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都市型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都市型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是北京农学院在近年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介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都市型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对策,以期寻找更加有效的途径来培养优秀的农业信息化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都市型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020-03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Urb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LAN B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

Abstract Urban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s a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 explor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through the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status in computer specialty,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urb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were proposed,so as to explore more effective ways to train excellent applied talent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Key words urb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computer specialty;talent training;status;countermeasure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首都城乡和谐的必然条件,是服务首都、富裕农民的必然选择。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随着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必将带来大量人才需求,具有计算机专业的高等农业院校,更应该看到这一广阔的发展空间,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对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作适应性调整,认识到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是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产业的需要。

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是北京农学院在近年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校的计算机专业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期望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培养出优秀的农业信息化应用型人才。“立足北京,服务首都现代化,服务都市型郊区经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为实现首都的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提供有效的人才与智力支持”是北京农学院的办学宗旨,以服务地方“三农”为己任,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改造传统农业,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中来,加强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及时有效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于农业为宗旨,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培养适应都市型农业建设的应用型人才[1-3]。

1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通过对相关计算机类企业的调研和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互访,以及对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查,发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存在明显的偏差。虽然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比较全面,但缺乏特色;虽然学生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全面,但工作起来却无法操作实施具体的项目。对于“宽口径”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应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避免造成全而不专的“万金油”现象。

1.2 师资建设严重滞后

承担本科第一线教学工作的大多为青年教师,由于IT行业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替非常快,这间接给专业教师造成了极大的技术压力。相对其他专业教师,除了正常授课外,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进行知识的更新,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另外,青年教师基本上从高校的学生转变成高校的教师,学历虽然较高,但实际项目经验却相当欠缺,根本无法从事一定的IT研发业务。因此,“双师型教师”一直是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目标。

1.3 实践环节亟待加强

设施条件的改善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实验环节的加强。高质量的实验设计,必须要配备合格的实验指导人员,很多学生写过的最大的一个程序仅几百行。学生缺乏充足、系统、综合的训练,由此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在毕业后无法在短时间内承担开发编程的具体工作。

2 对策

2.1 围绕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特色,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

实施学科建设工程,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整体水平。面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坚持“强化计算机专业特色、优化本专业体系结构、突出计算机专业重点、同农业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关系,夯实专业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强调素质教育,突出主干课程的特点,抓住关键能力的培养,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与适应性的关系,重新构建并整合独具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注重深度、广度相结合,首先要深度优先,将专业核心课程全部提前,要求在第1~2学年修完主要必修课程;加强数学基础,增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课时,强化数学理念,尽早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保证核心课程的学时和深度,减少理论课时,大幅度增加实践(实验)学时。其次要广度为辅,根据北京农学院的师资情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开设专业选修课,将多门选修课分成不同的模块来指导学生,设计多个课程线路图,进一步完善计算机专业课程群。通过对相关农业院校、工科计算机院校和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并同已毕业学生和高年级学生进行交流之后,北京农学院及时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较大调整,新设置了网络应用开发模块、嵌入式应用模块和网络组件与管理模块3个模块供学生选择。

2.1.1 网络应用开发模块。网络应用开发模块主要包括以下课程:网页UI设计基础、WEB客户端程序设计、WEB服务器端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通过对网站设计的业务流程、工作流程、整体策划、网站类型等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各部分的重要作用,通过真实的典型动、静态网站项目来引导学生接触网站设计制作的真实操作,使学生全面理解、领会、掌握制作动、静态网站的步骤和技巧,通过搭建农业信息处理技术实践平台和智能农业可视化平台,完成相应农田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等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发工作。全面提高学生采集、分析数据、开发管理程序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接触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提升学生解决相关农业问题的实践能力。

2.1.2 嵌入式应用模块。嵌入式应用模块主要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程序设计基础、嵌入式高级编程、嵌入式技术应用等课程。通过嵌入式软件项目开发,真正理解、掌握嵌入式软件开发思想、企业主流开发技术(Linux平台C程序设计,进行Linux设备驱动开发等),熟练使用设计、开发工具(消息队列、对话框、基本控件、扩展控件、图片应用、定时器等),掌握调试技巧及软件测试方法,增强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积累开发经验。同时采用GPS接收机、传感器搭建信息获取实验平台,通过该平台获取农田位置信息、农田水分信息,使学生掌握GPS接收机、传感器设置,并能够使用GPS与土壤水分传感器结合来记录农田环境的土壤类型、肥力等土壤信息,降雨、日照等气象信息以及农业生产动态等信息收集,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完成信息采集工作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字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与实施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1.3 网络组件与管理模块。网络组件与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网络管理、组网技术、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LAN交换与无线网络等课程。通过学生理解现代农业信息共享中必备的网络和安全知识,掌握网络的应用和管理技能,使其具备网络规划和组建能力。利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培养学生掌握条码、RFID标准与规则,并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锻炼学生在现代农业信息管理、程序设计和开发、系统思维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开展相关的网络创新性实验,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现代农业信息网络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

2.2 围绕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特色,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施质量立院工程,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借鉴“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全面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工程训练为基础、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分层次、系统化的教学实训环境。在修订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时,重点突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决综合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在总学时基本不变、总学分减少10%的情况下,增加实践(实验)学时;增大了课程设计的比重,强化了社会调查、实习等实践活动,完善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科研训练的教学与辅导过程,使学生以亲历实践检验所学知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以“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为主线,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虚拟现实技术、3S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等。建设农业智能温室项目,装置控制设备、无土栽培设备等,结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气候、品种等具体条件,通过嵌入式技术进行开发用户应用平台;建设GPS数据采集系统、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直接开展农业信息采集和农业信息提取,促进科技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教学案例项目平台(东软IT实训平台),将知识融入实际项目案例之中,让学生获取参考资料、帮助文档、技术文档模板、任务安排等信息,并协助教师完成教学环节,随时获取实训的各类统计信息,实时地掌握学生的实训情况。创建IT企业实际工作的氛围与环境,将中小企业,特别是涉农信息化企事业单位难以规模化完成的培训任务引入大学内进行,并借鉴企业员工的技能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对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岗位集中训练,参加真实IT项目案例的实训,实现从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接轨。

建立相关主干课程实践案例库与实践平台体系相对应,广泛利用案例库开展课堂实训与阶段实训,编制学生实践(实验)指导手册,逐步深化CDIO的思想,完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理念,融入企业深度参与的培养过程,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参与和创新能力。建设综合农业信息技术案例库,以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农业生产活动信息为对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进行农业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传输等具有明确时空尺度和定位含义的农业信息管理与决策。将知识融入案例之中,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3S技术、农业专家系统等原理与方法,具有农业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模型构建、开发实现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提高他们合作共事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

2.3 围绕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特色,加强对外交流活动

通过对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等院校进行调研,学习数字农业模拟平台建设的模式;通过对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学校进行调研,学习信息处理技术实践平台建设的经验;通过对横河电机株式会社北京分公司总部、北京华科广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积极开创C、JAVA软件应用的实训基地;通过和泰国Nation University进行友好访问,建立中泰大学友好备忘录,积极推进双方学生互访。积极与企业联系,争取共同投资、共同在企业或校内建设实训基地,按照对口企业的标准搭建开发环境,根据企业标准组织开发和教学。加强与兄弟院校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等方面的交流;深化校企合作,继续与相关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优化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切实提高合作效应,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围绕北京农学院的办学宗旨,面向农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需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一种由企业参与,按照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的校企合作模式,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4-5]。

3 结语

围绕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特色,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进行相关企业、高校的调研,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对计算机应用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完善实验室,开拓实训基地,融“教、学、做”为一体,初步构建符合北京农学院的农业计算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学体系,重视“产、学、研”合作,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培养适合“三农”需要的计算机类的应用型人才。

4 参考文献

[1] 兰彬.应用型农业本科院校中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1(15):54-55.

[2] 王有年,杜晓林,范双喜.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5-18.

[3] 牛有成.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内涵与途径[N].北京日报,2007-07-16.

[4] 范双喜,董跃娴,吴晓玲.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44-46.

[5] 吴伯志,王云燕,田静,等.我国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