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IP承载网相关问题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IP承载网相关问题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新型的网络基础ip承载网的特点和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 IP承载网 数据

IP承载网是基于MPLS进行建设的,通过快速的标签交换来实现网络下一代的快速交换。IP承载网目前全球最大的软交换承载网,将支持语音、视频、数据、企业互联等特色鲜明的业务,是中国未来3G、NGN和企业VPN业务的承载网络,与中国CMNet网业务形成互补。

1.IP 承载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IP承载网逐渐成为实现未来网络融合的基石和各种业务的统一网络层承载平台。传统的IP 网存在许多缺点,尤其缺乏集中控制和管理,它尽力采用无差别包转发的传送方式,从而影响IP 包性能指标,如延迟、抖动和丢包率等,使网络缺乏应有的保障措施;而现有的电信网络管理系统完善,可以全面管理和控制网络的配置、性能、故障、安全和计费等来保证通信业务的质量。由此来看,传统的IP 网络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电信业务的承载和运营需求,因此对传统IP 网络进行改进以实现“电信网络IP化,IP 网络电信化”成为迫切的需求。

IP 承载网一般采用双平面、双星双归属的高可靠性设计,精心设计各种情况下的流量切换模型,采用MPLS TE、FRR、BFD等技术,快速检测网络断点,缩短故障设备/链路倒换时间。通过这些措施,IP 承载网可承载的业务种类日益繁多,几乎涵盖了现在专业网络的业务,包括传统电信话音业务、视频通话业务、流媒体业务、专线租用业务,以及传统的互联网业务和非传统互联网业务等。由于这些业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通过分析这

些差异性,从而达到网络的QoS(服务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和IP 网络的可控可管等目的。

2.IP 承载网建设情况

2.1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于2004 年启动了CN2(China Net Next Carrying Network,中国电信下一代承载网)计划,该网络2006 年8 月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CN2 是一个多业务的承载网络,它能够支持数据、语音、视频多种业务融合的应用,为中国电信今后开展NGN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网已经通过了多次网络试验、业务测试和鉴定。目前中国电信近1/3 的长途话音业务是通过CN2 承载的。CN2 网络具有可靠性高、延迟低和扩展性好等特点,具有保证多业务承载安全和服务质量保证的能力。主要应用技术有:线速转发IP/MPLS 流量、MPLS VPN 业务的保证、支持组播业务、路由快速收敛、网络管理和安全、实现IPv6 等。但是随着各种应用业务的快速增加,CN2 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各类业务跨转不同的网络问题。

2.2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的IP 承载网始建于2005 年底,虽然IP 承载网的建设工作稍晚于中国电信,但反过来也获得了“后发优势”。网通的IP 承载网共采用了十几项创新技术,其中包括双向转发检测(BFD)技术、帧中继扩展技术等。目前,中国网通已开始在IP承载网上加载长途软交换、电话导航、小灵通、视频监控等业务,以验证网络的应用性能。

2.3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的软交换技术应用在线路的长途、转接和端局各个层面上。在全国的初期建设中,共设置8 个大区实现软交换,2004 年就完成了全国一级长途软交换网络。随着工程的进展,移动网络共设置20 对省际软交换SS,TMG/SG 设备数量增加到82个,长途话务量平均50%以上由软交换长途局来分担。在各个省级软交换普及率占全国2/3 还多,目前长途局、转接局及端局等都在使用。

总之,中国移动在CMNET 外另建了一个IP 专网,而中国电信已经完成了新CN2 的部署。各个运营商的这些措施,使传统的IP 网络摒弃了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而转变为新一代IP 网,从而实现多种多样的业务在同一网络平台的统一,能提供QoS 保证,并且充分保证业务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IP 承载网建设面临的问题

IP 承载网一方面要保证传统话音业务的可靠安全,另一方面为NGN、3G(如视频、图像、数据等)等多业务提供通信载体,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语音和传统的IP 网络的模型不同,传统的IP 网络虽然存在较大的时延、抖动、丢包率等问题,但最终都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实现的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粗放的业务;而话音则是一个精细的业务,只有“通”或“不通”两态,通则收费,不通则送忙音不收费。新一代IP 承载网的业务、技术和运营已经改变,如果还继续使用传统IP 网的思想和技术来规划新一代IP 承载网当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新一代IP 承载网在建设中面临三大考验。

3.1 业务的转变考验建设者的经验

业务模型和商业模型的不同导致对IP 网络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从目前发展来看,NGN、3G网络都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成熟应用检验,NGN 采用IP 承载也还处于初步的商用阶段,因此可靠性是IP 承载网建设中最重要的原则。只有建设者的成熟经验才能保障IP 承载网的可靠性,但是如果建设者缺乏经验,即使用最好的设备和技术来支持,成功完成IP 承载网的建设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建设者成熟的经验对于应用者至关重要,因此IP 承载网建设更多需要的是成功经验。

3.2 业务与网络的紧密耦合考验运营能力

IP 网络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其具有拓扑结构、流量收敛和冲击的问题。电信业务从TDM 承载转为IP 承载,不能像传统IP 网那样,让其“尽力而为”,要从“规划、管理、监测、控制”4 个方面来保证服务质量,所以IP 承载网络的可运营能力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

3.3 业务的多样性考验网络的可扩展性

传统的IP 网络采用的是C/S 模式,在3G 等业务下采用的是P2P 模式,在IMS/FMC 技术中,承载与资源控制将进一步分离,变成P2P 与C/S 的混合模式。在当前业务种类应用较少时,QoS是通过“DiffServ+大带宽”来保证的,但是当IP 承载网进入商用时,当上百万种资费不同、QoS 需求不同的业务一起涌现时,IP承载网面临的是更高的挑战,要求解决方案必须充分考虑业务的弹性需求,必须具备持续性和可演进性。

4.结束语

总之,IP 承载网扩展承担电信业务的功能是个全新的挑战。目前IP 承载网要实现各类业务的统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方面,IP 网络的QoS、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需要有多种多样的技术来支持,但这些技术还都存在某种不足或实施上具有较大的困难,从而使IP 网络承担电信级业务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从运营商的角度考虑,目前统一IP 承载网的建设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回报,反而却存在较大的风险,所以运营商在考虑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并不看重建设IP 承载网。但随着社会发展,应用业务的不断需求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基于IP 业务承载平台的网络融合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电信级IP 承载网将成为未来各种业务在网络层的统一平台。

参考文献:

[1] 何宝宏.IP承载网技术新动态[J].电信网技术,2011,(10).

[2] 张志华,于群.IP承载网的高可靠性技术与实现[J].邮电设计技术,2011,(07).

[3] 周训斌.IP承载网的建设和技术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