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费券发放问题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费券发放问题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摘要: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作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自救”措施之一,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向部分居民发放消费券。消费券在我国尚属于新生事物,经验不足。消费券能否拉动内需这一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消费券的效果如何?政府是否应该发放消费券?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认为:消费券拉动内需的作用有限,寄希望通过发放消费券这一近乎救济的方式来拉动内需的做法不是解决危机的治本之道。各级政府不宜把这种做法当作医治消费不振的灵丹妙药,而应努力在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解除消费者对于未来的后顾之忧上多下功夫。

关键词:消费券;政府;内需

中图分类号:F0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5002802

1消费券的定义

消费券是专用券的一种,为实现经济政策的工具之一。当经济不景气导致民间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政府发放给人民消费券,作为人民未来消费时的支付凭证,期待借由增加民众的购买力与消费欲望的方式以振兴消费活动,甚而进一步带动生产与投资等活动的成长,加速景气的复苏。虽然消费券是以促进消费为目的,但也可作为社会救济工具之用。也有两者相混,既以振兴消费为目标,实施方式又如同社会救济。混合型的政策形成背景可能比较复杂,而非仅有经济考量。消费券的功能和现金一样,但只能用来买商品,不能兑换成现金。消费券一般都要求在指定期限内一次性消费完毕,不设找零。有些消费券还限制了消费用途,如旅游消费券等。

2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的情况

内地最早试水发放消费券的是广东省东莞市。从2008年5月份开始,东莞市政府就陆续向全市12万低收入人群直接发放了总额2亿元的现金“红包”,虽然这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消费券,但实际上已拉开了地方政府补贴居民、刺激消费的帷幕。

2008年12月,成都市政府率先在全国给低收入群众发放百元消费券。针对2008年12月1日―12月20日前登记在册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乡重点优抚对象等三类人员,政府在2008年12月29日前每人发放价值100元的消费券。发放对象计37.91万人,合计金额3791万元。消费券只能在指定超市进行消费,并须在2009年1月31日前使用,过期作废。2009年1月成都市政府再次推出新举措,对于三类城乡劳动者(三类人员包括返乡农民工、2008届以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本办法出台前因企业停产或经济性裁员的新增失业人员。)发放就业培训券,具体办法是向具有成都市户籍,或在成都市参加社会保险的三类城乡劳动者,每人发放500元就业培训券,预计发放7500万元,受惠人数可达15万人左右。持券人员可于2009年12月31日前,在政府选定的近两百家定点培训机构的一百多项专业技能培训中,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及专业。

在杭州,市政府于2009年1月20日宣布,市、区两级财政总计拿出1亿元向67万人发放消费券,其中企业退休职工、残疾人等人员每人领取200元消费券,市、区两级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每户领取200元;在校中小学生,包括8.5万名在杭就读的外来务工者子女,每人领取100元。使用期限为2009年1月24日至2009年4月30日。

在南京,市政府于1月22日宣布将向市民发放2000万元乡村旅游消费券。此外,从1月26日至6月30日,市内包括中山陵在内的27个景点向华东六省一市持当地公园年卡的市民提供半价门票的优惠政策,优惠总额不少于8000万元。

3消费券的效果分析

3.1消费券的一次性效应

人人有份的发放消费券政策受政府收入的约束,本身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政策。消费券政策是一次性的短期效应,没有后续的投资和资金,不能形成消费――投资――生产――收入――再消费的循环,不能达到刺激经济恢复正常增长的目标。正如美国政府今年年初1600亿美元面向个人的退税政策一样,这种一次性支付能力的增长,仅仅维持了一个季度的社会零售额水平增长,最后结果是把经济衰退往后推移。更严重的是,人人有份的消费券政策,以政府全部或部分放弃当期可调动和调控经济的资源为代价,使经济增长缺乏民间动力的同时,失去驱动和引导的政府投资能力,政府全部或部分失去一次性消费的短期效应后的再增长的调控经济增长的主动性。

3.2消费券有替代效应

各地发放的消费券金额都较小,消费者一般都将其用来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而即使没有消费券,消费者也必须支付这部分支出,也就是说,消费者用消费券替代了本来用于购买消费品的钱,而把自己的钱存起来了,这样总消费几乎没有任何增加。消费券除了起到“替代效应”,替换原来计划的开支,对拉动内需基本没有发生作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可以作证。日本1991年陷入长期的经济衰退后,也曾在1999年动用消费券这个手段,向15岁以下65岁以上居民以及弱势群体发放每人2万日元的消费券,总值达6000多亿日元。但后来实践证明,由于居民收入预期低迷,消费券对拉动消费需求的效果远不如政府的预期,“替代效应”巨大,高达68%的消费券变现后被居民储蓄起来,仅有三成被用于消费,对拉动内需可以说是基本没有效果。

3.3消费券治标不治本

回顾一下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所提出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假定,人们的消费是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而决非今朝有酒今朝醉。因此,他们会对未来收入有预见,根据对未来一生收入的预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来安排生活消费的开支,从而实现一生的效用最大化。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消费者不是(或不完全是)依据当前收入多少,而是更多依据对将来预期收入的判断来进行消费。这就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得到一笔“意外所得”的收入,那么无论是1000元还是10000元,但同时预期到只有这么一笔“意外所得”而将来不会永久性增加收入,那么这些钱的绝大部分都会“存”起来、平滑到一生来使用,只有很小一部分用于当前消费。这样,意外或者偶然的收入增加,无法实质地影响消费者当期的消费水平。消费券是一种应急措施,其派发行为的持续性不可能得到长期的政策保证。因此,消费券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提高消费者的信心指数。

4发达国家和地区发放消费券的经验借鉴

4.1发达国家和地区发放消费券的基本情况

消费券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就曾针对低收入家庭发放过以食物券(food stamp)为最初形式的消费券,其目的既是救济穷人,也有刺激消费的含义。直到2008年末,仍有超过3150万美国人使用食物券,比2007年同期增加17%,约占美国人口的10%。此后日本曾在1999年做过一次消费券发放尝试,当时日本股市和楼市泡沫的破裂造成持续的经济衰退,小渊惠三首相施政时,推行了一笔6194亿日元的消费券,那时称为“地域振兴券”,相当于170亿美元。其发放对象是15岁以下的中小学生和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每人20000日元。

进入2008年,伴随金融海啸的爆发,许多国家都陷入金融经济危机,消费券也成了各国政府缓解萧条冲击,扶贫济困与振兴消费的手段之一。其中,德国联邦财政部准备发放面额500欧元(约合4570元人民币)的消费券,对象限于受雇的劳工,不包括公务员,也就是德国8200万人口当中的3000万人。消费券预算预计达150亿欧元(约合1371亿元人民币)。不过,民众届时必须配套个人现金,才能使用消费券购物。在日本,面对日趋严重的通货紧缩,首相麻生太郎公布了26.9万亿日元的“追加经济对策”,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要向所有家庭发放总价值达2万亿日元(约合1406亿元人民币)的消费券,官方名称为“定额给付金”,平均每个日本家庭将得到约3.8万日元(约合2860元人民币)消费券。此外,我国台湾地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也都启动了政府向居民发放消费券机制。其中,台湾当局以“人”为发放单位,不论年龄、收入与身份,每人可获得面额总值为新台币3600元的消费券。凡在2009年3月底以前具有台湾省户口者,皆可领取。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发放标准是6000元港币/人,发放对象是月薪不足一万港元的低收入者。澳门的发放标准是3000-5000元澳币/人,发放对象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属于无差别的普惠制。但其效果如何,目前也无法确定。

4.2经验借鉴

消费券的发放可以遵循以下几个规则:

第一,参考德国等国的经验,居民在使用消费券的同时,需搭配一定比例的现金;

第二,消费对象不包括必需品,而是选择一些供给较为过剩、且并非基本必需品的商品。同时也包括服务型消费,鼓励服务行业发展。理由是必需品的消费弹性较小,即使不发放消费券,居民也要购买,这就起不到扩大消费的效果;

第三,设定使用时限,可以设置在三至六个月,以促短期见效;

第四,发放消费券仅仅是特定时期刺激消费的一个应急措施,不能认为仅靠发放消费券就能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扩大内需还是要靠一系列国家政策组合推进才能奏效;

第五,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发展程度和收入水平千差万别,各自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对策刺激消费,不应“一刀切”地鼓励或禁止,更不应盲目地仿效和攀比。

5结语

总而言之,发放消费券对于直接拉动内需的作用虽不能高估,但在当前形势下还不失为一种直接可行的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联系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措施,切实达到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但如何解除消费者顾虑、增强消费者信心,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拉动经济增长,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多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万润龙.消费券―2009早春的热门话题[J].观察与思考,2009,(6).

[2]董登新.消费券透视[J].中国中小企业,2009,(3).

[3]左小蕾.消费券政策要慎行[J].中国外资,2009,(3).

[4]王斌.关于发放消费券的疑问与建议[J].武汉商务,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