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业教育的概念厘清与内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业教育的概念厘清与内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自由职业和选择创业的观念已经被很多大学生所接受。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很多学生不再羡慕“朝九晚五”的工作,希望通过创业活动体现个人价值。创业包含的范围广泛,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在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概念厘清;创业师资

1 创业的概念与分类

1.1 创业的概念

创业的涵义因时期和地域的不同而异,汉语对“创业”一词有着较为宽泛的理解,“创”,即开始、创造、开创、设立之意;“业”,涵义广泛,可指学业、事业、功业、家业、产业、职业、行业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是指学业;“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是指事业、基业;“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是指职业。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体制中,“创业”的涵义因主体的不同而异。应用于贵族、官僚、文人,主要是指创建基业和事业;应用于居民百姓则是操持家业。然而“创业”一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未能与工商业活动联系起来,直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和市场经济的兴起,“创业”的主体逐渐确定,专指商业行为者。

在英语国家,表达创业概念的英语单词是“entrereneurship”和“venture”。从词义上看,创业和企业(Enterprise)有较强关联,“entrereneurship”是名词形式,主要用于表示静态的“创业状态”,从“企业”和“企业家”的角度来阐述“创业活动”。“venture”以动词形式表达了“创业过程”,其中包含了“冒险”的含义。从英语单词的表面意思看,可以把“创业”理解为创立经营企业的过程,其中具有风险性。

1.2 创业的分类

创业的概念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广义的创业是指创立事业的过程,主体和客体均较宽泛。狭义的创业专指在经济市场领域内创立商业组织,追求经济资源的活动,即创业主体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中,发掘利用市场机会,以自身拥有的经济社会资源,通过组织运作和业务开展,实现资源升值的过程,狭义的创业均以追求商业利润为最终目的。

本文把创业分为传统技能型和开拓机会型两种,传统技能型创业以组织或个人拥有的知识或技术密集型要素为出发点,通过传统组织和运作模式,擭取商业利润。机会型创业通过创新思维,寻找和创造市场机会,为市场创造新价值的同时,实现组织自身盈利。这两种类型的创业往往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其主要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

区别一,技能型创业追求短期目标,盈利模式较为清晰,往往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机会型创业追求长期目标,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未知因素较多,运作模式常会随着业务的开展而调整。

区别二,两种类型的创业模式决定赢利的主要因素不同,传统技能型创业模式主要是看短期内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渠道建设,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状况。开拓机会型创业模式主要是思维的创新程度和战略方向的选取,以及开拓新兴市场的能力。

区别三,技能型创业是参与市场内部的利润抢占与再分配,机会型创业具有帕累托改进效应,是对外部利润的开发过程,能够开拓扩张市场容量。

2 创业的关键要素与判断标准

杰佛里.蒂蒙斯在其著作《战略与商业机会》中提出蒂蒙斯模型,认为商机、资源、创业团队是创业的重要因素。后来的一些专家对创业核心要素的研究基本上是对蒂蒙斯模型的扩展和深入,如华盛顿大学教授卡尔.维斯珀认为创业核心要素包括盈利性的商业机会、创业者的技术专有知识、创业者的商业专业知识和创业动机4个核心要素。匹兹堡大学戴卫.格耶瓦里博士和丹尼尔.弗葛尔教授将维斯珀提出创业核心要素为创业机会、创业技能和创业意愿[1]。

总结各方观点,将创业的核心要素概括为:创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市场的客观机会、创业主体把握客观机会的能力。

创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创业意愿和精神,其中包含了冒险与放弃,这种精神可以支撑创业主体坚持不懈,面对困难继续努力。创业者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和商业目标性是区别于就业、谋生的关键因素。商业机会具有客观性,随着市场、经济、科技、消费的变化而发展,科技新品的面市,市场制度的革新,消费习惯的倡导都将有助于商业机会的产生,商业机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不会随着个人主观意识的变化而变化,人的主观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和促进机会的出现,不能从根本上决定商业机会产生。当机会出现时,创业主体运用自身拥有的创业资源和整合能力把握机会,将是创业成功的前提。

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社会化大生产包括四种要素,即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其中主体的创业能力即是企业家才能的代表与体现,土地和资本是包容在创业活动中的必要资源。基于以上原理,判断创业的关键因素在于是否存在劳动力资源的参与,亦即创业组织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一个组织具有了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这个组织就具有了创业的性质,与自主就业或灵活就业区分开来。

3 创业教育概念与性质

最早提出创业教育概念的柯林·博尔先生认为创业者应该具备如下素质:对待变化态度积极,具有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勇于冒险和尝试未知,善于提出创造性思想,善于交流和组织,坚定不移的将思想付诸实践。发达国家对创业教育概念的研究各有不同,但均强调对创业精神和素质的培养。

澳大利亚教育委员会提出,创业教育是一种直接指向培养年轻人能力、技巧和革新性、创造性、开创性等个性品质的教育[2]。日本的创业教育要求培养创业观,有针对性地教授学生创业方面的基本知识,尽可能组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是一个授人以渔的概念[3]。欧洲委员会指出,创业不应仅仅看作是自己开公司,事实上,创业是每个公民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取得成功所应具备的一种普遍素质[4]。英国政府明确提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于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5]。

创业教育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品质为目标,是一种素质教育,扩展教育,其与专业教育既有区别又有关联。创业机会存在于任何专业领域中,因而创业教育具有普遍性。

创业教育是一种起始教育,或者说创业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对创业有一定的认知,并不是通过创业教育培训就一定是商界精英,就像普通专业一样,通过大学学习只能让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要在专业领域内有所作为,还要靠后期的工作实践,创业教育亦是如此。

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即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和实训教学锻炼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创业教育都要通过实践环节的锻炼,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创业活动不等同于教会学生如何开公司挣钱,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简言之,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为目标,企业家才能是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因此创业教育不光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大学生创业精神、价值观和人格品质的教育。

4 结语

创业教育在国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而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各个高校根据区域发展情况,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学体制,其中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工作都需要多年的积累与积淀,是一项需要持续努力的系统工程。在创业教育的建设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刻意追求成果,应在体制建设上下功夫,理顺各参与部门的职能,分工协作,从学生素质提高和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创业教育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景云祥.全民创业:概念框架、核心要素及生成路径[J].江汉论坛,2006(3):21-25.

[2] 毛家瑞、彭钢、陈敬朴: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与评价,教育评论,1992.01.

[3] 谢丽丽,日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及典型个案分析,教育探索,2010.10:146-148.

[4] 刘敏,法国创业教育研究及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10-10:72-74.

[5] 张春虎,英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及借鉴,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0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