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防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防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企业也开始重视会计在企业各项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战略目标的决策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则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但在现实中税务部门在审查时发现很多企业存在虚拟报表的现象,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严重。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防范

即使企业用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合法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会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会计自身的素质不高,再加上受各项会计规范及政策制度的制约,从而不能提供完全真实的信息;另外,在实务工作中,企业的会计处理多半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所以在会计处理中根据企业要达到目的的不同、每个人会计处理能力的不同,所选择的会计处理政策和方法也不同,从而也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以下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做如下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在内的有关会计资料的不真实,对于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主要研究由于有关人员从主观上采取伪造、掩饰的手法造成的假账。

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一)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领导还没有从旧的经营管理观念当中走出来,没有意识到会计在企业各项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与监督作用,财务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各部门之前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的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只是走走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不协调不配套,造成账证、账实、账账不符。

(二)会计规范不完善

根据企业各自情况的不同所制定出的会计准则也不同,也不可能制定的完备,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比如:成本效益原则的应用,由于忽略了那些相对不重要的信息,而使得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所出入;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如果资产估价低于真实成本,负债估价高于实际金额,可能的收入在将来实现,可能的损失在将来不发生,加上信息披露不完全、不及时,这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等等。所以,许多会计原则在具体应用时往往会出现些偏差。同时,由于已有的制度法规都是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不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滞性”,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企业要想有好的发展,必须建立一套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经济监督系统。但从目前看审计监督与财政、税务等部门之间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经济监督系统,这些部门之前存在很多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有些时候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往往造成重复监督与无人监督的现象,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四)产权制度不明晰,形成信息不对称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企业中客观存在两个控制主体,即企业所有者和受托经营者。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经营者和所有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二种契约关系,“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在契约中规定的责任,称之为受托经济责任”,由于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五)企业的领导和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企业的领导、会计及其他相关人员为了本单位及个人的利益,总是存在小集团利益思想,法制观念淡薄,阻碍了会计的规范管理,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六)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信息是通过会计人员对会计各要求进行确认与计量时产生的,期间需要会计人员对企业客观的经济活动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判断、估计和推理,但是这些都是人为的来衡量,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所得的结果也不同。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低所计量出来的会计信息就会也实际相脱节,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实际上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就等于失去了会计信息的意义,从以上主要问题分析看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无意中的因素也有故意造成的因素,以下就造成的原因提出一些综合治理对策。

(一)强化企业领导的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对以上分析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突出问题,都有企业领导不可推卸的责任。修订后的《会计法》第4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立法的角度规范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法律义务。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

应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必要修订,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出台步伐,以尽早形成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并体现中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应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弹性区间。同时,也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准则中可供选择的方法分为“基准处理”、“允许备选的方案”、“应取消的处理方法”三类,同时也对“许可的替代方法”作,严格的限定。还应进一步加强会计的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来预防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并对会计的不确定事项做必要规定

首先,最终制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其次,对于准则中的某些释义和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均作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以免给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再次,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准则制定者必须考虑管理者、政府及其他利益集团的正当利益,制定者应有广泛的代表性。最后,针对会计的不确定性事项处理应做出具体或原则性规定。

(四)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

企业内部监督包括企业会计人员实施的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因为他们的人事管理与经济利益均受控于企业管理当局,所以,他们工作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无法保证。外部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的监督等国家形式的监督和以注册会计师公正地对企业所作会计报表等会计工作进行的社会审计监督。

(五)加强会计造假处罚力度

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检查机关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应严格依法行政,改变以往工作中“重查轻罚”的作法,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促进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六)加强并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网络

随着信息化网络建设,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将传统的企业会计业务融入到现代科技当中去,大力开辟计算机在企业会计业务中的应用领域。选用最新应用软件,将信息网络应用触角伸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领域,同规范、严密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紧密相连,消除在会计基础信息取得方面人为因素造成的随意性,力争将不确定的人为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七)健全法律法规制度,打击和保护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

要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还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中介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因此,我们吁请有关部门能重视会计信息的“打假”,强化会计管理的规范运作,从体制、法制和利益分配方面,深化企业财会制度改革,帮助企业形成内部约束机制,同时要推动建立和健全对会计运作的社会监督体系,使微观经济信息能可靠传递,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八)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

因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所以理顺委托方和方的利益关系尤为重要。而要理顺这种关系,我们不妨进行如下尝试:首先应当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其次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建设,鼓励市场并购行为,活跃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将替换机制引入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经营者的基于其经营成果的有效合同激励机制(如使经营者部分持股或给予其股票购买期权等),使经营者目标与所有者趋于一致,从而减少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赵保卿.假账甄别与防范[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2]戴春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审计,2000;1

[3]方桂兰.关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2000;1

[4]郜进兴.关于"会计委派制"的若干问题.会计研究,1999;9

[5]项怀诚.在全国贯彻实施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预算管理与会计,2000;7

[6]陈汉文,林志毅,严晖.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1999;5

[7]孙丽虹.会计信息失真及防范.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