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婚前健康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了解婚前夫妇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辖区居民2002~2007年自觉来本院接受婚前检验的人员全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和肝功能检查。结果:检测2002~2007年婚检夫妇8 427对,HBsAg阳性者约占受检总数的4.50%~6.77%,明显低于卫生部2008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7.18%)。结论:检测发现本区域新婚夫妇的HBsAg携带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表明近年来全面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加强对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建议对HBsAg阳性者和易感人群采取保护性措施,对伴有ALT增高者加强防治措施,实施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自我遵医行为与保健能力,从而降低乙肝的感染。
[关键词] HBsAg阳性者;乙型肝炎;婚前检查;传染源;传播途径;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6(a)-147-02
本院2002~2007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8 427对新婚夫妇婚前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进行检测和统计,并对检测人群采取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应对措施,通过临床观察,收效显著,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7年,在本院进行婚检的8 427对夫妇,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31岁。
1.2 方法
嘱受检人员次日清晨空腹到本医院进行血液生化与肝功能检查。HBsAg检测均采用ELISA法,试剂由广州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MULTISKAN-MK3酶标仪,WELLWASH4,--MK2洗板机。
操作:按HBsAg诊断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定:Cut-off=2.1N(阴性对照均值)。N<0.05时,按0.05计算;样品OD值<Cut-off为阴性;样品OD值>Cut-off为阳性。
2 结果
2002~2007年8 427对新婚夫妇HBsAg阳性检出率见表1。
由表1可见:由2002年新婚夫妇HBsAg阳性者占受检总人数的6.77%下降到2007年新婚夫妇HBsAg阳性者占受检总人数的4.50%,从本次检测结果来看女性占受检人群的阳性率均比男性略高。通过上述结果分析,本辖区明显低于卫生部2008年4月21日公布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下降为7.18%)。
3 讨论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以前也被称为乙肝相关抗原(HAA抗原)或澳抗,是二对半中的第一项,也是乙肝诊断中最重要的一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但在血中可检出HBSAg,这类人通常被称为HbsAg携带者,也叫健康携带者。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社会大量存在。所谓HBsAg携带者,是指血清中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但无肝炎的症状和体征且肝功能正常者。有的患者也可表现为急、慢性肝炎,甚至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以至死亡。其对人们健康危害甚大,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1]。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2]。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约有3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而我国约有1亿2千万,有3 000万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症患者在社会上流动,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首位,平均年发病率为100/10万左右,即全国每年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例,但根据病毒性肝炎的漏报调查,本病的实际发病数比报告数高5~8倍。据调查,我国现患慢性肝炎患者为1 200万例,每年死于肝病约30万例,其中50%死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绝大多数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由于大部分可持续携带HBsAg数年、数十年,甚至终生携带而无临床症状;小部分人在平衡被打破后,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由此可见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的严重性。目前,国内外对HBsAg阳性转阴性治疗,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手段。因此加强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极其重要[3]。另外,人们在健康方面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预防接种乙肝疫苗,被更广泛地接受,使其接种率不断提高[4]。从本辖区6年中的婚检HBsAg测得结果显示,HBSAg阳性率从2002年的6.77%逐年下降到了2007年的4.50%,HBsAg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远远低于卫生部2008年4月21日公布2006年全国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由1992年的9.75%下降为7.18%水平。原因就在于: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卫生意识加强;②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预防控制工作加以重视;③国家把乙肝疫苗的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免疫效果显著;本院所在地区也实施对成年健康人群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对在体检中发现阴性和接触乙肝患者的高危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其接种率为80%。这也证实社会和当地政府、所在企业及医疗卫生防疫部门加强对乙肝防护知识的宣传,对HBsAg阳性者和易感人群采取保护性措施,对伴有ALT增高者加强防治措施,实施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有着直接关系。
古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做好检测和教育对策是预防本病蔓延的关键。如果渴而穿井,斗而铸兵,发现患了乙型肝炎而花费大量精力去做治疗,不如做到未病先防,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止相互传染和蔓延的重要手段,提倡推行婚前等检测是防止隐形相互传染和病理变化的重要措施。故做好防范性教育对策,对预防乙肝病毒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我国目前感染率情况;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笔者认为进一步加大卫生防疫宣传力度,普及健康知识,继续推行婚检制度,在健康检查的同时,重点检测具有传染性项目;首先从乙肝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体液途径和易感人群等知识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检测HBsAg的重要性及乙肝的危害性和难治性。正确掌握防护防治知识,就能有效地减少和降低HBsAg阳性率、发病率以及死亡率。
科学研究表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和乙肝的发病及慢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1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留下祸根。因此加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儿童的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提高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以此提高机体免疫力。因为,在我国预防接种是目前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防护措施,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措施[5]。所以加强儿童乙型肝炎预防工作极其重要,是控制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父母双方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生育小孩,如果不进行免疫预防,生出的小孩几乎肯定会感染乙肝病毒,多数也会成为慢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但是积极预防这种情况可以杜绝。如果父亲正常,母亲是携带者,尤其是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的母亲生育的小孩,如果不经免疫预防,几乎个个都会成为小乙肝。所以有学者主张,若在婚检时发现是HBsAg阳性者,则应对其配偶进行免疫,这将使水平传播的感染率大大下降[6]。笔者从本次检查结果来看,女性阳性率普遍高于男性,这就给下一代留下了极大的隐患。所以努力提高阳性孕妇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HBeAg双阳性的的孕妇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接种率,能及时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实施安全献、输血和注射,加大推行一次性无菌医用器材,降低医源性感染。
加强基层业务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接种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接种效果。
加强饮食服务行业卫生管理,对从事饮食服务行业的人员定期健康体检,杜绝交叉感染。
注意控制水源的污染,提高饮用水质量。
HBsAg携带者应注意:①定期(3~6月)复查,包括肝功能、B超、AFP(甲胎蛋白)及血常规;一旦发现异常,就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治疗,虽然肝功能检查正常,但肝、脾肿大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应引起重视,进行必要的治疗;②合理营养,忌酒;③根据检测节制糊口,勿过累;④注意个人卫生和月经卫生,防止唾液、血液污染四周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应与别人分开;⑤如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则不宜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食具和婴幼儿事情;⑥禁大怒和忧郁(否则患肝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倍)。
笔者认为,HBsAg检测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价值,也是婚前健康体检必查项目之一。除加强宣传力度外,检验室对HBsAg阳性者进行HBsAg定量检测,这样不但有助于预测乙肝治疗的疗效,使医生根据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力争使乙肝治疗效果最优化,还能增加患者对乙肝治疗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复。在以前检查乙肝表面抗原时,一般只做定性分析,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逐渐进步,在临床检查化验中,经常对乙肝表面抗原进行定量检测,以便及时控制HBsAg传播及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41.
[2]朱黎明,朱英杰.少数民族地区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的调查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4):73-74.
[3]任粉玉,朴熙绪.慢性乙型肝炎的疫苗治疗免疫学机制的探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4):83-84.
[4]门搌华,王涛,徐辉军.我院新生澳抗阳性的分析探讨[J].中华名医论坛,2004,5:26-27.
[5]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等.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9):655-658.
[6]杜莉,陈英耀.婚前医学检查的作用与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4):448-450.
(收稿日期:2011-02-2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