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初中作文批改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初中作文批改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批改作文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学生作文数量多,批改中的少、慢、差现象时有发生,即便是认真批改了的,也缺乏很好的针对性、激励性、启发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老师批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地改,可是劳而少功。”那么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批改,避免“劳而少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作文批改要及时

及时批改是作文批改的第一要务,心理学告诉我们: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得越迅速、越及时,就越能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学生习作后,最关心自己习作的最佳时间是交作业后的三天至一周内,这时期内,他们对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要求和习作内容印象较深,期待老师的评价和指点。教师抓住这最佳时期,信息反馈得越快,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及时改正错误,及时巩固成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否则,错过时期,学生对教师的反馈期待逐渐淡化,对老师的批改劳动满不在乎,只瞅瞅分数然后就把作文塞进课桌,老师的批改成了出力不领情的无效劳动。因此,应在学生习作后的三天内把学生的习作通览一遍,作好整理记录,选好典型,重点讲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交流的阵地

师生不应该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1.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

初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但有时一些个体的写法却把握不来,明知这样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我故意布置了一篇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几组秋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而在互批中这样写:“本文抓住秋天写了不少景象,语言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少绿,好像给人以春天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评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夏天中绿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住景物性,把看似相似的东西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来。”如此一来,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

2.让作文批改成为思想交流的阵地

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自以为是大人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便很大程度地体现了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市教学规范化验收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把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得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批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关于观察,巧妙放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地思考一下,将学校平进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地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地把一事物定好或定坏。”那次作文之后,我作过追踪调查,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很欣慰。

三、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责备

心理学研究证实,激励的评价会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个体产生对此事更强烈的动机,把外在刺激内化成为个人的自觉的行为过程。

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应该来说,总有其可取之处,或中心,或语言,或思路,或题材,或选材,甚至书写总有一两处值得肯定的地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思想教育上很重要,在老师的作文评语中更显得重要。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评语中贯彻鼓励性原则,敢于鼓励,善于鼓励。茅盾上小学时,老师在他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论》的文末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于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我们随着这样的文字,可以想象少年茅盾是如何受其感发和激励。因此老师激励性的评语如“文章写得很有灵气”、“你的立意让我耳目一新”……会令学生在写作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坚定写作的信心,以后继续写作,继续提高注入活力。而评语写得啰唆像记流水账,“写作能力太差”、“简直不动脑筋”……这些评语,只令使学生积极性下降,兴趣索然,写作信心消失。

总之,教师不必吝惜激励之辞,不必担心你的激励会捧杀学生,在评语中贯彻了“鼓励性原则”,少批评责备,学生就会从你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产生精神上的满足,引发强烈的作文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巧妙地运用作文评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使学生写作的信心倍增,以更大的热情对待作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