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局中局 第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局中局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 局

能够请到杨朝新这样的名人大腕来到西北小城,本身就是件荣耀的事情。更何况,杨朝新还带来了对西城80万人民的深情厚谊,是带着投资的诚意来到这里的。

小学生们拿着鲜花夹道等候在人城由,像这样隆重热闹的欢迎仪式,西城县好几年都没有过了。作为县上的父母官,谭大辉有些兴奋同时又感到些不安。杨朝新是国内颇有名气的大老板,既然人家不远万里来到三省交界的西城县洽谈投资事宜,这接待工作可不能有半点不周到。

接待?拿什么接待?谭大辉一想起来都有些汗颜。西城没有像样的工业,人多地少山形大,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杨朝新来了,连个像样的宾馆都没有,只有屈尊去住政府招待所。为官多年却未能让西城有什么起色,这成了谭大辉一块放不下的心病。也正因如此,他对杨朝新此行才充满了期待。

近几年,西城县开始大力发展交通,并努力与南边另外一个比较富裕的县级市靠近;不过一条大河偏偏挡住了去路。一通百通,地方政府便想在河上修一座桥。西城地方收入有限,想靠自己修座大桥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正因如此,西城县才决定对外招商引资。其后,经人引荐和搭桥,朝新集团的董事长杨朝新就考察来了。

正思忖之际,车队到了。谭大辉愣厂一下,急忙迎过去打开了车门。杨朝新半个头探了出来,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的样子。谭大辉握住杨朝新的手,一句,“辛苦了”卡在喉咙还没喊出口,杨朝新却抢先打起了招呼:“谭县长,麻烦你了。喊我朝新或者老杨都行,大家不要把关系扯远了。”毕竟见过大世面,谭大辉觉得杨朝新就是不一样,尺寸拿捏得非常“到位”。

一番形式上的接风洗尘、欢迎宴会过后,杨朝新一行人驱车来到了选定修桥的地点考察。脚下是一个渡口,几艘机动驳船吐着黑烟有气无力地在河中荡来荡去。岸边荒无人烟,丝毫看不到谭大辉描述的“情势红火,车水马龙,过往货物及渡客如梭”的繁华景象。杨朝新边走边皱眉头,谭大辉突然觉得人家大老远地跑来,居然看到这副景象,有点对不住人。

考察结束了,谭大辉觉得这修桥的事情可能就此泡汤了。杨朝新又不是傻子,换了他谭大辉,他也觉得在这个“鸟不下蛋”的地方修座桥根本就看不到希望……

不过杨朝新的答案令谭大辉大感“意外”。杨朝新对修桥之事大加赞同,还称西城地方官员们“高瞻远瞩”。杨朝新说,根据城市发展理论,先有了交通,就能带来人气,所以修桥是一件“超前”和需要勇气的事情;第二,西城县地处三省交界,据从内部消息获悉,这里有可能成立三省共同开发区。抢先一步修好桥,就是抢先抓住了机遇并且还节约了成本……杨朝新说得头头是道,很多消息连谭大辉都闻所未闻。

投资5000万元的修桥意向协议就这么签了。临走之时,杨朝新还特别交待了几句:“老谭,下一步就等你的立项了……”

设 局

杨朝新走了,谭大辉立马召集各职能部门开会,随后还成立了大桥筹建小组。谭大辉亲任组长,并全力以赴申请立项。

上级部门派出了几批专家论证考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修桥之事耗费巨大,加上西城无明显的工业或龙头产业,因此收回成本时间太长,修桥之事需加谨慎。既然有民间资本愿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地投资修建,作为主管部门倒也不会阻拦。半年过后,大桥立项得以审批下来。

立项本来都是一件很麻烦也很严肃的事情,一旦确定了,也就不可能更改。既然批下来了,谭大辉随后就想到了杨朝新。

打手机,关机了;电话打到公司,接线小姐无限温柔地说,杨总出国去了,大概要一个月之后才能回来……

只有干等,这一个月谭大辉几乎是读秒熬过来的。一个月之后,谭大辉又将电话打到了公司。接线小姐的答复再度让谭大辉有些泄气:“杨总在国外有些事情还没有处理好,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

反反复复试了几次,杨朝新要么在国外,要么在接待客人,要么在外地考察,总之,神龙见头不见尾。谭大辉慌了,之前想到了种种结果,但最没有想到的就是杨朝新突然“失踪”,肯定中间有什么名堂。谭大辉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便连夜买好火车票赶往朝新集团。

推开总裁办公室的大门,杨朝新正躺在椅子上翻看当天的报纸。谭大辉压制住直往上蹿的“火苗”:“杨总,大桥立项已经批下来三个月了,您是怎么考虑的呢?”谭大辉的突然造访让杨朝新有些愕然,慌乱中报纸掉到了地下:“老谭,我正想找时间给您联系呢。”要联系:早就联系了,哪还闲得没事看报纸,谭大辉觉得热血直往脑门上涌,再也忍不住了:“杨朝新,你说立项下来就动工,现在你躲着我,存心耍人是不是?当初是你先同意修桥我们才申请立项的,现在你……”

杨朝新似乎也来劲了,摆出一副死不认账的样子:“你当我是傻子?在那个地方投资有什么结果?明确告诉你,当初我是为了获取银行贷款,现在银行不批了,我拿什么给你修桥?现在我想帮你完全凭良心,我不帮你也拿我没办法!”

骂归骂,是呀,杨朝新撒手不干了还真拿他没办法。当初自己过于理想化,总认为杨朝新是好人,就不可能做出反悔的事,但商业是商业,两码事。谭大辉冷静了下来,杨朝新也顺势送了个“台阶”下:“老谭,虽然我没有这么强的实力,但这件事,我会帮到底的,至少要找到一个下家后再撤退。”事也至此,谭大辉也没有办法,只得怏快地回去等消息。

不过杨朝新很快就打来了电话。说,有个香港商人对项目很有兴趣,想过来看看。杨朝新同时还给谭大辉提醒,人家香,港老板来了,可得让人家看到点“光明”,至少不要像上次那种萧条的景象,把人都吓跑了。谭大辉觉得杨朝新说得也有道理,不管怎样先把人套进来再说,有时也只能这样做。

香港商人很快就来了。不过,西城县庞大的渡船、粮食、人群也都调集起来了。一行人驱车到了渡口,所见的场景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驳船马不停蹄地来回穿梭、岸上等待运送的粮食堆成了小山、急着过河的渡客排成了长队,骂骂咧咧地抱怨着当官的啥时才能修桥……香港老板一直微笑着,几乎有些合不拢嘴,陪在一旁的谭大辉心情自是轻松加愉快,他觉得这下肯定有戏了。

整个谈判过程进行得很顺利。香港老板兴致颇高,还感谢了西城县80万人民对该公司信任以及提供这么好的发展机会。有了上次的前车之鉴,谭大辉也学聪明了,立马提出合作条件:“贵公司如果有诚意的话,必须在两个月之内把款打到新公司名下,款到了大家再签协议。”香港老板说,谭县长是个爽快人啦,我的条件也不高,桥南那边有块10平方公里的荒地,可否连带交由公司一块开发,至于修桥,我现在就可以拍板。

乱 局

一桩好事就这么一波三折地敲定了。桥南那10平方公里的荒地,也划给了香港老板开发。谭大辉觉得香港老板来修桥,前景本身就很“悲观”,送点土地作为补偿,多少也不至于损失太惨重。

其后不久,勘测队架着仪器来了,工程队也在岸边搭起了帐篷,机器开动、马达轰鸣,荒凉的渡口开始繁忙了起来,筹备了三年之久的大桥总算看到了曙光……

这边的大桥打桩下线的同时,对岸的那块荒地也开始被推平,并立上了一块“建设新西城,主城向南进”的广告牌。广告牌足足有篮球场那么大,整个旧城稍一抬头便一览无余。

作为组长,谭大辉关心的还是大桥的修建,毕竟这是一个造福百姓的工程。大桥动工厂,他三天两头郡要往工地上跑,看看进度。跑的次数多了,便也看出了变化。桥南那边的工程进度似乎总是要比大桥的快,那边土地被推平了,地基都打好了一大片,而大桥的桥墩才立起了一个。河对岸的广告牌随后也由1个增加到了5个,“西城向南进,都市新天地”、“抓住机遇,抢占城南”、“向未来的三省共同经济开发区致敬”等标语很是耀眼。

未隔许久,县城里的人开始议论了:“听说西城要搬到河对岸去了,这不,对岸正在抓紧修建”、“听说还要成立开发区,三个省都要出钱来摘开发,人家香港大老板先来了”……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县城,整个西城开始处在了一种莫名的兴奋和躁动之中。

这种躁动很快又被另一种力量打破。不知何时,城里突然多了些外地人。这些人操着让人听不大懂的“方言”,逢人便问城南开发区在什么地方,然后透露说西城县在明年可能就要成立经济开发区了,现在想买好房子等卖个好价钱。一些给外地,人带路的人回来后,描绘得更是绘声绘色:“简直不得了,这些人眼皮都不眨一下,就买下了10套住房,还说赚个10来万没问题……”

很快城内稍有“经济头脑”的人觉醒了,开始小心翼翼地加入了购房的军团。在有“开发区”概念的刺激以及大批外地人的“加入”下,多年低迷的西城房价开始往上涨。300元、400元,几乎一天一个价,半年之后便冲到了近600元。买房几乎成了小城最热门的话题。

买房的队伍逐渐庞大了起来,很快城里那些“稳重”的人也坐不住了,不断找上门来问谭大辉,这开发区的事情究竟是不是真的?说实话,谭大辉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开发区的概念他倒是听说过,杨朝新曾告诉过他。这事,他隐隐约约也听领导说起过,但上级说的是还在论证中。换句话说,还是个没成型的东西,一切结果都难以预料。而后,凡有人间询,谭大辉都以“有所耳闻,但没有看到最后的文件”回复。这句话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他觉得也只能这样回答。

不过传言很快就变了味,满大街的人都将“领导暗示过了,就差最后的文件”挂在嘴边;随后他看到了蜂拥的人群,有的举家借债、有的在银行取多年的存款,都挤着长安车往河对岸赶。对岸的房价像坐过山车一样变着花样往上涨,几个月过后,已经,接近了千元大关。

那时大家都不知道什么炒房的概念,但谭大辉觉得场面还是有些失控。有关部门随后贴出了公告:“鉴于目前部分商品房价格超出了本身的价值,希望广大市民严肃对待,认真选择。”毕竟香港商人桥还没有修好,谭大辉也不想话说得太透了“刺激”对方。

不过香港老板还是打来了电话,声称企业内部出现了资金问题,这大桥还要不要修了?混蛋,明明是故意要挟嘛!一些不懂事的市民居然还找上门来理论:“你们叫不买了难道以后买高价呀?地球人都知道,这大桥修通之后房价肯定还要涨嘛。要不然,这大桥为什么修得慢吞吞的?”之后,谭大辉听说房价最高超过了1500元,有人还为此打了架。

结 局

2004年11月26日,耗时两年、“凝聚了西城人民的智慧和心血”的大桥终于建成剪彩。

桥建好了,行人和车辆却很稀少,这点早在谭大辉的“意料”之中。不过不大的县城也像是经历了一场浩劫,家家户户都家徒四壁,整个县城充满了抱怨,建好的城南新城空空荡荡。有专家称,西城的这场“抢房活动,”动摇了整个县城的经济基础,想要恢复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香港人撤走了,谭大辉总觉得不是滋味。不就是修座桥嘛,怎么搞成了这样?香港老板是自己请来的,并且自己还找了些“临时演员”制造了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最终套住了香港老板投资。而修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造福桑梓,却投想弄巧成拙,最后的结果偏离了“轨道”,自己反倒“打掉牙往肚里吞”,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愤怒的理由”。

身处“局”中,谭大辉有种说不出的郁闷,然后再也不想提起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