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评价与课堂分析不应势不两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评价与课堂分析不应势不两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近期举办的“全国第六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课堂评价的支持者与课堂分析的支持者各执一词,观点碰撞,都强调了各自的立场和理由。

课堂评价是指由评价者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采用质性量化的转换技术,给出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支持者认为,课堂评价有助于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因为教师对课堂教学规范只有比较笼统的认识和感受,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将这种认识和感受转换成比较精确的概念,避免了理解和实践方面的分歧和混乱,给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课堂分析是指由参考者通过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状况进行分析,给出质性的分析结果。支持者认为,分析即描述,分析即研究,分析即改进,分析一堂课就是去描述一堂课,去研究一堂课,去与教师协商改进一堂课。因此,分析是话题性的而非指标化的,是描述性的而非等级性的,是旨在改进的而非用于管理的。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其实,课堂评价与课堂分析也是各有长短,利弊互现的。课堂评价的优势在于:以标准为准绳,给出比较客观的评价结果;易于操作,降低了评判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评价标准可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特征,激励教师不断进步。其缺点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动态过程,尽管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感知或内省方面的某些表现,却无法用准确的文字予以表述,可能束缚了教师的手脚。

课堂分析的优点在于一人一把尺子,信息比较丰富,可以比较全面地展示教师课堂教学的表现。其缺点在于:描述性语言会降低解析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分析者容易受到主观意识或外界因素的干扰,无法做到客观公正;质性的分析结果无法进行横向比较;教师难以把握课堂教学规范的内涵和外延。

国外曾经有过类似的争论,现在虽然争论双方的基本分歧没有完全消除,但两者之间的分歧已经缩小。双方不再针锋相对,过度强调己方的合理性或有意淡化对方的重要性,而是彼此向对方靠拢,承认和吸收对方的合理成分。如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是,采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策略,将课堂评价与课堂分析结合使用,努力提高客观性和说服力。

其实,与课堂评价相比,课堂分析的技术含量更高,操作难度更大。它作为一种质性评价,除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双方民主化、评价过程全程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等基本要求以外,还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范,如研究模型的设计、研究对象的抽样、研究资料的收集、排除影响因素的策略、避免伦理问题的方法、提高效度和信度的手段,以及检测、整理、归类、分析、解读、推论等一系列技能。然而,接受过此类训练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参与者务必接受专门培训,否则课堂分析完全可能“走过场”“和稀泥”或流于一般意义上的“各抒己见”。

归根结底,课堂评价与课堂分析呈现“一个目的,两种手段”的关系,如同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它们相互支持,缺一不可,都是加强课堂教学规范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两者之间不是“非对即错”的二元对立关系,更不应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选自《上海教育》2012年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