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医谈肝 第1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谈肝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肝实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早在《黄帝内经》就对肝的形态大小、位置高下、质地坚脆及其与其他疾病的关系,有较为详细的记载。《难经》指出“肝独有两叶”“胆在肝之短叶之间”。后世医家对肝的形质解剖描述与之大致相同,与现代解剖学对肝的位置、形态的描述也基本一致。但中医学对肝的生理病理的认识与西医出入颇大。

肝之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疏泄,有疏通、宣泄、畅达之意。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生理作用。气机的调畅与否,影响着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精神情志的变化活动,以及男女生殖功能是否正常等。因此,疏泄是保障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就会出现胸闷胁胀、容易生气、妇女月事不调等表现。肝气郁结,会影响脾胃受纳运化功能;若肝脾不和,可见脘腹胀满、腹痛腹泻等症;若肝胃不和,可见胃脘疼痛连及两胁,或见嗳气呃逆、泛酸呕恶诸症。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形成肝火上炎,可见面红、目赤、头痛、易怒等症。肝胆湿热,影响肝胆气机畅达,又可出现右胁胀痛、口苦口腻,甚至出现黄疸。临床上还可见到因情志所伤,以致肝气郁结,久治不愈,痰气交阻,发于,而见乳腺增生、乳腺肿瘤;发于咽喉,而见“梅核气”。

2.肝主藏血 肝主藏血,是指肝具有储藏血液的功能。肝主藏血的生理效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肝储藏血液,可滋养肝脏本身,保持肝体柔和,并可制约肝的阳气,使其不致升动太过。若肝的阴血不足,容易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甚至肝风内动等病理变化。

肝的藏血功能有助于调节全身血量。人体活动时,通过肝的疏泄功能,将储藏于肝的血液向机体外周输送,以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人体休息时,血液需求量相应减少,机体内部分血液借助肝的藏血功能而归藏于肝。若肝血不足,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就会出现一系列血虚表现,如血不养目,则两目昏花、干涩,甚至夜盲;血不养筋,则筋脉挛急,屈伸不利,肢体麻木;血虚不能充养冲任两脉,则女子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

肝还有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这一生理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藏血与疏泄间的相互协调。肝只有气机调畅,功能正常,使气血运行畅顺,血液才不致溢出脉外。若肝不藏血,可导致多种出血现象,如吐血、衄血、咯血、脑出血或月经过多等。

肝之生理特性

1.肝气主升 肝在五行属木,其气以升发为顺。唯有肝气升发,诸脏之气才能生生不息。诚如清代医家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指出:“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其治疗则宜或升肝中之阳气鼓舞诸脏,或抑肝中无制之阳以潜镇气血。

2.肝喜条达恶抑郁 肝性喜舒展顺达而行其疏泄功能,诸般情志抑郁,皆可阻遏肝气,使之不舒而失疏泄条达之性。因此,若肝失条达,则疏泄无权必致津血停滞,脾胃壅塞,百病由生。故《黄帝内经》以 “木郁达之”为治肝大法,即治肝当顺其性而散之,正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云:“有谓肝于五行属木,木性原喜条达,所以治肝当以散为补, 散者即升发条达之也。”

3.肝体阴用阳 《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而用阳。”体,指肝脏之本体;用,言肝脏之功能活动。肝主藏血,血属阴,故言体阴。肝主疏泄,以气为用,其性条达,主升主动,故言用阳。体阴与用阳之间即相互为用,又相互影响,揭示了肝藏血与肝主疏泄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藏血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诚如清代医家林琴《类证治裁》所言:治肝“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

肝之生理联系

1.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等。肝主筋,是因筋有赖于肝之气血的滋养。只有肝之气血充盈,筋脉得到充分的濡养,肌体运动才能灵活,筋力强健而耐疲劳。若肝血衰少,筋失所养,则会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易疲劳,甚则痿废不用或手足震颤,肌肉抽动。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是筋之延续,故有“爪为筋之余”之说。肝主筋,爪甲的荣润依赖肝血的濡养,若肝血充盈,则爪甲坚韧而红润光泽;肝血不足,则爪甲萎软而薄,色夭而枯,甚则变形脆裂。临床上通过观察爪甲的质地、形态、色泽变化,有助于判断肝的生理机能与病理变化。

2.肝开窍于目 目又为肝之外窍。一方面肝与目有经络直接连属,另一方面,目之所以能视,虽依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上养于目,但更重要的是靠肝之气血的濡养。若肝气疏泄,肝血充盈,气血调畅,升降有度,则肝之气血不断上濡于目,目则能正常发挥其视物辨色的功能。在病理情况下,肝病往往反映于目。如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久而火动痰生,蒙阻清窍,可致两目昏蒙,视物不清;肝的阴血不足,双目失于濡养,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则目睛上吊、两目斜视。目疾的治疗也主要从肝辨治。

3.肝在志为怒 怒是常见的情绪反应,是否定性的情绪变化。由于肝性条达而不堪委曲,若遇屈辱则肝必应之而生怒,故怒志属肝。在一般情况下,当怒则怒,怒而有节,未必有害,时或有疏展肝气,令其畅达之功。在病理情况下,怒的产生与肝的功能失调之间互为因果。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常致患者急躁易怒,如疏泄不及,肝气抑郁,多为郁怒恚恨,愤难伸;疏泄太过,肝气暴张,则见暴怒盛怒。另一方面,怒易伤肝,其病机变化,一为情志抑郁不畅,甚或郁怒不解,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日久常致津停、血瘀,或者耗伤肝阴肝血;二为暴怒盛怒,可致肝气肝阳暴张,升动无制,气逆于上,血随气逆,发为出血或中风昏厥等病症。

4.肝在液为泪 泪从目出,肝开窍于目,故泪为肝之液。泪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泪液的过多过少,若非情志悲哀致泪液流出,均属病态,且大多与肝有关。肝阴不足,泪液分泌减少,则两目干涩,甚或干而作痛;肝经风热或肝肾不足,可见迎风流泪;肝胆火旺,可致目眵(chī,眼屎)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