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校企双向实景融合的《成本核算实务》课程改革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高职课程理实一体模式的改革探索中,我院会计专业以“校企双向实景融合”为基本理念,通过工作场景与课堂场景的二次融合,实现了典型工作任务的更新与完善,进一步增强学生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以《成本核算实务》课程为例,对该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课程模式;框架结构;课改思路;模式特色
一、“校企双向实景融合”课程模式框架
校企双向实景融合课程模式,是我院会计专业在“定岗双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以行动导向课程结构理论为基础,通过不断摸索实践而探索出的新课程改革思路。它的基本思想在于谋求学习场景与工作场景的深度、全方位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是表象上的,如以企业典型任务为基础,在会计课堂上营造出相对逼真的工作实景。实质上,它包含两个过程:一是工作场景与课堂场景的首次融合;二是课堂场景与工作场景的二次融合。通过这种双向融合,实现典型工作任务的更新与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效果。它的基本模式如图所示:
■
如上图所示,“校企双向实景融合”课程模式的关键,在于构建起工作场景与课堂场景的二次融合机制,实现典型任务的动态更新与完善。为此,《成本核算实务》课程改革主要分两大过程、五个步骤。
(一)过程一:工作场景课堂场景
该阶段以会计部门成本核算岗位分析为起点,依据岗位不同的能力要求,对成本核算的工作内容进行提炼、组合、优化,使其成为可供教学使用的学习单元,并通过学习情境的开发,实现工作场景与课堂场景的首次融合。
1.成本核算岗位分析调研
岗位工作分析是校企双向实景融合课程模式的起点,直接关系到能否归纳、提取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任务。为此,成本核算实务的岗位分析,应密切围绕高职会计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如中小制造型企业、记账公司等展开。教师通过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核算级次企业的一线“多维度”调研,对成本核算的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汇总、归类,形成具有典型性、独立性特征的目标岗位或岗位群。如以中小制造型企业为例,成本核算活动主要涉及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计算以及简单成本管理三大内容,因此,相应岗位工作内容可分为费用归集、成本计算、成本管理三大类。
教师调研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单位类型要覆盖学生就业岗位,以便提炼成本核算岗位的共性工作任务;二是访谈对象层次要多样化,如:既要对材料收发员、初级核算员进行访谈,又要对成本核算业务主管、财务经理等进行访谈,以获取不同从业者关于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信息;三是现场观察一线员工的业务处理过程。以成本核算员岗位为例,岗位工作分析应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展开:首先,通过成本核算员访谈、成本主管、财务经理座谈等途径,了解成本核算员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日常工作内容等;
其次,现场观察成本核算员的常规业务处理,如:原辅材料、工资薪金及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过程,对岗位中大量出现的、有代表性的任务做好总结。
2.成本核算岗位典型任务提炼
通过岗位工作分析,调研者获得大量有关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信息,接下来应对所接触到的工作任务进行汇总和梳理,以提炼反映该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如以成本核算员业务岗为例,调研者把单一要素费用的归集与核算内容集中在一起,形成“要素费用归集和分配”任务集合。接下来,通过与成本核算员讨论,了解完成任务集合的关键四项能力,即: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职工薪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而上述关键四项能力所对应的常规业务,即为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典型工作任务。课程设计者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教学规律,按照逻辑次序,对上述四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提炼和加工。
3.《成本核算实务》学习单元策划
学习单元策划,是工作场景与课堂场景有机衔接的关键。它是在工作任务提炼的基础上,把工作场景的典型任务加工为可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素材。以成本核算员“要素费用归集分配”任务为例,在进行学习单元策划时应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素费用归集分配的学习目标:根据现场调研所归纳出的专业核心能力来描述。二是要素费用归集分配的学习内容:材料核算员常规工作中的四大典型任务组成。三是要素费用归集分配的学习时间:根据《成本核算实务》整体性教学设计安排来分配。
4.《成本核算实务》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工作场景的课堂复制,是学生对岗位工作内容的最初体验。为此,学习情境设计,应体现目标岗位典型任务训练,让学生在对任务的具体操作中,初步体验并最终掌握学习单元中所确立的各项能力目标。以成本核算员岗为例,在“要素费用归集分配”单元的学习情境设计上,要以典型任务为模板,确立了四大主题学习情境:材料费用归集与分配、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职工薪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折旧及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每个主题学习情境,按照“典型任务导入―预备知识讲解―任务分析与完成―总结评价”四个步骤来组织课堂教学。
(二)过程二:课堂场景工作场景
阶段二是成本核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检验、更新过程。由于企业岗位工作的内容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不能构建起典型任务的更新机制,则随着时间的迁移,势必会造成课堂场景的学习情境与真实工作场景的脱节,导致学非所用,降低人才培养效果。为此,《成本核算实务》的典型工作任务,应定期与企业成本核算岗位任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对过时、陈旧的内容及时删减,对新出现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任务进行补充完善,实现学习单元与学习情境的动态更新、调整,使课堂实景与工作实景保持高度耦合,从而保证成本核算岗位会计人才的培养效果。
实践中,课堂场景与工作场景二次融合可采取多种途径。既可以采取“主动型”融合,如:教师通过定岗实习指导、挂职锻炼、
单位走访等途径,主动调查成本核算岗位的典型任务、职业能力等关键信息的变化情况;也可以采取“被动型”融合,如:通过与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就业实习基地等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岗位信息不定期沟通,被动获得关于成本核算岗位工作内容的最新反馈。值得注意的是,为保持典型任务的时效性,教师应根据岗位特点,合理确定更新周期与频次。以《成本核算实务》课程为例,由于成本核算方法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更新周期以一年一次为宜。
三、《成本核算实务》校企双向实景融合课程模式的特色
同传统理实一体模式相比,《成本核算实务》的校企双向实景融合模式,实现了课程开发与课程更新的综合一体化,避免了由于岗位动态变化所带来的学用脱节问题,构建起了封闭、自循环的新课程模式。课程设计者,通过课堂场景与工作场景二次融合,可及时了解成本核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变化情况,实现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的动态更新与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田强.校企“双向实景融合”理念下《税收实务》课程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2(4):92-93.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9.
[3]申荣卫,台晓红.以行动为导向的“理实一体”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9):26-27.
项目基金: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专项课题“校企双向实景融合: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专项201227
(作者单位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