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别墅设计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墅设计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别墅作为居住建筑的一种,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尤其在当今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前提下,以及人们对个性的高品质居住空间的要求,对别墅设计要求又有着新的诠释。本文通过对别墅实例分析探讨,进而针对性地从别墅的形体建构、人居空间、环境气候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归纳总结一定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使别墅设计变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关键字:环境气候生态

别墅追溯中国起源即“别业”即是人们的第二居所。新鲜的空气、宜人的环境,是人们对深层次的生活追求,返璞归真的释然。别墅是一种带有诗意的住宅,它代表着人类的某种理想甚至可以说是人类起居理想的终极目标。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大大推动了低密度住宅的高速发展。但在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很多令人深省的问题,如:别墅风格、定位如何确定,及其具体的设计手法。还有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倡导下。如何通过具体设计解决节能减排、绿色生态等问题。本文便通过一些经典实例从几个方面进行实验性的探讨。

1. 建筑与环境有机融合

中国古典哲学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有机的统一关系之中。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也是辨证统一的。建筑与环境的统一主要是指两者联系的有机性,它不仅体现在建筑物在体形组合和立面处理上.同时还体现在内外部空间组织交流相互渗透。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也曾经说过,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可见环境与建筑结合的好坏,对建筑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流水别墅以其纯净,险峻而不乏舒展的优美造型为世人称道,以其渗透山、林、水、石的开敞空间为世人所向往成为自然与和谐的经典之作。之所以如此经典源于莱特的设计理念贯穿其中即“有机建筑理论”。他认为建筑应当像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生长出来,迎着太阳”。这一理念的具体表现首先是流水别墅充分运用材料的本性,主体采用当地天然毛石砂岩墙,并将其渗透于室内的壁炉,悬挑平台采用混凝土浇筑,粗犷优美毫无修饰,使人为的建筑与天然的山体融为一体;其次空间结构浑然一体,舒展的悬挑平台,使起居空间延伸了4.5米,东西向也伸展出各自露天平台,打破了传统起居空间的封闭感,使人们亲近于自然,创造了一个流水之上、阳光之下临风环顾的超然境界。其三纯净的建筑之美,莱特曾说过只有当某一特征或任一部分成为和谐整体的和谐元素时,它才能处于简洁状态。生长于山体之上的毛石墙体、腾跃于坚实巨石之上的纯净的混凝土体块加之透明轻巧的玻璃窗有实有虚,错落有秩形成了横竖交错的构图,与大自然犬牙交错,相互渗透,纯净的如山水国画中一点墨融入其中(见图1)。

2. 空间建构

建筑空间分为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以别墅这类住宅建筑来说室外空间多以院落形式存在以适应不同人群需求,室内空间形成则更多的来自于人们的居住模式及其精神需求。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功能形式上也有所差异。以院落为例,西方住宅与东方住宅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是“院包房”后者是“房包院”。一是内向型的,一是外向型的。东方庭院住宅的优点是私密性好,自家的院子是一个完全封闭、生活习惯不受他人干扰的小天地。院落生活品质较高,但缺点是户型内部流线较长,难以布置出合理的室内空间,容易出现穿堂房间,或非实用面积过大。视线比较封闭。而西式住宅空间是产权明确,建筑集中紧凑,内部流线合理,视线通透,有助于室内外空间互动,适于密度较低,周边风景比较好的地段。

住吉长屋是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成名之作,在一片拥挤喧闹旧民宅中创造出一处私密、清新、宁静的居住空间。它采用的便是东方院落形式,为追求封闭围和的场所性格,除住宅正面入口门洞和背面的俩个小窗外,安藤用厚实并布满坑洞的素混凝土外墙将住宅围了个密不透风,既保证了家庭的私密性又回避了外部街区喧闹的环境。而点睛之笔在于插入混凝土盒子的光庭空间,纯净的空气光线引入住宅的深处,使身处庭院内的人足不出户便能感受到风霜雨露四季变化。运用光庭对纯净自然的“取”和以坚壁对现实自然的“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了东方庭院的优点(见图2)。

室内空间首先要考虑不同个体的生活需求,针对个体的不同家庭人口数、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生活模式等进行有针对的室内空间设计。除了最基本要求外还要加入时间的概念即居住空间的四维性,随着时间的变换导致家庭人口数或者家庭结构的变化,因为需求个体变化了,所以居住空间也会随之改变;同样随之时间的推移也会导致人的对空间认识的变化和需求的不确定性,有一天可能客厅变成了书房,卧室变成了起居室等等这一类现象。居住空间便需要通过“协调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更舒适的环境。

东京的“银色小屋”这是伊东丰雄早期的代表作,它的设计理念是建筑的“暂时性”他希望建筑给人以轻盈、柔软的感觉,像流行时装那样有暂时性。实际上是对日本建筑传统的特质“暂设性”的延续,如日本传统建筑是以细柱支撑屋顶而不设重墙,室内基本不设隔墙,代之以随时可移可装拆的“暂设性”构件(如屏风、隔扇等)作为划分空间的要素。银色小屋是由7个大小不同的带有拱顶的独立房子组合在一起的,以一个半户外的院子为中心,各房间根据功能要求用极少的墙、家具和开孔铅板分隔,大大增加了空间的灵活性可变性,可根据个体所需完成功能和空间的转换。粗壮的混凝土柱子与轻快的钢结构拱顶这种建造方式更加体现了建筑的临时性,小屋可以被快速的建造,同样也可以快速的消失。在三角形天窗的光影斑斓的变化下时间的概念表现的淋漓尽致(见图3)。

3. 形式追随气候

“形势追随气候”是由印度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提出的建筑理论。“形式追随气候”更多表现为地域性。也就是说建筑的功能、形式往往要考虑当地地理气候特点,并加以遵循,创造出适合当地地理气候特征的舒适节能的人居环境.而当今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住宅建筑设计表现为盲目高产,质量较低,在小城镇住宅中,无论是建筑的形式还是技术的应用,很少去考虑自然地理因素、气候因素以及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这样的结果造成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新建住宅大同小异。不仅从风格上没有地方特色,而且对于室内空间舒适度来说也起不到调节作用,很不利于建筑的节能。面对全球变暖,节能减排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崇尚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作为建筑师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应当更加注重建筑的生态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面对住宅建筑的节能的问题,主要从建筑与气候和地域关系入手,研究如何利用生态技术手段来降低建筑能耗。雪兰戈州杨经文自宅是生态住宅的典范。在此建筑中,引入了“环境阀门”的概念。建筑的围合与设计应该像操作一个阀门一样,过滤掉不理想的气候因素保留有利的气候因素。在平面布置中主要空间顺应主导风向,并把游泳池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侧,以此来冷却室内温度。并在其建筑中,设置了四个可调节通风的可动层:即可滑动的铁窗格,玻璃镶板实体和可调节窗帘。在屋顶设置了一个像百叶窗一样的遮阳伞,覆盖于整个屋顶,遮阳格片根据太阳自东向西四季运行的轨迹,做成不同角度以控制不同季节和时间阳光进入的多少。使屋顶空间成为了一个凉爽的活动平台,并为此为下层空间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

结语

时代变迁新思想新技术的出现,人们思维方式转变致使生活模式也随之衍变。传统居住理念已不适应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人们有了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追求,在这里我们从环境、气候、空间等角度探讨了别墅建筑设计,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今后的别墅设计当中能探索出更新的设计理念创造出更加宜人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1]潘宜,洪亮平.居住建筑.建筑节能,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John Julius Norwich Great Architecture of the world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