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评电影《金陵十三钗》的人性拷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评电影《金陵十三钗》的人性拷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电影的最高境界是提炼人性。电影《金陵十三钗》通过秦淮挽救一群女学生挺身而出的故事,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和罪恶微缩在教堂这样一个特定的空间里,由女学生与秦淮的冲突、中国军人与日本军人的对抗、假冒神父约翰等人物的故事,用视觉语言强化了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善”与“恶”的二元对立环绕结构笼罩着整部影片,使我们在感受到战争带给人类的残酷与战栗的同时,深深体会到故事中折射出的人性光芒,并最终在对社会、历史的整体观照之下完成对人性的拷问

[关键词] 电影;《金陵十三钗》;人性;拷问

“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①在电影对人类生活审视和批判时,人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电影的最高境界是提炼人性。电影《金陵十三钗》依据严歌苓小说改编,由张艺谋导演历时五年,精心打造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故事背景,讲述了1937年13位秦淮在战争中为挽救一群女学生挺身而出的感人故事,影片没有腥风血雨的浓墨渲染,而是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和罪恶微缩在教堂这样一个特定的空间里,通过女学生与秦淮的冲突、中国军人与日本军人的对抗、假冒神父约翰等人物的刻画,用视觉语言强化了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使我们在感受到战争带给人类的残酷与战栗的同时,深深体会到故事折射出的人性光芒,并最终在对社会、历史的整体观照之下完成对人性的拷问。

一、堕落与纯洁,秦淮与教会女学生

电影一开始,以玉墨为代表的秦淮,浓妆艳抹,在紧张刺激的战争戏后妖娆登场,毫无秩序的形象和当时教堂的环境格格不入,与女学生们之间的形象对比、道德差异悄然临现。国难当头,秦淮,仍不忘记喝酒作乐、卖弄,仿佛眼前发生的一切与她们没有任何关系。与此同时,教会女学生则显得清纯脱俗,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止优雅、行为端庄,用天籁般的声音抚慰着危城中的流离灵魂。处于对自己道德优势的自信,女学生们得以在语言上和精神上随意鄙视秦淮,甚至把她们当成活生生的敌人,不让她们用厕所。但是在日本兵闯进来后,她们刹那间成长了,她们明白真正的敌人是日本人。当女学生打算集体自尽以逃开日本兵的时,以玉墨为代表的秦淮们不惜舍命要求替女学生去死。也正是由于玉墨等人大无畏的选择使书娟不得不重新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

在秦淮与女学生的矛盾对立中,我们很难作出道德上的简单的判断,人性与争取尊严的过程、堕落与高尚、淫邪与纯洁都在一个极度紧张的背景下渐进着对比与转化,渐渐模糊了彼此。秦淮在面对生与死的拷问时,她们选择了死亡,她们其实是绝不愿意让日本人糟蹋自己的身子——她们虽然是,但面对日本人,她们如同纯洁的处女一样,她们都拒绝被“糟蹋”,但她们选择了保护女学生。她们保护的是人性中的善、人性中无法剥离的对美好与温情的向往与渴望、内心深处的自尊与高傲,也是对女学生们的鄙视的残酷回击。女学生们向着约翰表达对玉墨姐妹们的歉意,她们不停地说I am sorry,虽然这是她们诚意的表达,可是却什么也给不了,玉墨姐妹们已经不需要什么了,在危难面前,这些未经历过苦难的学生们,经历了第一次人性拷问,这次拷问将伴随她们一生。

二、善良与丑恶,中国军人和日本军人

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但导演张艺谋并没有浓墨地渲染战争的真实场面,而是通过中国军人和日本军人的对比,体现人性的善与美如何对抗战争中潜藏于人性最隐秘角落的兽性,进而反思战争的非人性和荒诞性。在影片中,以李教官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他们在逃避日本军人的躲避,还差一步就出城。惨不忍睹的战场景象也让他们惊恐、发狂,内心的恐惧更是如影随形,然而,当他们看到日本军人在追杀女学生时,果断地下令“打”。为了不给教堂添麻烦而彻夜在教堂外守护,为不让兄弟们白牺牲,以一敌万,以血肉之躯战斗至死。更可贵的是李教官在面对风尘女子的挖苦讽刺时,他淡定地拜托她们照顾好路上救的浦生,充分表现了中国军人悲怜的情怀和高贵的品质。日本军人,作为个体的人,他们已被道德抛弃,人的生命全部的丰富性被国家暴力机器所取代和遮蔽,仅仅蜕变为一种物化的工具。他们或者“一口气砍掉十个中国人的头”,或者“一举枪杀”成千上万已放下武器的战俘,或者“只穿着遮裆布等着”去一个中国少女。悲哀的是,他们对自身恶的无知。以中佐、大佐为代表的日本军人是影片凸显的日本人,中佐、大佐在别人的国家国难当头时刻,却要求女学生为他们庆祝,他们一方面虚心假意地表达自己的盛情邀请,另一方面为了阻止他们向外界求援,又派兵“看护”教堂的人们。在面对神父的斥责时,中佐突出了他的粗鲁、傲慢、狂妄、残暴、杀人不眨眼的特质。大佐出现在神父约翰面前时,他为士兵的行径羞愧并致歉,甚至在教堂中独奏演唱一曲日本民谣《我的故乡》。在面对同一个神父同一种冷漠拒绝的态度,他也不像中佐那样剑拔弩张,咄咄逼人,而能长时间地表现出自己的“一腔诚意”。这更充分体现了大佐文明面貌下的阴险、狡诈和虚伪,也更加体现了日本军人的卑鄙和丑陋。

战争的本质是违背人性的。战争首先是对人性的求生欲的毁灭。在中国军人与日本军人的对抗中,人性的扭曲和捍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军人人性的贪婪扭曲在战争中处处显现,对漠视生命的尊严、杀戮随处可见。战争也彰显人性,中国军人对生命与尊严的捍卫、对妇孺的怜悯,对伤员的照顾,都是珍贵的情感。中国军人与日本军人善恶的对立,也是用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来批判非人性的战争狂人,人性的善与美在战争这种充满着非人性的环境下的出现更能让我们对战争进行反思,对和平寄予渴望。

三、人性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二流子到神父、汉奸到功臣 卡西尔在他著名的《人论》中说:“人之为人的特性就在于他的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②电影中约翰的角色是导演张艺谋变动较大的,通过一个二流子到神父,成功地表现了人的丰富性和多面性,即人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具有的全部张力和丰富深邃的内涵,也成功地对个体进行了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