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踏歌前行 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踏歌前行 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7月18日晚,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此起彼伏的歌声和掌声的海洋中华丽谢幕。

开幕式上,本届合唱节艺术总监及筹委会主席唐少伟教授深情地说道:“我一直有一个梦想,一个藏在我心底里的梦,就是希望透过你我的歌声,宣扬爱与和平。”这个梦想感动了现场每一位听众,这个梦想更支持唐教授一路走来,完成了2006年活动创办以来由香港特区政府资助到自负盈亏运作模式的艰难转型,并实现了活动规模的节节攀升。

在由香港童声合唱协会主办,国际合唱联盟、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协办的2013年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上,来自美国、俄罗斯、菲律宾、芬兰、马来西亚、印尼、匈牙利、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在内的超过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合唱团共聚香江,总参会人数近四千人。

一个由民间音乐组织创办的国际青少年合唱节,历时八年、四届,能有这样的人气和规模,实属不易。他们缘何如此?其成功的要素又有哪些?这成为我此行想要了解的首要问题。

今年的合唱比赛,分设童声合唱、青少年合唱、当代音乐合唱、民歌合唱、小组合唱等十个组别,在打分环节上,依旧沿用了上届评委赛后统一打分的模式,为的是避免出现分数上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同时,借助合唱节的商讨平台,使评委之间的相互问责成为可能;对每个参赛团队来说,通过商讨平台,不仅可以看到评委的打分,赛后还可以就此同评委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

短短四天,本届合唱节安排了十三个场次的大师班和工作坊,内容涉及“合唱指挥”、“合唱团舞台动作设计与训练”、“东欧世俗音乐”、“西班牙合唱音乐会节奏及气氛特质”、“人声小组排练技巧”、“菲律宾合唱音乐”、“中国及印尼大学合唱团工作坊”、“爱沙尼亚的现代及传统合唱音乐”等既关联合唱主题,视域又极其开阔的十个专题,并且,所有的主讲嘉宾都是由合唱节评委担纲。

穿插其间的音乐会, 大大小小有七场之多。三个风格各异、世界一流的合唱团队:芬兰“Club For Five”无伴奏合唱组合、美国纽约青年合唱团和匈牙利“Cantemus”儿童合唱团的音乐会,很快就成为合唱节期间热议的焦点话题。他们纯真、烂漫、天籁般的歌声,亦庄亦谐、时尚而典雅的舞台表现,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强烈的视听冲击。

由27人组成的评审团,完全可以用“庞大”这个词来形容。他们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既有国际合唱联盟主席、芝加哥伊利诺伊州大学建筑及艺术学院音乐系合唱及声学研究总监M. J.安德森博士,也有菲律宾合唱指挥协会主席、世界合唱委员会成员Velasco先生;既有中国合唱协会副会长、中国国家大剧院合唱团首席指挥吴灵芬教授;也有香港著名作曲家及作词家陈永华教授……经过评委们认真、严格的评判,最终,印尼“共鸣”儿童合唱团获得了世界合唱团荣誉大奖等多个奖项,成为“决赛之夜”的最大赢家。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合唱团也收获颇丰,获得多个组别的金奖及荣誉奖。

简单梳理一下合唱节的概貌,我们不难发现:公开、公正的评审机制,丰富多彩的大师班和工作坊,高水准的驻会合唱团音乐会,以及世界级的权威评委阵容,成就了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的别样精彩。

在比赛间隙、在音乐会场、在工作坊中、在笔者走访的评委和专家的谈话里,一些词汇和语句不断被提及和重复,在我脑海里不断累积加强,将它们一一提炼并延展开来,或许可以让我们从这些具象的词汇中,窥见我们的不足和合唱艺术最本真的一些东西。

指挥与听觉能力培养

匈牙利 “Cantemus”儿童合唱团纯净、自然,堪称完美的声线真是让人过 “耳”难忘。在采访本届合唱节评委、匈牙利的Soma 先生时,我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匈牙利合唱团是如何进行声音训练的?

回答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他说,对合唱队来说,声音训练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一个团队所选择的曲目都不一样,而曲目风格不同对声音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在匈牙利,没有特殊的关于声音概念和歌唱技巧的训练,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大家一些建议,比如如何呼吸、简单的演唱技巧等。匈牙利儿童合唱团训练的经验,是特别关注对合唱团成员聆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充分的聆听训练,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辨别音与音之间的差别,学会如何聆听其他合唱团成员的声音,并让声音尽量与其他人的竞技在一起达到平衡。当他们养成聆听别人声音的习惯,对美有了一些概念之后,他们会主动去追求更好、更美的声音。

Soma 先生所在的学校有八个年级,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专门的聆听训练。先从简单的某个音开始聆听,然后准确地唱出来;二年级的时候,从某一个柯达伊手势或从一个单声部开始延长,然后再慢慢加入两个声部……由易至难,按部就班的聆听能力训练一直持续到八年级。

合唱团的声音概念与训练、合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也一直是国内热议的话题之一。但在我们的合唱训练中,似乎更强调“唱”而忽视了“听”,往往强调发声技巧、声音位置、音量强弱等有关“声”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其实,“音不准”所突显出来的恰恰就是聆听能力的训练不足。

本次比赛,中国合唱团尤其是内地合唱队使用钢琴伴奏的比率非常高。但专家并不建议经常使用钢琴,因为这容易养成依赖的习惯,一旦离开钢琴,学生很可能就不知道该如何演唱了。就好像走路常常用拐杖的话,一旦抛开拐杖,那你的腿就不懂怎么走路了。可以采用无伴奏合唱的方法,训练学生独立的聆听能力。聆听准确才会唱得准确,相应地,其他能力才会随之增强。

另外一个易被教师忽略的问题,是指挥基本功的训练。已经有43年指挥经验的匈牙利评委Denes 先生说,指挥最好的工具就是自己的双手。指挥要相信自己的声音完全是从指尖出来的,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指尖的动作必须明确而集中,如果指挥的手势动作经常是至少两个不同的部位,如肘关节、手腕或手指等在相近的时间发出不同的动作,那么,这些不同部位的指挥动作,不但削弱了指尖的集中动作,而且容易造成合唱团声音的混乱。指挥的责任就是要尽量减低混乱团员的机会。他强调,需要很多很多的练习,才能让你的指尖集中并充满音乐。而能坚持这种不懈训练的老师,显然为数不多。

作品的民族性和时尚感

山西师范大学烛光合唱团凭借一首原创的民歌合唱,获得青少年合唱、女高低音组(29岁或以下)金奖;印尼共鸣合唱团更一举拿下民歌合唱组的头奖;匈牙利儿童合唱团队则对巴托克27首混声合唱中部分作品进行了完美展示,这都显示出各国对民族合唱音乐的高度重视。而芬兰“Club For Five”无伴奏合唱组合电声乐器声效的模拟,纽约青年合唱团的爵士歌曲演唱,则彰显出当今合唱音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在对现代作品的关注和演绎上,中国内地合唱团多少有些后劲不足。本届评委、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王燕教授说:“因为不清楚当代音乐的概念,所以每次比赛,中国的团队都有报错当代音乐组别的现象发生。有一次,一个团队报爵士音乐,结果所唱的三首音乐,没有一首是爵士乐。”指挥的责任重大,也许指挥偏离一点,整个合唱队就错出去很多了。所以,应该给教师创造更多的交流平台,让教师们多走出来看看,只有多听、多看,才能开阔视野、提升自己;也只有自己对声音概念、对整体柱式和声的理解、对学生演唱声音的规范有了正确认识,青少年合唱团才有进一步向上提升的可能。

本届合唱节就为大家打造了一个很好学习、交流的平台。在 “解读爵士合唱音乐”工作坊中,美国纽约青年合唱团艺术总监Francisco先生讲解了爵士乐的发声特色。让我们了解到,爵士乐发声就是一个很平直的声音后面加很快的颤音,这有别于歌剧很宽、很高的声音,主要来自对爵士乐特色乐器小号音色的模拟。在合唱中,他让学生尝试去模仿这个乐器的声音,并着重训练学生去记忆不同风格乐曲的不同发声位置和演唱方式。近几年的国内外合唱比赛中,歌剧选段不断增多,为了让大家在选曲时不要忽略这一方面,在“西方歌剧中合唱选段演绎”工作坊中,主讲嘉宾讲解了歌剧合唱与一般合唱的区别及其功能,同时为大家提供和分析了《蝴蝶夫人》、《悄悄地,悄悄地》、《茨冈姑娘》、《朝圣者合唱》、《烟云飘》、《希伯来奴隶合唱》等八个合唱片段,供大家参考、学习。

快乐歌唱

柯达伊曾说:“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

本届合唱节上,很多国外的驻会合唱团,包括美国纽约青年合唱团、俄罗斯的少儿合唱团等,给人带来的最深感受是:合唱的本质不在于技巧,而关乎心灵。他们并不强求孩子们动作表现上的严格规范和整齐划一,但在意的是,从孩子们奔放的动作和热情的面部表情中所传递出来的,他们发自内心的享受合唱的快乐之情。

这一点与国内的合唱团有较大反差。王燕教授说:“总体来说,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孩子在台上永远都是在认认真真地做一件事,而别人却非常的‘快乐’。他不在意你是不是欣赏,他就要‘快乐’。不像我们的孩子畏头畏尾,在考虑是否按老师的要求唱了,音是不是准。”匈牙利评委也强调,匈牙利的老师在合唱团训练学生时通常会把握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把快乐的气氛带给学生;第二,将最适合和最好的音乐带给学生。因为音乐或合唱不只是一种娱乐,它可以赋予孩子很多的东西,而孩子们也可以赋予音乐一种更高、更美的意境,所以给孩子们最好的音乐和一个快乐的感觉是极其重要的。

或许,要真正实现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 “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的要求,只有转变合唱观念,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的享受合唱的良好心境和氛围,才能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多声音乐的魅力,让他们能够身心愉悦地踏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