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时期加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时期加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其医德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对新时期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对策,对于改进和完善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学生 医德 医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34-02

一、加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医德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在医疗卫生实践中形成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良好的医术固然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但高尚的医德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证,因此医德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医德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现为医学教育单位在遵循医疗职业道德要求及原则的前提下,对医学院学生及医疗从业者展开的目的性比较明显的、以提高其医德素质的教育活动[1]。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承担的是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承载着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重任,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是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医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1.医疗领域市场化,医疗活动物质化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市场经济侵染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医疗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单位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追求利益,医务人员也不断追求自身利益,出现了“收受回扣”、“过度治疗”等一定的职业道德滑坡现象,表现出严重的市场化倾向。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往往对医学生产生误导,使医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将来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形象和责任,在医德品质和经济利益之间产生困惑和动摇心理。

2.医德教育认识不足,重专业培养轻医德培养

医学教育涉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知识,所以在医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常常容易忽视对医德的教育。部分医学院校没有把医德教育看作是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始终的工作,没有把它定位于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比例严重失调。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把专业知识和医疗技能的培养作为医学教育的首位,缺乏对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视,只是关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认为教师只要上好了专业课程就是合格的教师,学生只要学好了专业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特别是如今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生不得不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由此导致医学生往往专业基础和操作技能很扎实,但是人文知识和素养却十分匮乏。

3.医德教育模式落后,缺少合理教育途径

(1)医德教育队伍还要进一步加强

医学院校负责医德教育的教师需要既有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知识。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一定的不足,负责医德教育的教师多为思想政治学、心理学等专业毕业,缺少一定的医学知识,这些教师大部分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难以将医德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兼职负责医德教育,同时还担任着其它公共课程的教授,使其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满足课程要求。

(2)医德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医德教育还是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安排专门时间大班式集中学习。这种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是教师单向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教师只关注讲授了多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成为枯燥的说教课程。医德理论和医疗实践的严重脱节,导致学习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材施教,没有因为学生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没有根据医学教育各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使得医德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医德教育内容缺少可操作性,难以实现教育的目的。

(3)医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每当医疗卫生领域出现了重大医疗事故,或者突发医患纠纷时,医学院校便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医德教育。这种教育方法与时事联系紧密,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当没有医疗纠纷等出现,或者社会关注度退去之后,医德教育也就随之减少。医德教育缺乏连贯性,使得医德教育难以发挥其长效作用。

三、加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索

1.改善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会对医德教育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医疗领域存在的不良风气,以及不和谐的医患关系给广大医学生传递了较为不良的信息,使医学生对于医生职业丧失了信心,医德教育寸步难行。因此,需要不断改善和优化医德教育的社会环境。医院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的法律法规,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坚决杜绝医疗实践中收红包和回扣,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使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同时,也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性强、信息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大力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医学典型,树立医疗卫生领域的正面形象。

2.加强对医德教育的认识

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医德教育工作,要将医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来完成,将医德教育与学生的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结合起来抓,将医德教育渗透到学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3.完善医德教育体系

(1)加强医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医德教育的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会直接影响医德教育的实施效果,教师应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特别是没有医学背景的教师,更要多深入医院、社会去不断加强医学专业和临床实践知识的学习,更多地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最前沿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将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引导学生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2)完善德育教育内容

医德教育中的课堂理论教育可以通过多学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把相关内容有机整合,使医德教育更具实用性和指导性。如可以将生命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学语言艺术等加入课程之中,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们了解相关的医德理论知识和原则,分析各种生命伦理问题。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讲授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要与学生从事的专业结合,与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特别是与学生身边的优秀医务工作的先进事迹结合。

(3)创新医德教育方法

课堂理论教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医德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能够发挥理论教师在医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结合大量的案例讲授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医疗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讲授医德原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与分析、专题演讲或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用医学伦理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医德教育单靠理论课程教育是很难发挥医德教育的感染力。医学生从单纯的校园走向医院进行临床实习, 一方面学习带教老师的医疗技术知识,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接触周围各种因素, 这对他们日后职业道德的养成有极大的影响[2]。因此,还需要把课堂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教育衔接起来,通过临床实践教育,用直观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依法行医,文明行医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医德和医术对一个人生命的重要意义。

(4)医德教育制度化建设

医德教育制度是医德教育实践实施的前提和保障,要保证医德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医德教育能够在医学院校中顺利进行,就必须有合适的规章制度。培养计划是指导医学院校教学实施的重要教学制度,医学院校在医学生的培养计划中要制定和明确医德教育,完善医学生的医德考核、监督制度,建立学生医德档案制度、建立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评估制度等。

医学生医德教育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医务人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德教育内容的完善与教育方法的改进,我国的医德教育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培养出更多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海静.医学生医德教育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3:1

[2] 廖少玲,祝信元.浅谈临床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