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愁 第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愁 第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愁,亳不客气地说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

学生时代上学开始愁学习,上了大学开始愁找工作,好不容易工作稳定了又开始愁买房、结婚,结婚后愁的事情更多了,孩子的学习,父母的身体等等。人在不同程度上都体验过“愁”。“愁”究竟是什么?愁是怎样影响人的健康的?如何才能消愁?其中大有文章。

“愁人”的代表非《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莫属,对于她的死因许多人作了“考证”,有人说是因肺结核,有人说是因心脏病,其说不一。但若说是愁死的,恐怕没人反对吧?“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就是写照。愁,对人健康的危害于此可见一斑。

发愁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属于情绪的范畴。人生于世,总要和现实事物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现实事物对人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意义,人对这些事物所抱的态度,也总是以带有各种特殊色彩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带有特殊体验的心理现象就是情绪。古人所谓“喜、怒、哀、欲、爱、恶、惧”等“七情”,大体上概括了情绪的基本形式。“愁”虽不在“七情”之列,却是比这些基本形式更复杂的情绪状态。愁,有对往昔的失望、遗憾,有对现状的哀怨、悲伤,有对未来的焦虑、幻想。愁,往往发生在事件进行的过程之中,前后还可能有其他种神情绪状态。

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又不是孤立和被动的。人们的世界观、思想境界、意志、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生理状况,都对情绪的产生起着直接作用。所以,同一事件对于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出现,可以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就以亲人之间的“离愁”来说,有人可能是淡淡的思乡之情,有人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对待贫寒窘迫的境况,有人能保持乐观的情绪,有人则愁肠百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总之,愁是人所具有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的源泉是客观现实,是由人特定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不能满足引起的。当出现的事件非其所愿,所进行的活动受到阻碍,抱有成功希望的事业遭到挫折之时,愁,便产生了。

愁对健康的危害

现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各种情绪体验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决定的。大脑皮层对情绪起着控制作用,下丘脑、边系统及临近部位存在着“快乐”和“痛苦”情绪中枢,当刺激这些部位的时候,就会产生愉快的或者不愉快的情绪。

1954年,麦吉尔大学的欧德(J.Olds)和米尔纳(P.Milner)用动物做“自我刺激”的实验:在老鼠的脑的相应部位埋藏电极,电极另一端与一个连接电源开关的杠杆相联,然后训练老鼠按压杠杆。当杠杆按下的时候,微弱的电冲动就可以传达到脑。实验结果说明,当电极安置在背部下丘脑时,老鼠非常“乐意”按压杠杆,频率高达每小时五千次,可以不吃不喝连续按压15~20个小时,直到精疲力尽,进入睡眠为止。为了求得这种“自我刺激,老鼠甚至宁可忍受腿部受到较强的电击,穿过一个充电的架子到达“脑杠杆”。如果电极埋藏在另外一些部位,动物就会按压杠杆去截断电刺激。显然,前者是“快乐”中枢,后者是“痛苦”中枢。有人将这种“快乐”中枢的“自我刺激”运用到临床病人身上,病人好像也喜欢这种刺激。当给他们以刺激的时候,他们就笑逐颜开,似乎一切痛苦忧愁都烟消云散了。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中枢神经系统在情绪反应中的作用。客观现实的种种刺激,先在大脑皮层进行评价,然后经过下丘脑等神经部位进行调节,成为情绪体验,再由内分泌系统、内脏、肌肉和骨骼的生理反应表现出来。愁,亦不外乎这些过程。

人在忧愁、沮丧、烦闷、焦虑状态下伴随着种种生理反应:由于下丘脑、垂体的作用,肾上腺分泌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肌肉松弛,消化腺活动下降,呼吸次数减少。因此,对人的健康发生重大的影响,以至于使人患病:

面部血管收缩,人就会脸色苍白、憔悴;头部血管收缩,就会头痛;皮肤血管收缩,有可能诱发“神经性皮炎”。

肌肉松弛,人就会懒怠无力,不愿活动,反应迟钝。因此,工作效率降低,很难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消化腺活动下降,味觉功能障碍,会使人对饮食失去兴趣。人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兴高彩烈之时,即使粗茶淡饭,其味甘之若饴;烦闷抑郁之时,纵然佳肴珍馐,食之味同嚼蜡。长期心绪不佳,胃口必定不好。能量来源受阻,身体必然虚弱。

呼吸次数减少,每分钟只有九次左右(正常成人安静时是15次左右),呼吸缓慢而深沉:因而人在忧愁时“气不顺”,长吁短叹,难发胸中之郁闷。

因此,长期过分忧愁悲伤,就会使人过早衰老、死亡。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报告,在所有门诊病人中,属于情绪紧张而患病的占76%,可见不良情绪对人危害之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