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糖脉康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其对DPN的临床疗效,NCV指标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改善,P

【关键词】 DPN;糖脉康颗粒;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高达60%~90%,尤其多见于病程长及糖尿病控制差者,其特征是四肢末梢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以下肢多见。我们应用中汇糖脉康颗粒,联合VitB1、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型糖尿病60例,均符合1999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46岁至72岁之间,平均病程7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45岁至73岁之间,平均病程7.5年。两组临床表现均符合DPN诊断标准:①皮肤感觉异常,自发性疼痛,双下肢麻木,末端袜套感;②走路不稳,似脚踏棉花或活动受限;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感觉减退;④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有神经传导障碍,神经传导速度小于50 m/s;⑤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2 治疗方法

2.1 两组均在经过饮食控制,合理运动,根据血糖水平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空腹血糖5.6~6.8 mmol/L,餐后2 h血糖7~9 mmol/L。对照组用VitB120 mg/次,3次/d口服;用腺苷B12500 μg/次,隔日一次肌肉注射,连用2月。治疗组加用中汇糖脉康颗粒1包/次(5 g),3次/d,连用2月。

2.2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自觉麻木、疼痛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浅、深感觉明显好转;有效:自觉麻木、疼痛症状好转,浅、深感觉好转;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浅、深感觉无变化。

3.2 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采用国产JD II型肌电图仪测定主侧肢体的正中神经(腕至肘)、腓总神经(踝至腓骨小头)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主侧肢体的正中神经(中指至腕顺向)、腓浅神经(腓骨正中段至踝逆向)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3.4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01412486.6%

对照组309101163.3%

注:与对照组比较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NCN和SNCV变化比较表(x±s)

组别例数MNCN m/sSNCV m/s

正中N腓N正中N腓N

治疗组治疗前43.1±3.836.3±3.136.1±3.431.6±1.2

治疗后52.1±5.247.2±3.144.4±3.839.1±3.8

对照组治疗前42.6±3.736.7±3.536.2±3.130.1±1.1

治疗后47.2±4.039.8±3.437.2±3.234.2±3.8

注:与对照组比较P

4 讨论

临床研究证明,DPN的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及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性改变有关[1]。其临床症候多种多样,病理改变主要为脱髓鞘改变和神经膜的微血管壁增厚,透明样变、cap内径变细,甚至阻塞。患者的自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当前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不只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更现实的是要尽可能地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2]。神经的血供不足,是神经病变的重要发病因素,通过改善供血可以使神经病变有所好转。西药主要是以营养神经为主要治疗方法,效果不够理想。除西药治疗外,从中医药中寻找开发疗效确定、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受到了高度重视[3 4]。中医学认为,DPN属阴虚燥热,伤及津液,津亏液少,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肢体;气虚不足,无以推动血行,血瘀痹阻,脉胳不通、导致肢体麻木疼痛、运动障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糖脉康颗粒具有降糖、调节异常血脂,改善血循环障碍等多种药理作用[5]。糖脉康颗粒由葛

作者单位:065000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

根、黄芪、生地黄、丹参、牛膝、麦冬、黄精等组成,主要功能为养阴清热、活血化淤、益气固肾、通经活络之功效,适用于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渴喜饮、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等症状。本研究显示,糖脉康颗粒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体征,明显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友岐.神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43 244.

[2] 钱荣立.加强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231.

[3] 陈剑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思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9):21.

[4] 武宝玉,袁申元,朱良湘,等.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微循环的关系.微循环医学杂志,1998.8:19.

[5] 陈奇.中成药各方药理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92 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