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点摘编 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点摘编 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略论城市的历史发展及其地位

何一民、付志刚和邓真在《民族学刊》2013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的城市经历了原始聚落、堡寨、城市雏形、城市形成等漫长的过程,虽然形成较晚,但是在的历史中却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成为区域政治、军事中心,推动社会的发展变迁;城市具有重要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城市是重要的宗教文化载体,受宗教影响巨大,宗教文化功能突出。城市在的发展过程当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固边强区”的作用上。从“固边”上看,的城市是中央政府对管辖的基石,是地方抵御侵略和控制的堡垒。从“强区”的角度而言,的城市是地方经济的中心,是宗教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枢纽,是与内地及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吐蕃乐舞”中的民间说唱及杂艺百技

杨向东和在《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藏族历史上的吐蕃乐舞,由于其独具特色的舞赋与音律及门类齐全的综合性艺术体系,在藏族乐舞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吐蕃乐舞,不仅仅是歌、舞、乐的组合,其中也包含了民间说唱及杂艺百技,从而构成了其综合性艺术特点。民间说唱及杂艺百技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基础,其浓郁的本土文化色彩和通俗易懂的表现方式,不仅成为吐蕃乐舞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广大民众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作者从吐蕃乐舞综合性艺术特点的角度出发,对吐蕃乐舞的体系结构、艺术风格、说唱艺术和杂艺百技的艺术特点、说唱艺术和杂艺百技在吐蕃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说唱艺术和杂艺百技与吐蕃乐舞的构成关系,以及在吐蕃时期发展状况等展开探讨,以阐明吐蕃乐舞所具有的多类型、多品种、多形式的综合性艺术特点,使我们对历史上的吐蕃乐舞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从二元对立到三元和谐:藏族认识论的演变

南文渊在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藏族自然哲学是一种宗教和神话的构建,经历了从原始自然崇拜、苯教、佛教化苯教和藏传佛教并存的演变历程,其认识论和表达方式也经历了从一元统一到二元对立,从二元对立到三元和谐的演变过程。作者认为,藏族自然哲学表现在与自然的关系上。宇宙是一,即一个整体。文明的发展,使宇宙的统一性一分为二,形成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二元平行的理论;从二元上升为三元,认为一个同一体中的三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三方的平衡、协调是保证事物和谐发展的条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从认识、适应自然环境到征服、改造自然环境,然后又回到与自然相和谐,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升华,自然、神灵与人类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人类与生态整体同生共长。

传统藏戏中梦境解析

李宜在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传统藏戏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几百年来藏族文化的传承经久不衰,至今仍深受大家欢迎。传统藏戏中梦境出现频率较高且类型多种多样。本文以梦境为切入点,对传统藏戏中的梦境类型及其所反映的梦兆习俗和宗教心理做了尝试性探讨。作者将传统藏戏中的梦境类型分为五种,即国家大事之梦、婚姻生活之梦、怀孕预兆之梦、神明授记之梦、指点迷津之梦。这与藏民族的梦兆习俗密切相关,也和其寓教于乐、以梦喻法,通过梦境来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佛教思想的主旨紧密相连。因此,分析传统藏戏中的诸多梦境,不但要看它们在增加矛盾冲突、丰富戏剧情节方面的作用,还应该看到其内容中过多宣扬佛教教义,强调神佛意志,在人性方面表现不足的一面。

乾隆《西域遗闻》资料的三个主要来源

赵心愚在《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西域遗闻》是清乾隆前期成书的一部主要记载及相邻地区历史、地理、政治、宗教、经济及民俗等的私人著述。作者陈克绳,浙江归安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次年入川任保县知县,曾著有《保县志》八卷,在四川藏区为官多年。《西域遗闻》全书虽然只有四万字左右,分十一个门类,但内容涉及诸多方面,相对《藏纪概》等而言,资料也显得较为丰富。此书资料主要来源有三:一是史籍与典制文献,二是编撰此书之前已成书的清代地方志,三是编撰者在藏区的亲历或耳闻目睹。此书资料的这三个主要来源,既反映了陈克绳这样的清代地方官员对藏事的关心、关注,也反映了《明史》在乾隆初正式刊印后对藏事研究产生的影响,还反映了清代地方志在乾隆时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