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培养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培养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系统体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不仅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健康教育观在学校体育中的确立,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终身体育。终身体育不仅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

【关键词】终身体育 体育意识 意识培养 大学体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090-01

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发育成熟向青壮年时期过渡,身体形态、机能发育日趋完善,为人一生中精力和体力最旺盛、最充沛的时期。正确的体育引导,经过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人体器官的功能,而且为人一生的健康和延年益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在青少年的初、高中学习阶段,学生负担过重,余暇时间较少,每天忙于学习和考试,而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多,家长只重视饮食方面的营养,缺乏营养摄取的均衡性,忽视体育锻炼,所以肥胖儿童少年明显增多,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失调,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一 体育锻炼能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需要个体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这其中包括自觉地克服主观和客观上的困难。体育活动具有受限于气候变化、动作难度和意外障碍等客观特点,以及机体在力量与耐力等项目训练时承受生理反应等主观因素。体育活动还充满着失败和挫折,因此,它常常与意志联系在一起,意志努力的积极程度愈高,也就愈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人的优秀意志品质也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与挫折的过程中培养与形成的。

二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同其他参加锻炼的学生接触,甚至是协作,这样,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比较注重。学生一般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擅长的体育项目作为锻炼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体育锻炼能促进社会交往,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忘却学习、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

三 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

1.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高

第一,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薄,可以说学生就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想法;第二,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被占用,想玩不会玩;第三,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

2.教师因素

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教师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

四 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方法

1.改进新的教学方法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得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2.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

3.改进体育课程的评价方法

学生的成绩评定过程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差异和发展进步及努力程度,对学生运动能力评价的所有指标都应该与健康有关,以健康原则制定弹性指标。在实施上,以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身体机能、平时表现以及参加锻炼的出勤等内容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然后再以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的名次或掌握技战术水平能力的提高作为进一步评价的标准。

五 结论与建议

学生对体育活动是否兴趣,是关系到终身体育的大事。高校体育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特点出发,对症下药进行改革,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必要的运动技能外,要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要重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感受到参与运动对自己身体的益处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能长期热爱体育运动,使之成为日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嵘.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6(4)

[2]兰华勋.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实践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3(5)

[3]余学锋.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3)

[4]杨洪波.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本原则与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1999(5)

[5]张日.论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