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A型城市制造压力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学上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两种,所谓A型性格是指个性急躁、求成心切、善进取、好争胜,这种性格的人会力争上游,但他们也特别容易产生压力。因此也有人把那种生活匆匆忙忙、处处有机会、事事要竞争,不及时努力掌握机会,就会落伍失败的城市称为“A型城市”。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勒范恩认为这种步调快的A型城市,吸引并制造出非常多A型性格的人。A型性格的人和A型城市共同构筑了压力之城。
中国有许多这样的A型城市,上海是,北京是,还有深圳、广州……生活在这种处处有机会、事事要竞争的城市,压力必然如影随形。这是一群优秀的人,他们优秀着、压抑着。压力如果找不到出口,肯定会像无限膨胀的气球终究要裂成碎片。
本刊针对这群城市的精英们做了一份调查,记者还在上海白领公园作了个别采访,并邀请心理学人士进行心灵剖析。你想知晓调查结果吧,想听听肩负压力者的心声吧。读完本文后,如果你有压力,或许能为压力找个出口,人的心灵需要平衡,不情愿放进去的就找个机会放它出来吧。
上海的白领公园
(旁白:序幕徐徐拉开……)
上海有座“白领公园”,你或许还未听说过吧?不过,我要是说“陆家嘴中心绿地”,恐怕就没有哪个上海人不知道了。“白领公园”就坐落在上海最摩登的小陆家嘴地区。这里,金贸、中银、汇丰等十数栋现代化写字楼高耸入云,在这些摩天大楼环绕之下的陆家嘴中心绿地,湖光树影、旧时民居点缀其间,更是喧嚣都市中一片难得的风景。如今,这里被人称为了“白领公园”。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记者偶然登上了中银大厦16层,从落地的大玻璃窗向底下的中心绿地望去,只见里面三五成群的聚了许多人,而且大都穿着一样颜色的衣服,来这里拍新婚纪念照的几位穿着婚纱的新娘倒成了点缀。身边在中银上班的一位朋友对我说:“这里已经变成白领公园了。”难怪他们的衣服颜色都一样,原来,都是穿着制服的白领。
朋友说,自从这个绿地不收门票以后,周围在这十几栋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们,一到中午休息时间,就会跑出写字楼,到中心绿地来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和同事聊聊工作以外的话题。
从中银出来,走进白领公园,在与一些白领的交谈中,我们无意间发现,在这些外表光鲜的写字楼里的白领们,内心却多多少少藏着不为人知的压力。中午在白领公园里的这段短暂时光,对一直处于密闭办公室里的他们来说,真可以说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压力在每个人的心里
一、真希望明天是星期八
被访者:王惠,26岁,某贸易公司秘书
“每个星期天,一想到明天就要上班了,我就感到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真有点害怕上班,甚至希望有星期八再休息一天。”王惠在陆家嘴金融中心汇丰大厦里的一家贸易公司做秘书,她说到自己的工作:“从早上8点半一直到晚上5点半下班,就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让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烦得无从下手,又不得不去面对。中午到中心绿地来走走也是难得,感觉就像出来放风的。”
“以往节假日,我会和丈夫一起外出旅游,回到家后就特别累。所以,去年国庆假期,就换种轻松的度假方式,谢绝一切应酬,关闭通信工具,在家里喝茶、听音乐、看碟。可是放了几天假,还是害怕再来上班。”
心理咨询师张海音的心灵解码:
本次调查显示,92.5%的人自感有压力,而且41.5%的人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工作,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像王惠这样的上班族会有“上班恐惧症”或“节日病”。对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上班一族,特别渴望节假日能放慢生活节奏,好好享受生活。可是,节日期间一旦彻底放松,生活规律被打破,就会造成心理和生理的不适。有些白领自我要求极高,一旦达不到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有些人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也会产生恐惧感,还有人在一个阶段工作不顺利,也想要回避。所以,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恐惧因素,不同的因素用不同的方法,正所谓对症下药。
二、要数到几只羊才能睡着?
被访者:李毅,30岁,某投资公司员工
在中银做投资助理的李毅问我:“你知道我们中银当初装修用了多少钱?”我生怕自己说少了,张口就来:“几千万?”他笑着摇头:“两个亿。而我下了班,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那种老式的石库门。现在,自己拿的是三四千块的薪水,工作上接触的都是身价千万的款儿,同学、出去的同事也比我拿得多得多。这种反差太大了,你说我怎么能没压力。女朋友谈了七年了,到现在还拖着不结婚,就是想再搏一搏。”
不过,越是想多卖点力,越是感觉力不从心。李毅说:“最近晚上睡不好,就一只只数羊,也不知数了多少只就是睡不着,后来只好服些安眠药。白天觉得累、没力气,只有喝咖啡提神。
中午的这段时光真是太美好了。有时和要好的同事一块,吃了饭就过来走走、聊聊天,感觉身上的包袱一下子轻了不少。有的时候,我们领导也会下来,大家在这里碰面的感觉和在办公室里完全不一样,很多话办公室里不能讲,这里倒可以。有时候觉得,职位比我高的人,压力好像也比我大。这样聊聊、想想,真的可以轻松不少。时间长了,都养成一种习惯了,只要中午天气好,就会过来走走,即便有时只有自己一个人。”
心理咨询师张海音的心灵解码:
从表面上看,李毅的压抑情绪和失眠症状是身处反差比较大的环境引起的,实际上这种情绪的产生与他的性格和内在期望有很大关联。产生这种情绪的人,一般都进取心太强,渴望很快获得成功,无形中对自己就特别挑剔。李毅在接触到比自己的消费水平要高得多的群体时,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甚至自己的过去产生了抱怨情绪,此时他渴望很快改善消费水平,但又不能马上实现,他的心理失衡了。本次调查显示,19.5%的人担心自己的收入赶不上消费,说明也不是只有李毅有这样的困惑。一旦出现收入赶不上消费的情况时,有效管理好自己的财务,理性消费才是最终的出路。
心理失衡对李毅最直接的困扰就是失眠。失眠是由抑郁情绪引起的,经过治疗,抑郁情绪纠正后,失眠也就会消失。不要随便服用安眠药。许多失眠者往往会服用各种安眠药,效果不理想时,还会增大剂量,这是很危险的。盲目服用安眠药,会使深睡减少或消失,久用还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出现反跳性失眠比不吃药时更严重。
三、我连字也不会写了
被访者:张炎,27岁,某平面媒体设计员
张炎是某杂志的美术编辑,负责杂志的整体设计,由于杂志是月刊,他的压力非常大,上班时几乎都坐在电脑前构思创作。
晚上回家,张炎因接了一些业余设计的活儿,还要坐在电脑前工作,常常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睡觉。这样下来,张炎和电脑做伴的时间平均每天超过12小时。我和张炎交谈时,张炎自我解嘲道:“我现在30岁不到,已经像50岁了,整天坐在电脑前,眼睛总是又红又酸,神经衰弱和腰酸背痛对于我已是家常便饭。”我劝他:“你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这么拼下去,再过几年你恐怕要支持不下去了。”张炎也比较无奈:“现在是积累期啊,我想趁年轻多做一点,多找点机会。我现在每天晚上先到小区里跑几圈,然后再回家做事,希望用锻炼来减轻一点压力。”
张炎还打趣自己现在又添了一种新病――连字也不会写了,仿佛失忆了。他说:“上回,一个做文字编辑的同事,说他已经不会写‘觊觎’、‘龌龊’这几个字了,只会打完拼音然后从电脑里选。他考我们会不会写,我开始嘴硬,因为那几个字的样子明明就在脑子里嘛,可真的提起笔来,我发现自己真的已经不知道第一笔该写什么了。”
心理咨询师张海音的心灵解码:
看得出,工作压力已经影响张炎的健康。本次调查显示,31.5%的人认为工作占去了他们大量的业余时间,24%的人认为工作导致他们的健康水平下降。说明在高收入的年轻人中间,由于心理上承受着巨大压力,身体健康水平确实会受到影响。
张炎还得了一种时髦病――“电脑失写症”,许多经常和电脑接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些平时使用频率较低甚至不算生僻的汉字,居然想半天也写不出来或写错,情急之下干脆用拼音来表示。
“电脑失写症”是由于长期与电脑“亲密接触”造成的,与“鼠标手”、“键盘腕”、“颈背痛”、“皮肤病”、“屏幕脸”等一起被归为“电脑病”。患此类症状的多为办公室里的中青年白领,他们的职业往往以搞电脑设计、制图以及撰稿人居多。患者不仅书写方面存在困难,而且往往患有心理疾病。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精神压力大有很大关系。因此,办公室一族一定要注意电脑打字和手写交替进行,同时注意适当休息,以放松精神和心理压力。如果伴有焦虑、健忘等心理障碍,最好还是看心理医生,必要时可以辅助药物治疗。
四、我想提早退休
被访者:江芸,28岁,某婴童用品公司管理人员
年近30的江芸小姐感觉这两年的生活过得不太顺心,作为企划主管,工作的压力让她时时刻刻绷紧神经,以致生活中也丧失了很多乐趣。她在公司里承担着很多责任和压力,几乎没有释放压力的机会。她与丈夫结婚快4年了,一直不敢要孩子。她无奈地表示:“现在我真想‘退休’,工作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在更年轻、更具竞争力的后来人面前,无形中还是感受到空前的压力。所以我总是要求自己不光要完成工作,还要完成得漂亮,体力、脑力都在透支。而作为妻子的角色却做得不好,至今没要孩子,真是愧对丈夫!”
为了给自己减压,寻找丢失的生活乐趣,解决长期职场生涯耽误的“个人问题”,江小姐决定暂时辞去工作,先回去生完孩子,再做其他的职业规划。
心理咨询师张海音的心灵解码:
本次调查显示,生育或养育子女的压力排在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之后,是第三位的压力,这也是25~35岁这一年龄段的特征之一。其中,女性因为要孕育生命,会带来生理上的变化,她们的压力更大。
江芸因工作耽误了生孩子,想提早“退休”去解决这一问题,这其实是一种调节自我状态的方法。许多年轻的白领,长期紧张的职业生活多多少少会给健康、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能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去调整、充实,对白领,特别是女性的生理、心理有很大帮助。“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以后,重新开始新的职业生涯,甚至靠丰厚的积蓄自己创业,这说明社会进步了,人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
五、谁也不知道我心中的苦
被访者:丽玲,32岁,某外资药业公司管理人员
丽玲在某药业公司的市场部担任部长一职,无论是在客户中,还是在公司里,她都给人以开朗、干练的印象。可能由于是部门领导的关系,尽管丽玲待人很热情,但她的贴心朋友却并不多,所以她有什么话也都闷在心里。
最近两个月来,丽玲觉得生活索然无味,无缘无故有想哭的冲动。好像原来那个雷厉风行、热情高涨的自己突然消失了似的,每天早上起来心情都极度低落,都是强打着精神去上班,晚上回家觉得一天的痛苦总算结束了。丽玲怀疑自己得了“上班恐惧症”,也尝试过自我调节,她以为自己工作太卖力导致了“物极必反”,所以有意放慢了工作节奏。可调节了一个星期后,还是没有改观。白天在公司里,丽玲还是要强打精神去面对客户,面对下属,几乎没有人察觉出她的变化。晚上回去后,丽玲就要和失眠抗争,因为她根本睡不了一个完整的觉,每每入睡后两个小时又会自动醒来,然后就是漫漫长夜。丽玲最后去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忍不住泪如雨下,“我觉得生活太没意思了,谁也不知道我的苦,为什么会是这样?”
心理咨询师张海音的心灵解码:
根据丽玲的表现,她是患了抑郁症。到心理咨询中心来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中,30~40岁的白领女性占了相当比例。心情低落、无望感是抑郁症的最典型表现,轻型抑郁症表现为神经衰弱、失眠等,重者除有强烈的无望感外,同时伴有头疼、反应迟钝、失眠、早醒、体重下降等症状。另外,持久的疲乏感也是症状之一。抑郁症患者有自身的原因,他们大部分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往往一个人默默承受。当然,有些看上去外表开朗的人也会得抑郁症,丽玲就是一个,他们将苦闷埋在心里,得不到正常的宣泄。所以,当发现自己有抑郁情绪,或者抑郁症状时,首先学会自己排解,将压抑向周围的亲戚朋友诉说出来,寻求他们的帮助,自己也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若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克制这种抑郁情绪,则应该及时咨询。
六、公司整体性裁员,我要失业了
被访者:王健,31岁,某外资IT公司业务员
王健最近睡得不好,原来公司近期整体性裁员,他在考虑自己的去留问题。他在一家外资公司做软件开发工作,公司原有员工200多人,在同类公司中规模还算可以,但今年IT业处在低潮期,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准备把200多名员工裁减到60多人。王健所在的部门将要整体性地被裁员,由于王健在公司属于业务骨干,若争取留在公司继续做应该也有可能。争取留下还能保持目前的高薪,但公司规模锐减后,发展前景已经不太乐观了;重新求职吧,又处在IT业的疲软时期,高薪的职位比较难求,他反复地权衡着,迟迟做不了决定。
王健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当时选择这家外资公司,在同学中算是很不错的工作了。如今,一夜之间要面临失业,王健觉得十分难堪,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作为年轻的父亲,还按揭购买了一套住房,生活也给了他巨大的压力。
心理学硕士舒霞的心灵解码:
25~35岁的群体承受着多种压力,事业正处在发展期,家庭刚刚组建,生儿育女,按揭住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原先默默承受的压力可能会爆发。所以,当发生类似失业这样的事情时,当事人心态一定要调节好。不过,让人放心的是,调查显示,60%的人对压力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说明这一群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压力。
给王健们的建议是:首先,弄清楚自己失业的背景,相信许多在公司供职的年轻白领都经历过“行业的冬天”,随着市场的潮起潮落,在景气时大量招募的员工到了低潮时必然成为公司的多余人力,这时许多公司的都会用裁员的办法来渡过难关。在这种大背景下,遭遇失业与个人的能力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不应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过分怀疑。其次,应将被裁员而导致失业看作新旧工作之间的一种间歇,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或者利用这段时间去“充电”。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们被裁员糟糕到何种程度,理性地做好自己长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都很重要,一份工作的失去也许是你下一个更好工作的开端。
七、我放弃了一切去MBA
被访者:陈力,26岁,某知名咨询公司员工
陈力是国际某知名咨询公司在上海分公司的员工,一次去美国短期培训的机会让陈力产生了再求学的念头。因为在美国期间,她不仅接触了在美国的几个大学同学,还了解了美国同行的工作方法,她觉得即使在自己所在的跨国公司工作,自己的理念和思路还有待更新,再说本科的学历也无法应对WTO形势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所以回国后她积极开始了攻读MBA的准备。
读MBA的决定好下,但是这个准备的过程对陈力而言却是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压力。准备TOEFL与GMAT考试,对陈力来说问题不在于考试的难度,因为她在大学时英语就相当好,在外企的几年工作阅历也使她打下了不少语言方面的功底,她感到困难的是备考时间的不够。本身公司的工作强度很高,几乎不能按时下班,加上上下班路上花掉的时间,她用来备考的时间实在有限。为此,她只能用晚上的时间来复习,几个月下来,陈力觉得自己的身体快吃不消了。
好在陈力确实是有实力的,考试她都顺利通过了,英国南部一所大学的申请也下来了,这一切都是瞒着公司进行的。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陈力能完全控制的。去英国读MBA保守的估计也要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自己两年来只存了6万元,男朋友赞助2万元,父母赞助5万元,还有四五万元的空头支票只能靠自己去国外打工来填补了。陈力在办签证的那段日子不是特别的开心,可以说那种感觉远没有下决心考MBA时那么充满希望。付出了这么多,还要面临着学业与挣钱的压力,以及感情的暂时阻隔,不知道学完回来后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毕竟平时见的“海归派”也多,每个人的发展还是充满了不可知因素的。就在这样的情绪起伏中,陈力还是很幸运地拿到了英国使馆的签证,一个星期后她正式向公司递交了辞呈,就这样踏上了她的MBA征程。
心理学硕士舒霞的心灵解码:
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22%的人担心不能适应未来竞争社会,同时有22%的人担心知识落伍,说明这一群体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目前拥有的高学历并不能使他们高枕无忧,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他们希冀用“充电”来提升自己,来应变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的压力。
社会竞争的压力与不断变化发展的技术技能,是许多白领忙于“充电”的原动力。“充电族”中有像陈力这样花很大的代价去国外读书的,也有很多人在国内考研究生、博士生,他们往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来自经济的、家庭的、情感的……用有些考研一族的话就是“我放弃了一切去考研”。对他们的建议就是:如果值得,就应该充满自信地去备考、去读书,毕竟人生长远的规划是最重要的,眼前所损失的只是暂时的,不必心理负担过重;如果看重的只是学历本身,就应该仔细权衡,辞职去读书看上去充满机会,实际上也很有风险,巨大的投入不一定能换回期望的回报。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在考察一个人时,更多的是在看你会做什么、你能对公司有什么贡献、你与公司环境的融合程度,以及你的发展潜力和能否带动一个梯队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在选择辞职去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自己要学的是什么,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盲目跟风。
专家观点:解析压力,对抗压力
压力消耗心理能量
叶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压力出现时需要消耗心理能量去对付,当消耗的能量超过身体所储存时,则会产生心身疾病。解压应分两个层面来进行,若压力系本身的性格和心理素质所造成的,则解压应在改善性格和心理素质的层面进行;若压力系某个具体的事件引起的,则可以做一些微调来宣泄,比如对着空旷的山谷放声喊叫,或者去唱卡拉OK。无论处在何种原因导致的压力下,掌握一些解压的技巧都是必要的。可以用深呼吸和冥想的方式来调节自己,锻炼也是有效的减压方式。从强身的角度来看,当锻炼使身体素质提高后,人的情绪也会好起来,不会轻易被压力“压扁”;另外一些修身养性型的运动也深受人们欢迎,像太极拳和瑜伽,强身的同时强调了冥想的功能,尤其瑜伽为现代都市白领所钟爱。
面对生存竞争压力的一般策略
王裕如(上海市烛光咨询所)
今日中国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然而,同样的压力由于不一样的承压能力,便会导致不一样的生存状态。下面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希望给予身处压力的人一些启迪。
1.分解压力源,你要知道压力的具体构成。
2.了解自己的极限,知道自己的资源――心理情绪的状态和你的承压功能系统。
3.调整认知,制定合适的目标。合适的目标是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目标太高,让你成为一个永远的失败者,目标太低,则无法激活你的潜能。
4.压力管理策略:适时转移,切换头脑的功能,不要把上一刻的事情带入下一刻,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任务,是可以起到放松和调剂情绪、缓解紧张的作用;保证定时定量的休息,以质胜量,追求效率;运动疗法,压力越是大,运动量越大,身体的运动可以减缓心理的压力。
压力当前,需要一些技巧
舒霞(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压力当前,你可以放下手上的事,去做一些运动,呼吸新鲜的空气。或者把压力向身边的好友倾诉,也可以写一封永远不会寄出的信,向你在远方的朋友诉说你的困惑。如果你承受的不是一时一事的压力,你要学会面对,对于不能改变的事要勇于接受,而不是就此陷入压力的陷阱。对压力的调适就是管理你自己的生活品质,所以一定要承认这种变化,适应自己的变化。规律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是你的身体对抗压力的基石,如果你的身体先被压力击垮,你的心肯定承受不住了。
看心理医生是自我保护的表现
张海音(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
压力每个人都有,关键是怎样调节。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只是有一些人通过自身的调节或外界环境的变化,情绪可以得到改善。而另一些人,他们心中的结则越结越紧,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就必须经过专门的治疗,才能痊愈。还有一些人则一味好强,有问题自己可以解决,认为看医生就说明自己不行,其实我们可以把看心理医生从自我保护、提高生活质量的角度来看待。
什么样的人容易产生压力?
文/叶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每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压力,只是压力的性质与强度不同而已。尽管压力像感冒一样常常光顾每个人,但却有这样一些人更容易产生压力。
A型性格的人:他们走路快、吃饭快,对别人慢吞吞的行为感到不耐烦,和别人交谈喜欢插话或是有替别人完成句子的习惯。他们做事期望值高,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一旦与预期目标不符,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非理性观点的人:追求完美,遇事喜欢从消极角度去想,往往陷入自己设置的压力陷阱中。
天生容易焦虑型的人:在出现状况时,马上会从紧急、危险的角度去考虑。适度的焦虑能使一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但如果遇事只有一个反应模式就会把自己置于紧张、焦虑的边缘。
神经质类型的人:他们把任何人都常有的感受、情绪、想法过分地认为是病态,并为此感到苦恼,实际上什么病也没有,却主观上渐渐地构成病。他们想被人们承认、希望自己向上发展的那种社会心理的欲望十分强烈。
夸大灾难型的人:过分夸大遇到的压力,一点点的事情也会联想到是自己不可承受的那种状态。
心理咨询,有效缓解压力
文/黄旭
一个人承受压力在自我无法解决时,应该去做心理咨询。从了解心理咨询行业开始,选择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让他们来帮助你恢复心理平衡。
在中国,人们心理出现压力时首先会考虑身边的可利用资源来释放压力,而去做心理咨询相比之下比较费时、费钱,加上中国人对心理咨询还不熟悉,即使在一些大中城市,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度也不是十分高。另外,人们对心理咨询还存在两大误区。首先是对自己,认为去做心理咨询不光彩、不体面,一般都是得了“精神病”这样的重病才去看心理医生,深怕有人知道他去过心理咨询中心。其次是对心理医生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困惑经过心理医生的点拨能马上消除。这两大误区影响了心理咨询在普通人群中的印象。
在调整自己的心态方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西方国家的做法。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人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自信与富有的象征,在美国,普通公民视接受一次心理咨询如同吃一顿麦当劳那样自然、简单。相信,经过经济的繁荣发展,我国的公民也能将心理疾病与躯体疾病等同看待。在纠正对心理医生的错误认识方面,有必要明确一下什么是正规的心理咨询。正规的心理咨询是咨询工作者与来访者在商榷、讨论当中使来访者发现其性格中的不足,并通过咨询来解决和完善这一不足,然后由来访者拿出解决办法,而不是如人们所想由咨询者拿出“药方”。
据专家分析,造成人们有心理问题不选择心理医生的原因,既有国人内敛的性格和心理疾病不受重视的原因,也和心理咨询业的发展跟不上社会对心理咨询的需要相关。可喜的是,针对咨询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国家已经规定:今后已经或准备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并获得全国统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业。
心理咨询方式大体包括门诊咨询、专栏咨询、通信咨询、电话咨询等。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通过电子邮件或BBS、ICQ等咨询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其中电子邮件的及时性、私隐性和沟通成本低廉使它成为网络心理咨询最常用的手段。国内心理咨询中通常有以下几种常用的理论和方法。
支持疗法:通过支持与鼓励,细听倾诉和解释指导,使面临困难、产生心理问题的人得到依靠,恢复自信,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培养合理的适应方式。
心理分析法:咨询师力图破除来访者的心理阻抗,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诱发出来,使来访者明了症状的实质,从而使症状失去存在的意义而消失。
行为疗法:通过一些技术方法使来访者以新的、适宜的反应来代替需要纠正的行为,从而恢复或建立来访者所期望的良。
人本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强调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形成真诚相待,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的气氛,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发现真正的自我,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并朝着自我实现的目标前进。
认知疗法: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受人的认知所支配,某些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在错误前提下对现实曲解的结果。咨询的关键就在于指导来访者改变原来的认知结构,解除歪曲的想法,纠正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行为。
森田疗法:主张“顺应自然”,即指导来访者接受自己的症状而不企图排斥它,带着症状生活,像正常人一样,这样症状就会慢慢淡化而消失。还主张“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例如人的行为。
心理咨询流程:以上海心理咨询中心为例,先选择心理医生,然后挂号进行门诊咨询,如果需要可进行多次门诊咨询。经初诊后,根据需要可再预约该医生进行心理治疗。治疗时,有单独的空间,不会泄露咨询者的个人隐私。
收费情况:以上海心理咨询中心为例,一般门诊的挂号费为30.50元,特需门诊(心理医生有高级职称的)挂号费为158元,但保证至少50分钟以上的咨询时间,特需门诊的医生半天的挂号数目不超过8个人。当咨询者经过门诊后,若需继续心理治疗,需预约。中级职称的咨询师费用是每小时45元;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每小时治疗费用是60元。针对失眠采用催眠疗法时,每次至少2个小时。
心理书籍推荐
据本次调查显示,75%的人倾向于自我调节。自我调节的方法很多,书籍是心灵的良药,我们推荐一些优秀的心理学书籍给朋友们,当你们苦闷没有人诉说时,至少还有书可以懂你的心思。
《不再羞怯:战胜羞怯心理和社交紧张》中信出版社¥16元
《女人有梦就去追》中国城市出版社¥20元
《心理魔法课堂》中国华侨出版社¥22元
《心往宽处想》中国发展出版社¥21元
《生气处方》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6元
《漫画趣味心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3.6元
《梦的解析:揭开人类心灵的奥秘》国际文化出版社¥22元
《活出自己的智慧》当代世界出版社¥15元
《我这是怎么了:心灵在自我分析中成长》中国城市出版社¥24.8元
本刊调查
1.你自我感觉有压力吗?
A.有(92.5%)B.无(7.5%)
2.你的压力有多大?
A.很大(30%)B.比较大(45%)C.一般(20%)
D.几乎没有压力(5%)
3.你的最大压力来自:
A.工作(41.5%)B.经济(26.5%)C.生育或养育子女(16.5%)
D.婚姻、情感(6.5%)E.个人健康(9%)
4.你在工作中最感压力的是哪个方面?
A.个人能力不够(11.5%)B.升职压力(24%)C.办公室人际关系(9%)
D.工作导致健康水平下降(24%)E.工作占去了大量的业余时间(31.50%)
5.你对压力的态度:
A.积极乐观(60%)B.焦虑不安(25%)C.消极、不快乐地(7.5%)
D.逃避(7.5%)
6.你最常用的减压方法:
A.自我心理调节(50%)B.向家人或朋友倾诉(20%)C.运动(15%)
D.逛街或大吃一顿(13%)E.找心理医生咨询(2%)
7.你为未来担忧吗?
A.是(60%)B.否(40%)
8.你最担忧的是哪方面的事情?
A.不能适应未来竞争社会(22%)B.未来生育或者养育子女消耗精力(14.5%)
C.知识落伍(22%)D.个人健康(22%)E.收入赶不上消费(19.5%)
9.压力对你有何影响?
A.积极、消极各占一半(77.5%)B.积极(12.5%)C.消极(10%)
10.你认为最佳的解压途径是什么?
A.学会自我调节(75%)B.朋友和家人的开导(15%)C.心理咨询(3%)
D.媒体正面的引导(7%)
调查对象:上海25~35岁的人士,有男有女,有相对固定的上班时间,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职业涉及IT业、保险业、外资企业、媒体等行业。
测测你的生活压力承受指数
文/叶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生活中你有无数的正事和琐事需要处理,有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需要应付。这些都是生活压力,需要你有耐力去承受。
为了测定个体的承压指数,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的心理学家米勒和史密斯从调查个体的生活质量入手,编制了以下测试题目。
你可以按自己情况回答问题,答案在“几乎总是”、“大致是”、“从来不是”中选择一项。选“几乎总是”得1分,“大致是”得3分,“从来不是”得5分。请如实回答每一道题。
1.我每天至少吃一顿以上新鲜的、令人轻松愉快的饭菜。
2.我每周至少四个夜晚睡眠七八个小时。
3.我经常性地给人以爱,并得到同样的回报。
4.在50公里内(或花0.5~1个小时可以到达的地方),我至少有一个可依靠信赖的亲友。
5.我每星期至少有两次体育锻炼,每次运动量达到出汗程度。
6.我不抽烟或每天的抽烟量不超过半包。
7.我每星期喝带酒精的饮料不多于五次。
8.根据我的身高,我的体重是正常的。
9.我的收入足以支付我的基本开支。
10.我有我的信仰(或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我能从中汲取力量。
11.我经常参加社会交际活动。
12.我的周围有很多熟人和朋友。
13.我拥有一个或更多的能吐露心迹的朋友。
14.我的身体(包括视力、听力、牙齿等)情况良好。
15.当我发怒或忧郁不快时,我能很有机会畅快地把心中的不如意倾吐出来。
16.我常常和住在一块的人(如家人、邻居等)聊天,谈谈家庭琐事等。
17.我每星期至少做一件使自己愉快的事(如看电影等)。
18.我能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时间。
19.我每天喝咖啡(或浓茶、可乐等)的量少于三杯。
20.白天我不受别人的干扰。
完成上述20道问题后,将各题得分相加,把相加的得分数减去20,便得到了你的生活压力承受指数。如果这个数超过30,表示生活压力对你已有所影响;如果在50~75之间,那么你在生活压力下已处于脆弱的状态了;如果超过75,则说明你的承受力极差,在生活压力下,已是处于不堪承受的境地了。
让你的生活压力承受指数保持在低于30分的水平,是你需要着手做的。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说来也并不难,你只要尽量按“几乎总是”的态度处理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包含在这个测试中的问题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