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采访的“原态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采访的“原态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采访的“原态度”,就是记者在获得新闻线索后,进入实际采访前的对新闻事件的基本看法,基本立场。

在很多时候,采访的“原态度”几乎决定了采访的方向,决定了采访时有意图的提问以及采访时的情感趋向,而一般来说,这种情感趋向在稿件中都会有强烈的表现,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采访的“原态度”甚至决定了稿件的走向。

原态度是一种直觉,是“第一感觉”,是一种未加思索(至少是没有认真思索)的是非判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然而在实际采访中,影响记者“原态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条:

世界观。世界观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截然不同。同是下雪,在出征的唐将岑参笔下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欣喜豪情流于笔端;而在杜甫笔下,就成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变成了“心忧炭贱愿天寒”!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生活阅历不同。有时候,仅仅是生活阅历的不同就能造成记者对被采访对象的看法天差地别。试看下面的短文:

前几天看到这么个标题:《搞笑,煤饼也会短斤少两》,一个市民来电诉说,以前每100斤煤饼是68个,现在仍然是68个,但每个都小了一点点,这样100斤就少了20斤。

看到这个报道我就想起20多年前,我的弟弟们准备高考,我父亲每天天不亮就生煤饼炉,做饭给他们吃的情景。

这一幕已经非常遥远了,如今我们大家都无法想象再去拾掇煤饼炉。可是在我居住的小区里,仍然可见有老人在生煤饼炉子,那烟直升我们四楼的阳台。

我想那记者一定非常年轻,他一定居住在没有煤饼用户的高档住宅区。他一定认为卖房子耍花招“短斤少两”是有可能的,卖家具玩心计“短斤少两”也有可能,卖汽车、卖电器什么的,如果“短斤少两”都属正常,他一定难以想象,这么贱的东西――煤饼,还有什么必要短斤少两?他一定觉得事情很滑稽,不可思议,当即拟下这么个标题――《搞笑,煤饼也会短斤少两》(《今晚报》2004.9.6)。

我想不出这有什么好搞笑的,想象着一个贫苦的老人在一个一个地数着他的生活必需品――煤饼,他被坑了,我只觉得辛酸。我想标题应该改为:《辛酸,煤饼也会短斤少两》。

这时候,记者的生活阅历不同,就使两个人在对“煤饼缺斤短两”这个新闻素材的审视和把握上出现了巨大的反差。而这两种不同的“原态度”,也就成了在同一新闻事件面前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根源。

认识问题深浅的差异。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记者在河南商丘市看到了这样一幕,许多市民在排队购买用玉米面、高粱面做的窝窝头。同行的几个人嘻嘻哈哈,有的说:现在的人愈吃愈刁,白面吃够了,又吃杂粮换口味;有的说,现在的人讲究健康,知道粗粮里有大量维生素粗纤维,等等。但是,有一个记者想得却很深,他就依此写了一篇消息《商丘市居民争相购买窝窝头》,大意是:商丘市是著名的黄泛区,以前以贫穷落后而著称,这里的群众特别是农民几十年来以杂粮(特别是产量大的红薯)为主要口粮,这里广泛流传着“红薯干子红薯馍(馒头),离了红薯不能活”的民谣,只有过年过节或者生病了吃病号饭才能吃上点白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火山样迸发,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群众生活迅速发生了巨大变化,小麦(白面)吃不完,几年的工夫,大家又开始吃杂粮以调剂口味。这篇关于商丘市居民争相购买窝窝头的报道短小精悍,当时被多家报纸刊载,并获得当年度的好新闻奖。认识问题深浅程度的不同,就成为记者看待这一新闻事件“原态度”个个不同的关键因素。

先入为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很容易受到错误引导的危险因素。有些时候我们的许多记者、特别是许多年轻记者,书生意气,爱冲动、经验少,更容易受到“先入”的影响。特别是很多报料人,他们往往以“群众”、“中立者”的身份出现,但是实际上,在报料之时,报料人就已经开始带有很明显的偏袒,甚至给接报料的记者以强烈的煽动。他们的“现场目击者”身份,使他们的话很有迷惑性、煽动性,使我们的年轻记者往往身入毂中而浑然不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们的观点,成了他们的代言人。

那么,如何能够不受或者说尽量少受“原态度”因素的影响呢?

我们需要多读书,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我们需要多思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断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我们需要冷静,不管情况多么混乱,都要沉着应对、有条不紊地处理;我们需要谨记自己的座右铭:真实客观公正。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最后一条,这是我们的原则――铁的原则:真实客观公正!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真实客观公正的基础就是:出现场的记者必须牢牢记住,一定要采访到当事双方(甚至是第三方或者是多方),让他们畅所欲言,各自说出各自对事情的叙述和看法及其理由,这样,才能保证“兼听则明”,才能少受“原态度”的错误引导。

当然,采访的原态度像一切事物一样,有它的两面性,有正确的时候,也有错误的时候。正确的时候它也能引导记者、帮助记者走向正确、走向成功;错误的时候,它却引导记者走向偏颇、走向失败。有经验的记者在许多时候能够修正自己的“原态度”,以使自己尽可能地接近客观公正、尽可能地更趋于人性化,以尽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天职。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大河报》的两位很有经验的记者,本来应邀去参加一个庆典活动,主办方当然是想让唱赞歌,但是,这两位记者却发了一张很有冲击力的照片,照片的背景是稀疏的雪花和穿着厚厚的鸭绒棉袄的观众们,前景主体是一个穿着薄若蝉翼的舞蹈衣、冻得眼含泪花的十来岁的小姑娘,照片说明词如下:

昨天,省会郑州的气温降到了零下3℃,绿城广场上的一项宣传活动仍照常进行。11时15分,雪下得正紧,观众大都身着棉衣,手撑雨伞,这时,舞台上出现了三只“小天鹅”,参加表演的郑州市某艺术小学的孩子只穿了件白纱裙,在风雪中瑟瑟地舞动着。而另一个表演杂技的女孩只有7岁,刚脱掉罩在身上的棉大衣,孩子就冻得哭了起来。因为有雪,舞台太滑,孩子一次次摔倒,但她坚持把节目演完。

大家试想,这样的图片报道具有多么大的冲击力。如果由着“原态度”的引导,只是拍一张庆典照片,那将会是什么样的“新闻”!

(作者为商丘电视台副台长)

编校: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