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习作过程的体验,眷注言语转化的追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习作过程的体验,眷注言语转化的追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小学习作指导课上,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教学模式:激趣诱发立意选材大“秀”范文提炼“心经”学生习作。这种模式最主要的缺陷是见“文”不见“人”。小学生就是小学生,他们最缺的不是素材,而是缺少言语转化的能力,缺少把文章写具体生动、写出情趣的能力。“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福楼拜)我们在小学习作指导中,一定要加强习作过程体验眷注言语转化追求

一、强化形式多样的体验,助推畅所欲言的表达

心理学、教育学告诉我们:体验这种心理活动是由感觉、理解、联想、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让眼前的事物和自己独特的感受相融合而产生情感的反应,并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理解。

1.情景再现法。运用想象和联想,艺术地再现过去的情景,让过去像一幅画,朦胧地定格在我们的大脑里面。习作时学生如果把它们清晰地再现出来,这些失落的旧闻一样会让我们激动不已。

如:2012年的7月20日晚8点11分,扬州的高邮、宝应发生4.8级地震,我们淮安也有震感。我引导孩子回忆、表演当时的情形,现场重现“虚惊一场”的过程。通过情景重现,让孩子“震惊”事件的体验更加深刻。

2.演示法。演示法,主要指教师陈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对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如:为了丰富学生地震见闻的习作材料,我和学生就演示了7月20日晚上8点15分左右,我亲身经历的“人蚊大战”、“商人小赚”两个场景,把商人抬高水价和扇子价格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演示出来,让其他学生观察买卖双方在语言、动作上的做法,然后让学生再次创造性地演示一下,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买卖过程的体验,又丰富了学生的感受。

3.分析比较法。在习作中,让两个或两个相互联系的人或物进行比较,展示和说明习作描写的对象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等。在比较中进行鉴别,不失为助推学生习作的一个方法。

例如:同样是写震感:有个小作者就写到他在空调间,一抬眼,发现吊灯在晃动,他头脑一闪念——地震了!而妈妈呢?洗过澡后,蹲在洗澡间顺便洗衣服,一起身,感觉地一动一动的,她想:蹲久了,头都蹲晕了。

再如:地震中,同样是呵护下一代,但不同人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一个小作者写7月20日,有关地震的文章,他就以《“震”惊》为题,写妈妈时:“儿子,拿盒点心,快跑!”写奶奶:“孙子,帮奶奶把水拿着,快去替奶奶找块空地。”奶奶对孙子的关心,给孙子留足了自尊,而孙子未必就能感觉到。

通过这样不同的分析比较,把两个不同人物的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为语言的转化,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二、眷注言语转化,在拉长放大中定格

1.过程拉长。许多教师在习作指导中,不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的事件发生的重要过程,一分钟发生的事情一句话就说掉了,文章干瘪得就像欠收的麦子,头仰得越高,肚子的内容反而越少。在习作指导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重每一个细节,将事情发展的步骤一点一点呈现出来,就像电影中慢镜头一样,学生就容易把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习作就有话可说了。

如:指导学生写《长与短》针对7月20日的地震,写出心理感受。设定地震是50秒,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自由地玩50秒,问50秒长吗?接着让学生自由表演逃生情境,注意表情是什么样的,当时心里在怎么想,动作是怎么做的,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表演,说“定格”就停,停时,一定要保持过程中的状态,表示我们被建筑物卡住了。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及时地将自己的意识、动作、感受转化为语言,通过同学之间的言语交流,让过程“言语化”。这样一来,模糊意识领域里的动作、感受就被具化为语言的形式,从而使得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了画面与言语的匹配,为后面的习作提供支撑。

2.细节放大。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对作品中描写的对象做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作细节描写,是十分常见的方法,这种细节也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和修养,对刻画人物性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写这次地震时,有位小作者他在前文中写了“一场虚惊”,后文写了自己“心灵的地震”,他选取了妈妈在这次地震之后,如何瞧家里的躲身处,如何浏览地震报,如何凝视天空的云彩,如何窥视他们家小狗的变化,晚上又是如何悄悄地放一瓶矿泉水在“我”身边的,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就妈妈在家母子二人,她想得太多了……

放大细节,教师要教会学生“凝视”,能够用心去猜想,用脑去思考,然后及时地在老师的引导、追问中把自己的感受、体验转化为具体的语言。

在言语转化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观察体验时的心理感受。担心、紧张、高兴、心跳……这些感受在事件的过程中不停地变化着,忽强忽弱,忽急忽缓……教师要“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放大”,并说出来。这样在习作的过程中,文章便有了灵气,有了血肉,有了小作者个性的光芒。

总之,要让学生在习作中能畅所欲言,就要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体验中引感反应、产生丰富联想、达成深刻领悟,进而达成言语转化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