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血压病患者不同服药时间的有效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血压病患者不同服药时间的有效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对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设计,对196例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早晨顿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和贝那普利组(A组87例,男41例,女46例),早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晚上服用贝那普利组(B组109例,男55例,女54例),患者均于服药前及服药两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求得平滑指数等指标。结果 服药两周后,各组夜间时段及24 h的平均收缩压的下降值依次为:18.7、26.5、21.3、26.6 mm Hg组间比较A组

【关键词】 高血压;服药时间;有效性

高血压是一种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能直接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衰竭和外周动脉性疾病发生[1]。目前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及靶器官损伤程度,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还与血压平稳性呈正相关[2],血压变异性大加重脏器损害并伴随血管重构。降压主张应用联合长效制剂,但对于服药时间报道比较少,本文主要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对降压治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分组 依据1999年WHO/ISH的血压水平定义及分类标准,以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随机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6例,其中男96例,女100例,平均(57.2±3.2)岁。依随机数字分为两组:A组87例,男41例,女46例,平均年龄(56.1±4.3)岁;B组109例,男55例,女54例,平均年龄(58.3±2.9)岁。所选患者既往均未接受系统治疗,且除外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对硝苯地平控释片及贝那普利过敏者[1]。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药品和仪器 美国太空实验室生产的90207型动态血压监测仪,水银柱袖带血压计;硝苯地平控释片(商品名:拜新同,拜耳公司产品);贝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1.2.2 根据患者就诊序号,随机分配至A、B两组,进入治疗后,A组每天早6:00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和贝那普利10 mg;B组每天早6:00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晚18:00服用贝那普利10 mg。两周以后测量血压,患者处于室温、安静状态下,排空膀胱,避免饱餐,休息5 min,采用水银柱袖带血压计,坐位测量右上肢肱动脉血压,听诊法以柯氏第1相作为收缩压,以柯氏第5相作为舒张压,取三次测量均值。患者均于服药前及服药两周后,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进行血压监测,袖带缚于右侧,每30分钟自动测血压及心率一次。

1.2.3 计算指标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3。

1.2.4 实验室检查 治疗后测量尿蛋白、血常规、电解质、空腹血脂、心电图等。

1.2.5 统计学分析 所有结果均经统计软件SPSS 13.0处理,所有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每组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之间比较用q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患者的分组、年龄、性别、就诊时的血压高度,非药物治疗措施及其他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后轻度头痛3例,干咳2例,未影响治疗[2]。

2.2 各组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表1):与治疗前相比,各组的24 hSBP、24 hDBP、24 hMABP、dSBP、dDBP、dMABP、nSBP、nDBP、nMABP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各组之间血压下降差值的比较:nSBP、24 hSBP下降值A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4 各组间血压平滑指数比较:A组nSBP、24 hSBP平滑指数小于B组(P

d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MABP:白昼平均动脉压,24 h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D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MABP:24 h平均动脉压,n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ABP:夜间平均动脉压[3]。

3 讨论

高血压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预计到2020年,它将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大量研究已证实,血压晨峰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内科医生很少只关注降低已升高的的血压,因为血压升高常与特殊的症状或体征有关。相反,高血压需要治疗是因为升高的血压能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这些危险在许多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到充分阐述,从最早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心,到现在的广泛研究。荟萃分析已充分表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人群,血压水平、血压波动性与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之间有明确的、持续的关联。

在本研究中,使用的降压药物都是长效制剂,两个实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降低,统计学有意义,而早晚分次给药在控制夜间血压明显优于早晨顿服。

本研究结论,分次服药组与早晨顿服比较,夜间血压平滑指数明显升高,提示血压波动小。睡前服药能使清晨时段仍有较高的血药浓度,能更为有效的控制晨峰血压,从而降低心脑肾的损伤。国外已有报道,通过调整降压药物的服用时间将高血压的昼夜模式纠正为勺型是可以获益的。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控制夜间血压方面早晚分次给药优于顿服,有利于控制晨峰血压,以减少靶器官损伤。

参 考 文 献

[1] Levy D,Larson MG,Vasan RS,et al.The progression from hypertension to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AMA,1996,275:1557-1562.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060-1064.

[3] 黄绮芳,李燕,王继炎.血压晨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