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语文学困生的特点、成因和转化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语文学困生的特点、成因和转化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调查显示,高考竞争模式下的高中语文学科,学困生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学科。一个高中毕业生,“口头表达支支吾吾,书面表达空话连篇,拿起文本读不明白,人文素养严重缺失”,早已不是少数更非个别现象。“转化一名学困生,比培养一名优等生更重要”,“转化学困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显然,中小学教师更应坚守这样的教育科研观。面对数量相对较多的被视为“包袱”的高中语文学困生这一群体,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不应也不能视而不见或刻意回避。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学困生是指那些在语文考试中考低分的同学,这样理解无疑是不尽合理的。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自己做高考语文试题也不会考及格,如果以考试成绩论,他也进不了优等生的行列。所以,简单化地看待学困生是极不利于这一群体转化的。留心观察和思考的教师不难发现,无论是学业学困生、品行学困生,还是所谓的“双差生”,都有如下共同特点:动力不足,兴趣较低,怕苦畏难,自卑感强,精力分散,习惯较差,意志薄弱,倔强叛逆,思维欠缺等等,高中语文学困生自然也不例外。而有些特点却是语文学科的学困生表现最为显明,如语汇贫乏,语感迟钝,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阅读任何文字都反应冷淡,不易受到感染,甚至对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提不起任何兴趣,有如得了“恐书症”;自闭封锁,拙于表达,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表达能力都较弱,甚至慢慢发展为厌倦懈怠,自卑焦虑,不能与人正常交流或提笔就蒙而厌倦语文的心态。

造成高中语文学困生相对较多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学生层面的原因有:(1)学生在各科知识学习过程中确实存在差异,如有人擅长学语文,有人擅长学数学等。语文学科具有积淀性和实践性强、感性思维要求更高和在社会上应用更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若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造成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一名高中生,如果长期在应试教育的怪圈里疲于奔命,其精神愉悦和审美情趣若无法形成文化——心理结构上的积淀,阅读高中教材里的“文化散文”和诗词歌赋等经典文本,写作有一定文化内涵和品位的作文,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果学生走进校园面对的是高压状态下“苦行僧式”的应试教育环境,走出校园面对的又是包括父母在内的成年人“娱乐至死”的社会和家庭环境时,他们心态不浮躁,能沉下心来读书就不正常了。学生,最可1、白的不是调皮捣蛋而是对什么都缺乏热情。现在感到读书“没劲”甚至厌倦憎恶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些心理直接影响着各科学习的效率,对具有“慢功夫”特征的语文学习来说,则更是使其走向学困的重要因素。当然,也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不可谓不认真,可就是找不到语文学习的感觉,这往往是因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问题。

学校和教师层面的问题则主要有:(1)学校在“应试指挥棒”的引导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和美育,有些地区甚至在智育这一块只重视相对易于得高分的数理科目,而轻视难以夺取高分的语文学科。(2)陈旧的传统教育观念仍然桎梏着当今的教育,更使本身就举步维艰的语文教学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主要表现在:一、狭隘的智力观。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偏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如某些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考英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二、片面的评价观。评价看重的是分数和录取率,学校和教师自然要拼命挤压包括语文在内的难得高分的人文学科,结果便造成多数学生人文素养偏低,而这样的学生学语文往往找不到感觉。众所周知,越是升学率高的地区越是重点抓数理化,语文、历史、政治和音体美等则往往沦为“次科”或“副科”,可语文学习恰恰离不开史哲和艺术等学科的滋养,如此评价观下的语文教学怎能不每下愈况下呢?三、残缺的素质观。除了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更不重视心理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拼时间的疲劳战,题海战术,对语文学习的负面冲击最为严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充实的精神生活,造成思想上的空虚,情感上的压抑,这对语文学习显然是最为不利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和扭曲的学生观也是影响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平均分,将教学精力主要放在反复默写上,而对阅读和写作等“慢功夫”项目不愿投入太多时间。因转化学困生较之培养优秀生更费精力,部分教师对学困生的期待丧失,没有耐心对他们进行细致的指导,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问题便越积越多,不少“被学困生”就这样在“你不行”的成长环境中逐渐成了“行也不行”中的一员。“满堂灌”“背多分”和“题海战术”被有些老师视为提高考分的法宝,可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本就不高,死气沉沉的课堂怎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里不能不说一说近年来语文教师较之其他学科教师整体素质下降的问题。优秀青年都转向报考热门专业了,文科专业尤其是师范文科录取的绝大多数是成绩处于中低层次的女生,如此下去,承担人文素质培养重任的语文教师的素质还将怎样低下去?无从想象。

家庭、社会和主管部门对教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受新的读书无用论和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等思想的影响,如今有些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更不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难怪不少同学会把语文课视为高考高压下的打瞌睡课,在他们看来,语文学与不学都差不多,还不如借此放松一下过于紧张的神经。在一个权力本位的社会,主管部门的影响更是绝对强势。如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偏难怪深,总分160分的省均分仅80分多一点,结果严重挫伤了广大师生教、学语文的积极性。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只要升学率只抓应试教育、只算平均分和升学率,自然很难重视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本应精读和泛读相结合,一般课堂上要以精读为主,教师得引导学生细读慢品、探究规律,可有些地区为了发行自己的教材和教辅用书,强行要求学校一学期教上几本书,还要用考试来加以约束,结果迫使师生只好疲于奔命似的用速成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而长期浮光掠影式的教学使师生都养成了浮躁的阅读心态,这对语文学习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同样,在高考的压力下,有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校领导严禁学生读课外书,强迫学生机械重复地进行各种考试式的训练(还美其名曰“反复炒,炒反复”),显然,这样的教育环境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最为不利的。再说社会环境,受市场经济利益诱因的影响,加上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经常光顾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再加上不良文艺作品的消极影响,学生很难对阅读经典作品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我们在寻求学困生转化对策时,也必须“综合诊断、辨证施治”。就教育管理和社会环境来说,除了要真正提高教师待遇以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当务之急是正确发挥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净化娱乐、出版等文化环境,从根本上转变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理念和评价观,消除重理轻文的不良现象,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学困生的转化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显然,父母人文素养都较低的家庭其子女相对更难进入语文优秀生的行列。

教师和学校层面的问题却理当由我们自己来解决。正如有位名家所说的,我们要有能“不跪着教书”的勇气。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自身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处于弱势地位的学困生往往较之优秀生更为敏感脆弱,更渴望公正、尊重、赏识和爱护,更需要具体的心理疏导和学法指导,所以,对于“学困生”,教师便理应倾注更多的爱,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彻底纠正单一的以考分衡量学生的评价观,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并设法唤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真心想转化学困生的语文教师必须善于激活乐学点,排除其厌学心理;挖掘闪光点,排除其自卑心理;建立相容点,排除其逆反心理。如果说激发动力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改进教法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我们要彻底改变文科教学理科化(题海战术)的错误做法,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体验以活动设置情境,关注人文以内涵丰富情感,重视语感还课堂以书声琅琅,强化积累用多读多写提升语文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转差的基础工作在于让差生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因此,我们要引导学困生获取广博的课外知识。在教学安排上,我们要确保课堂教学的量与度、作业和试题的档次与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笔者认为,某种程度上,“内容少一点、难度降一点、活动多一点”就是转化高中语文学困生的良策。

总之,高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贯穿整个高中教育的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坚信,只要找准原因,改进方法,因材施教,长期坚持,并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就一定能变学困生为学优生,并进而大面积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