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的教与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的教与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初中语文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依赖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所以,把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把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的教与学中,为时代培养人才是我们语文教育者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科教学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尤为重要的是,运用画面、音乐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是增强学生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现在,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使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在教学《桥之美》这篇课文时,我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制作成课件运用于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桥之美》是著名作家、画家吴冠中先生的一篇美学小品文。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美学常识,得到美的熏陶。编者将本文安排在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的说明文单元,打破了过去说明文单元单调、枯燥的格局;又放在《中国石拱桥》一课之后,既方便进行比较教学,又方便学生归纳小结、拓展延伸与桥相关的知识。本文清新婉约,行文典雅,学生爱读。但本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要理解这些内容,对初中生来说有较大难度,所以教学中借助课件展示有关图片、视频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本课“教”的亮点。

因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说不尽的桥”,两个文本互相关联,有了信息技术的融入,可跳出课堂的限制,增大基础知识量。我把这两个文本设计成网络主题探究课,让学生学习桥的综合性知识。课前我将学生分组分任务,请他们自主设计主题,主动承担任务。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收集资料、探究问题,课堂上则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师一起学习、讨论课文,汇报自己研究的成果。网络技术把课文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转化为海量、直观、生动的信息资源,学生在展示课上又把这些资源组合成巨大的资源库。学生加工、重构知识,有了一个能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环境和平台。学生不但在分组搜集资源、探究任务时利用讨论碰撞智慧、优化思维,在展示课上也通过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实现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通过人机对话,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卓有成效地进行读写训练。在三个课时的完整学习中,信息技术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资源,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极其便利地把单调、抽象的教学环境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学生由被动、抵制的情感转化成好奇、主动的学习情感,甚至生成超越他人、达到目标的学习欲望。

二.信息技术将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教与学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思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语文教学中大量运用信息技术乃大势所趋。它紧跟时代脚步,紧扣时代脉搏,充满活力,颇受学生欢迎,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学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例如在《明湖居听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转换思维的有效手段。《明湖居听书》节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写的是主人公老残在济南听艺人白妞说大鼓书的一段。梨花大鼓是中国曲艺的一种,它道具简单,说唱结合,感染力十足,正是这篇文章让它名传四方。作者通过精彩的工笔描绘,出神入化地写出了白妞说书的声乐形象,把一百多年前的这场演出传录下来。

这篇课文重在让学生学习多角度描摹声音的方法。我选择了启发式教学和特色语段揣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先加工文本,我将加工过的文本发给学生自学。经过加工的文本突出了学习重点,明确了学习目标,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听觉效果转换成视觉效果的过程还是不太容易,信息技术再一次将难题化解。学生自己动手,网上收集大鼓书的音频、视频资料,前人描摹声音的妙句,美妙的现代音乐作品等建立班级共享资源平台,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自由地查阅。这些图文并茂的知识载体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的认知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这节课,学生是在美好的情境中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他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品味出语言文字的魅力,揣摩出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这节课,信息媒体成了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教师教学的环境变成了“资源+平台”。我设计了多种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策略,驱动学生挖掘学习的核心问题,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发挥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改变了被动听的局面,在读和练的环节中表现出浓烈的自主学习意识,直观形象的媒体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明确的目标指明了学习方向,学生不仅向老师学习,还可以从媒体中学习。良好的媒体环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在知的环节中表现出浓郁的探究精神,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了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特色语段揣摩中表现出有效组合和互动,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学生搜集、处理资料时,能体验语文的乐趣;收集的资料能激起学生下一步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动机和兴趣则象投入湖心的石子,能激起学生思想的千层浪。

当然,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不能认为我把学习任务通过多媒体出去了就万事大吉。老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例如,当学生为学习的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教师要做适当的集中;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当学生被媒体吸引,学习目的偏移时,教师要及时把舵;当学生的知识尚未巩固、能力尚未形成时,要设计精当的练习等。只要教师牢牢立足文本,用好信息技术这个辅助工具,初中语文的“教”与“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便捷的交互方式、海量的信息资源、虚拟的学习群体、开放的学习环境,优化了教师教的方式,也优化了学生学的环境和方式。

盛曦,教师,现居湖北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