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霾”伏重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霾”伏重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出“霾”伏

中国新闻网2013年10月22日的题为《东北三省雾霾严重:红绿灯无法辨颜色》的文章称,PM2.5指数“爆表”,市区能见度不足30米。全市中小学停课,公交线路暂停运营。多条高速公路全线封闭……10月21日清晨,我国最北省会哈尔滨市被重度雾霾所“困”。当地居民惊呼,这是一场“史上最重雾霾”。雾霾不仅只盘踞于哈尔滨,东北三省均困于浓雾区,多地发生大雾或雾霾天气。

大江网2013年10月30日的文章《南昌入围今日“空气质量最差十大城市”,近12天9天空气污染》指出,今年入秋以来,南昌空气质量呈现下降趋势。截至10月30日早晨6时,环保部公布的74个PM2.5数据的城市中,南昌排名第六差。根据这一数据,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为武汉、呼和浩特、长沙、西安、保定、南昌、石家庄、唐山、肇庆、邢台。

新华社2013年11月8日的题为《江浙沪多地出现污染或重度污染天气》的文章提到,进入11月以来,全国各地均中了“霾”伏,长三角地区也不例外,8日江浙沪多地出现污染天气,部分地区出现重度污染。

《解放日报》2013年11月9日发表了题为《上海陷入雾霾困局,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首次启用》的文章。文章指出,从11月6日起,上海市陷入雾霾困局,6日、7日相继出现中度和重度空气污染。在空气质量指数(AQI)连续27个小时超出200后,上海于11月8日7时47分左右宣布已经启动空气重度污染应急方案。据悉,这是今年4月上海环境空气质量重污染应急方案以来的首次“实战”。

《光明日报》2013年11月8日发表的文章《气候变化绿皮书详解雾霾天气》提到,雾和霾是两回事。水汽遇冷就结雾,雾本身并不是一种污染。霾是由细小的颗粒物组成的,颗粒基本在微米量级。通常意义上说的雾霾天气,既包括了雾天,也包括了霾天。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的霾日数均超过雾日数。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中东部平均雾日数基本都在霾日数的3倍以上。2013年1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为52年来历史同期最多,频繁的雾霾天气导致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下降。

中国新闻网2013年11月5日的文章《发改委: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通过5~10年改善》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5日召开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3年度报告》的有关情况。对于近期雾霾天气,解振华表示,现在中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通过5-10年的时间,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霾”伏何来

《光明日报》2013年11月8日发表的文章《气候变化绿皮书详解雾霾天气》提到,中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光化学产物、局地烹饪、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以及附近城市的输送,都会使雾霾情况频繁发生。除人为因素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原因,但影响极其微弱。

《科技日报》2013年11月7日发表的题为《雾霾到底从哪来,院士认为大气污染成因有七方面》的文章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院士谈到我国大气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时列举了7个方面:一是工业结构重型化,高耗能、重污染产业增长速度过快;二是石化能源。尤其是煤炭长期在能源结构中占主体地位,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未得到充分重视;三是机动车数量剧增,燃料油质量低下;四是大兴土木,基本建设工程量大,速度快;五是厨房设备技术落后,煎炸爆炒烹饪习惯不科学:六是现行法律远远滞后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不健全,排放限值过于宽松:七是违法排污和超标排污时有发生,违法成本过低,环境监管能力有限等。

《中国科学报》2013年10月16日发表的文章《莫让雾霾成因难辨》指出。今年以来北京持续的雾霾天并非完全受市区影响。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河北省拥有众多重工业基地。早有研究数据表明,如今的大气污染已经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如北京市的污染很大程度上受到河北、天津等邻近省市的影响。尤其是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规模较大,还存在许多产能过剩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

《经济参考报》2013年1月15日发表的文章《雾霾凸显中国“生态赤字”》称,世界自然基金会的2010年《全球生态足迹报告》表明,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工业化过程日益增长的资源能源需求,导致中国已经消耗的资源超过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中国正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生态赤字”。严重的“生态赤字”直观上就是污染,不仅侵害百姓身体健康,更严重侵蚀中国经济的健康。据相关监测数据,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污染占22%,煤炭污染占16.7%,工业喷涂污染占16.3%,城市扬尘污染占16%。这意味着,我们所有的生态足迹恰恰是污染的源头。

“霾”伏之解

《人民日报》2013年11月9日发表的题为《治雾霾着力降耗增效》的文章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指出,工业是造成我国华北等地雾霾频发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完成工业化所需的能源资源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带来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相当严峻。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一是要把能源消耗量降下来:二是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三是提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排放。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已《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国10条”,已开始采取严厉的措施治理大气污染,一共35项具体措施,任务已分解到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随着大气“国10条”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通过5-10年的时间,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中国科学报》2013年10月16日发表的文章《莫让雾霾成因难辨》指出,欧美各国及我国奥运会期间空气治理等成功经验表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已成为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措施,应当建立自上而下的联防联控环境监管机制。不久前出台的大气“国十条”特别提出,要建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上周末的环保通气会上,环保部环境监察局也透露,从本月到明年4月,将根据大气“国十条”启动重点针对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专项执法检查,以地方普查和环保部抽查等形式结合,尽量减少秋冬季节的重污染天气。

中国天气网2013年11月4日的文章《气候变化绿皮书2013:雾霾天气呈霾增雾减趋势》称,对于中国未来治理雾霾和空气污染,绿皮书亦给出了政策建议。第一,要建立和加强多地区、多部门联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机制,减少大气中凝结核的数量;第二,完善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建立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预测预警系统:第三,防治雾霾和空气污染要加强法治,但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经济手段;第四,增强城市治污能力;第五,协同控制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包括多种污染物减排的一揽子计划;第六,逐步实现信息公开,形成全民参与的治理新局面。

光明网2013年11月8日的题为《如何治愈雾霾天里“会呼吸的痛”》的文章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认为,要彻底解决大气污染的相关问题,就要努力推动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在能源生产上,推进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提高开采生产技术水平,大力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加快煤制甲烷生产,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解决技术性和经济性问题。在能源消费上,大力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创新能源供应模式,推广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坚持节能减排优先,建立社会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同时还要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点技术,如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高效发动机技术、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与推广。

他山之石

《红旗文稿》2013年2月25日的题为《国外治理雾霾有何招数》的文章提到。当年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后,伦敦地区工厂烟囱密密麻麻,昼夜不停地燃烧煤炭,带来了海量的粉尘和有毒气体,使得一年中有1/4的日子大雾笼罩,从而被称为“雾都”。1952年持续5天的“烟雾”竟然造成1万多人死亡。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主要立足点在减少煤炭用量,英国政府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并在冬季采取集中供暖方法。将烧煤大户发电厂和重工业迁往郊区。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治理污染的重点为治理汽车尾气。政府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剂以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针对私家车征收天价的进城费和停车费,控制私车流。同时,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加强绿化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今日的伦敦,大雾天气已经从100余年前的每年90天,减少为不到10天。英国的治理污染经验,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欧洲国家的态度。比如自行车取代汽车出行,在荷兰、丹麦等国,也都得到了倡导与落实。

光明网2013年1月15日的文章《治理雾霾,先看看他国药方》说,作为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曾因T业排放、汽车尾气等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20世纪中期,洛杉矶一带大气臭氧浓度很高,光化学烟雾问题突出,在1952年和1955年两次酿成短短数日内几百位老人死亡的惨剧。美国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的界限,进行统一管理。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相结合的方式协调开展工作。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通过,美国环保署1997年设立专门针对大气PM2.5含量的标准,以便更好检测过去被忽略的这类细小颗粒物。美国大气污染控制方式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排污权交易,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买卖,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中国广播网2013年1月14日题为《盘点各国如何防空气污染》的文章提到,日本在工业化前期,曾经也饱受污染之苦,“世界环境公害”事件中,就有4次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日本治污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东京有关当局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东京的绿化很少种草,而是种树,不但要绿化面积,还追求绿化体积。另一个手段是控制汽车。2003年东京推出一项新立法,要求汽车加装过滤器,并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驶入东京。新法规实施的第一天,交警在东京内外的主要路口全面检查。让每个司机发动引擎,然后用白毛巾堵在尾气排放口,如果发现白毛巾变黑,则这辆车不许进入东京。如今,日本汽车出厂时都已安装了过滤器,排放标准达到了欧洲三级标准,而且东京市内的几万辆出租车均已使用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