红底黑字格外喜庆,那边,锣鼓声声更是热闹非凡。

下午一点半,白云区的威风锣鼓表演队登场,激越的锣鼓、火辣的秧歌把观众都吸引到了礼仪广场上,舞台四周座无虚席,连两侧的石阶上都坐满了人。随后,15个曾在贵阳市广场文艺演出中获奖的歌舞节目连番登场,欢呼声、喝彩声不绝于耳。一位市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好看!这是贵阳自己的‘春晚’。”

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孔学堂文化庙会安排了歌舞、小品相声、双簧口技等9个专场演出,每天的节目都不重样,有的喜庆热闹、有的技艺娴熟、有的幽默欢乐,还有的寓意深刻。好戏连台,让观众目不暇接,不忍错过。家住花溪区的张燕老人,每天都来孔学堂看演出,用她的话说:“来孔学堂写春联、猜灯谜、看演出,特别有年味,热热闹闹的才叫过年!”

文化庙会扬国学

“以文化人”是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活动最大的特点。

从初二到初七,孔学堂安排了六场精彩的国学讲座,邀请省内外国学名家以“春节”为主题现场讲学: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朱伟华开讲《春节的由来》,国家高级礼宾师朱珠亲身示范《春节礼俗》,省文联副主席包俊宜讲述《春联书写及赏析》,国家级茶艺师杨松主讲《茶文化与茶礼》,医学博士张诗军“问诊”《节日养生与饮食健康》,社科专家熊宗仁带来《贵州民族文化面面观》。六场讲座,以文化为内核,以国学为底蕴,以春节为主题,从多个方面让“春节”变得更加立体丰满。

在《茶文化与茶礼》讲座上,袅袅茶香吸引了无数爱好茶文化的市民。精彩的讲解,配上优美的茶艺展示,从茶文化的源起传说,到茶叶的品评,再到品茗的过程,让观众领略了中国茶文化的美丽。从清镇赶来的王先生就是茶文化的爱好者,他说,孔学堂举办的讲座,让自己受益匪浅,在过节期间“大享耳福”。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孔学堂还推出了“说书”。这项民俗活动在贵阳已“不闻其声久矣”,年轻一辈几乎没人听过。

正月十五上午10:30,能容纳360余人的明伦堂座无虚席。虽然大厅“四面来风”,温度较低,围聚在明伦堂外的市民却越来越多。11时,“说书”正式开始,黔籍艺人钟中跨上讲台,开讲《唐家的故事》。这是他第二次在孔学堂“说书”,好口才、好段子、好故事赢得听众阵阵掌声。此时,明伦堂外听讲的市民已经围了三层,毫不畏惧料峭寒风,一直坚持到“说书”结束才意犹未尽地散开。

元宵节恰逢情人节,对一些年轻人来说,一场“说书”表演的吸引力远胜于一顿大餐、一枝玫瑰。贵州姑娘小涂,带着从湖南来的男朋友小刘来逛庙会。两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书”。由于来晚了没找到座位,他们就在明伦堂外站了一个多小时。小涂说,双节合璧,来逛庙会、听说书,“感觉不一样,比别的活动更有意思”。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经典知识,这是孔学堂举办文化庙会活动的目的所在。通过“热在基层”、“热在群众”的庙会活动,孔学堂让无数市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博大、精深。

文明活动显风度

与其他地区的庙会相比,孔学堂举办的庙会“非同一般”:同样是热闹欢腾,却没有小吃、没有地摊、也没有娱乐设施,有的是说书表演、国学讲座和年俗活动;同样是人头攒动,却没有果皮纸屑、推搡争执、也没有嬉戏打闹,有的是秩序井然、相互礼让和认真研修。

文化庙会大大提升了孔学堂的影响力,让无数市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成为了展示贵阳形象、体现市民风范的窗口。

“这个庙会不一般,这个学堂不简单”,这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作出的评价。春节期间,省内外各大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日报》等,均刊播了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活动。镜头中,孔学堂干净整洁的地面、庄严肃穆的环境、年味浓郁的活动、满堂书香的讲座让人眼前一亮。

“有很多外地的朋友打电话来说,孔学堂的活动做得很精彩啊,你们贵阳的庙会真棒!”蒋星恒介绍,春节期间,贵阳孔学堂的文化庙会不仅在省内倍受好评,在省外也广受关注,包括山东曲阜在内的外省相关部门纷纷致电,希望与孔学堂加强合作交流。

受邀来讲课的专家学者也更新了对贵阳印象。中山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张诗军说,贵阳人真是太勤奋了,过春节那么早就来听讲座,这让他很感动。

无论是国际友人,还是外省来客,抑或是本地市民,对孔学堂文化庙会的氛围都连连称赞。家住荷塘月色小区的段炼老人,带着两个孙女来参加庙会。她说:“这样的活动特别好,文化氛围浓厚,没有小吃、商贩,既保护了清幽的环境,又让孩子专心学习传统文化,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庙会!”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道德,目的在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贵阳市民的素质。”蒋星恒表示,举办文化庙会,就是孔学堂实施“以文化人”的一种形式。坚持古为今用、传承教化,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孔学堂作为“传承与弘扬儒学的圣殿,教化与开启新风的基地”的责任所在。

以文化为内核、以传统为底蕴的庙会才能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以弘扬为目的、以传承为己任的学堂方能沿袭杏坛遗风。孔学堂文化庙会活动的成功,得益于它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对道德建设的坚守、对群众需求的满足。正如一位市民所说,“孔学堂文化庙会是政府送给我们最大的福利”。(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