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农民收入的现状

改革开放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20年来,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同期我国其他行业收入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而言,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2002年开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在3.1:1之上,再加上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住房补贴以及减去农民用于生产的投资,那么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别就达到5~6:1。更为严峻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3.2:1。而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这个比例是2.36:1。国际经验表明,城乡差距超过1.5:1,就会出现城乡关系不协调、社会不稳定。而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的标准,2005年末农村还有2365万贫困人口,按年人均纯收入684-944元的标准,2005年末农村还有4067万低收入人口。农村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水平的实现,而且关系到城乡的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一)农产品价格的持续走低直接导致农民生产性收入下降

农产品价格的高低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我国实践看,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的确很明显,但自从1997年以来,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在国际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的影响下,我国农产品价格几年来基本上呈下跌态势。目前一些主要农产品如小麦、大豆、棉花等国内价格甚至高于国际价格,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大环境下,政府大幅度提高收购价格已经不可能,更谈不上通过提价来增收。由于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增幅下降甚至绝对水平也下降。

(二)农产品成本高

如果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收益,但是,我国

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目前,农民纯收入中用于生产性支出的部分一般要占到30%~40%,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已属于农业高成本的国家。

(三)农产品加工收益低

据有关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元,我国为0.83元。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2.0~3.7:1以上,我国只有0.43:1。

(四)农村工业增速减慢使农民非农收入减少

农村工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下降,使农民非生产性收入减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工业面临“二次创业”,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从而使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相对减弱。同时,农村工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也进行着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出现了资本增长密集型的趋势,这就直接降低了农村工业的就业弹性。

三、以新型工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同志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从英国开始,到欧洲、美国、日本基本上走的都是这样一条道路。二战以后兴起的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从二战后的几个国家看,这个时间一般是20-30年。台湾是1974年就开始反哺农业和农村了。我们从1952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至今54年了,改革开放27年了,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为了确保农业的增长和农民的增收,就必须从体制上对农业实行有利于“平等”发展的倾斜性保护政策,以新型工业化拉动农业发展,以新型工业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加快推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一)大力扶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

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工业可以降低生产资料价格,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现实情况表明,我国农业发展已经从主要依靠活劳动的投入,转向依靠资金、技术投入,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产出能力,同时也加大了农业生产的物质消耗总量,使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而且,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资料工业依赖型的增大,也使工农业价格剪刀差的操作越发便利。从我国几次上调农产品价格的社会效应来看,农民最终获利不大,因为农产品价格上升,在市场价格互动的作用下,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也相应上升,农民增加的收入与上涨的成本两者相减,所剩无几。

大力扶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提高其社会生产效率,增加生产资料的供给量,平抑其市场价格,不仅有利于农民增收,而且还能增大农产品的价格潜力,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就是按照市场规律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质上是以工业的信息、技术、资金带动农业的发展,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比较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的。

目前,我国农户经营规模过小,农民组织化和农业行业组织化程度都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有资金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业企业作为龙头。因此,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一是“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二是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所办加工、流通实体适当减免有关税费。集体经济组织要增强实力,搞好服务,同其他专业合作组织一起发挥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完善市场体系,发展以资金、技术、人才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要素市场,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受益的产业链条太短,仅靠农产品生产环节创造利润,农民收入增长空间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大都在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而我国还不到8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都在90%以上,我国还只有20%-30%。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四)积极推进农村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充其就业容量

国外和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的经验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首先需要依靠工业的吸纳,而农村工业是我国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一支重要力量。20世纪80年代,农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异军突起,对农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买方市场的形成,农村工业增长空间被迅速压缩,农村工业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在新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下,农村工业进入调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利用我国现阶段农产品供给充裕、加工不足,而人们的消费需求正从初级农产品向加工产品升级的有利条件,向农产品加工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人们对交通、通信、保险、金融、信息、技术等服务潜在需求巨大、有效供给不足的现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