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步走”作文教学模式的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步走”作文教学模式的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是“命题――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起草――修改――成文”,然而要搞好小学作文指导,提高小学作文质量,既要规范程序训练,又要突破原有模式,引导新型的指导方法,这几个环节和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作文教学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四步走”作文教学模式是可取的,这种教学模式力求“源、路、改、评”四个环节,把作文的自交还给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使他们在观察、取材、构思、成文、评价、修改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与发展。

一、教师导“源”,使学生言之有物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或在生活中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写起文章来笔重千斤,作文空洞无物。

要写好作文,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是对作文材料的搜集、感知、体验、积累、梳理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动眼观察、辨析,动脑思考、分析,甚至鼻嗅耳闻,真正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获得第一手的写作资料,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

如写状物的文章,事先让学生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由此再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的观察,通过看、闻、听、摸去了解它们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生长习性等,这样不仅写出来的文章具体形象,久而久之,还能和它们建立感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如写事情的文章,可事先组织学生设计、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今天我当小老师”、“家庭联欢会”、“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来写“一件趣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生动具体,有真情实感。

如写人的文章,可先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接近他,仔细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知真面目”。如写游记或景的文章,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公园、田野、山川、名胜古迹等地游览,仔细观察,尽情欣赏,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并可把游览中的“美”“趣”“乐”一一拍摄下来。写作时,把照片带进课堂,边观看回忆边品味习作。

这样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学生充分享有选择写作内容的自,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痛苦,写成的文章丰富多彩,各有千秋。

二、教师导“路”,使学生习作言之有序

教师导“路”,既要帮助学生打开“纵向思路”,又要为他们拓宽“横向思路”,两“路”的“导”可先后进行,也可以交错进行。

所谓打开“纵向思路”,就是要引导学生要审清题意,明确写作范围、内容、要求的基础上,掌握各类文章的一般写法和思路。如文章该怎样过渡照应,怎样结尾等。初学时,可引得细一点、扶得多一点,让每个学生思有路、写有序。再练时,要尽量放手,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他们有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去选择写作方法,确定写作思路。

所谓拓宽“横向思路”,指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在素材选择、立意角度、构思方式等方面进行发散性。

如写《我的老师》,笔者先让学生说说“可以写哪些老师”,学生的范围也仅限于现任的各科的老师或曾经教过的老师,于是又以“三人行,必有我师”来引导学生从眼前身边的老师想到更多的“老师”。他们可以是校内的其他老师或同学,也可是校外的邻居、朋友、亲戚;可以是一字之师、一事之师……这样学生的写作范围更宽了,选择的余地更广了,思路之畅是教师难以预测的。

三、教师导“改”,使学生改作言之有数

“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自改”离不开“导改”。“导改”前,教师要浏览学生的习作,了解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择出有代表性的文章,为评讲指导做好准备。“导改”时,可用问题比较典型的习作为“镜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准“修改点”;再以学生佳作作为“向导”,指导学生找到“治病良方”;最后让学生当“医生”,为自己的病文“开方下药”。修改时,可以“小病小治”,也可以“动大手术”,可以“推倒重来”。

一次写人的作文,笔者发现学生在写作素材、文章思路、表现中心都没有什么困难,问题是许多学生对人物的描写只有三言二语,还不善于做细致观察。于是,先将学生简单描写的语句出示:“张老师冒着大雪为田明同学补课。”学生们通过议论,意识到这句话对老师当时的衣着、表情、动作、语言还没有细致刻画,还不能很好地突出老师风雨无阻,关爱学生的高尚品质。于是,大家群策群力,共同修改。修改后,人物描写具体、形象、生动了,文章中心更加突出了。如“张老师穿着雨衣,雨衣上有雪花已凝结成冰,年轻的老师满头银发,连眉毛上都还挂着小冰晶,鼻子冻得通红。”“张老师停稳自行车,脱下雨衣,搓了搓冻僵了的手,就径直向田明的房间走去,连口热水也来不及喝。”

这个“导改”过程,集指导、讲评、修改为一体,熔吸收、消化、运用于一炉,教师的教学从单向传授转为积极引导点拨,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探求。

接着,笔者又让学生欣赏优秀习作,在欣赏评议中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各有所得。最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文“对症下药”进行自改,他们从前面的“导改”中受到了启发,汲取了“营养”,作文“旧貌换新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四、教师导“评”,使学生自评言之有理

这里的“评”,指的是学生对自己修改后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结合改文前老师的评语,针对自改后的文章写点评语或作读后感。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快乐,认识成功的“诀窍”,体验作文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自评时,先引导他们认识本次作文在哪此方面有了进步,获得了哪些成功。然后引导学生从成功的作文中体验成功的“诀窍”,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最后把这些进步、成功以及感想、经验,有选择、有重点有写在作文后面,作为本次习作训练的小结。短短的几句评语,使人感觉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写好作文的“诀窍”,而该“诀窍”就是在“实践――感知――概括――升华”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是学生自己主动参与、亲身体会获得的。这种效果是教师“包办代替”“满堂灌”所无法达到的。■